分享

外砂东溪|书斋驿站话古今,茶室空间叙闲情

 楠哥视觉 2022-07-20 发布于广东

楠哥喜欢看老屋,为了感受那岁月流逝的痕迹;更喜欢看精心重修的老屋,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主人的性格爱好,以及主人对老屋的理解。前段时间,很多朋友告知在外砂东溪又多了一处雅致的改造老屋,强烈推荐前往,近日得空,遂约上好友前往探寻。


得影友小高引路,左拐右转,在一路美景中来到了老屋。老屋名为“书斋驿站”,门口对联:“书斋驿站话古今,茶室空间叙闲情”,足见斋主之闲情逸致。



步入斋中,见到斋主思华老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老顽童,待人热情、谈话风趣又总有引人深思的见解,和他聊天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思华老师对古建筑深有研究,谈起老屋的一檐一瓦如数家珍,说起潮汕各地老屋的差异之处更是脉络清晰、见解分明,令楠哥受益匪浅。

思华老师还有一大绝技,那就是种植盆景,莳养菖蒲,言谈中我才得知原来上次在儒济书斋拍摄的菖蒲展就出自思华老师之手,在书斋驿站,随处可见的那些生机盎然、飘逸俊秀的菖蒲盆景也成了书斋的一大特色景观。



对于这老屋起名“书斋驿站”我有些不解。思华老师介绍说:
“辛丑暮春在东溪食肆与友人小聚,夜游东溪古村,偶遇热心村民介绍古村书斋文化,一个小小古村落,居然有二十四个书斋,引起了我了解书斋历史兴致,后二日对古村落及书斋府第的探访,有了想法,加之受师友鼓惑,随租此中宪第进行修缮,计二月有余,基本完善,因囊中羞涩,能力有限,即招生友能人4人为团队成员,取其名为书斋驿站,意为文人墨客探访东溪书斋群驻足品茗之处,书斋驿站为贤者提拱展示,好学之人学习的平台,把艺术溶入生活,让生活艺术化。斋内置设雅石老家具书画盆景,让参观者有可读性,也提供了交流交易平台,为现代家居生活点缀色彩,驿站设有蕉窗夜读,品墨听香,看茶读画三间茶室,对外开放,收取些许费用,以为书斋管家之月费。书斋驿站以行走书斋,读写东溪古村落为宗旨,努力推介传统文化。让更多喜欢文化,历史,艺术的人来到东溪古村落,来到书斋驿站。”


书斋驿站地方不大,但改造却因地制宜、独具匠心,不拘于修旧如旧,而是在保留原来风貌韵味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使其更加实用也更加美观,既保留韵味而又令老屋焕发青春。
此行我还见到书斋驿站群的群主周墨公子,原先已经加了微信,一直认为这是一位翩翩美公子,没想到居然是一位气质大美女,一边当导游一边当模特,这是楠哥的VIP待遇。



书斋设计巧妙而富有艺术感,例如这长方形的条窗就是最受欢迎的一景,明暗对比,框架构图,非常适合拍照。

书斋驿站虽小却古朴雅致,远离喧嚣纷扰,独享一份安静祥和。尽显岁月静好。是文人墨客聚集、传承传统文化的舞台,欢迎您到东溪来,欢迎您到驿站来。

外砂东溪村,是一处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古村落。据说从清朝中期开始,由于红头船的带动,东溪人依靠船运业或外出经商相继发家,致富的东溪人为后代子孙营造宅屋时也不忘构置书斋。清初,东溪村民便建了长寿庵、富东福德祠。后来,还先后兴建了世德堂、大夫第、听莺等祠堂、豪宅、书斋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保留较为完好的有七家内、通奉第、中宪第、王景仁故居等,祠堂有世德堂、衍德堂等,成为潮汕地区罕见的“书斋村”。

如今外砂街道把发展文旅经济作为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新突破口,形成以东溪村古村落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带动外砂街道东溪片区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沿线各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

如果想看改造前的模样,请点击:东溪书斋驿站旧貌新颜…

旅游指引

地点: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导航“外砂长寿庵”停车后按地图前往)
适合游玩:一年四季
游玩时间:半天以上

注意事项:长寿庵前面停车位较多,停车后按地图前往,还可以沿路欣赏十里榕堤、长寿庵红墙、村里老屋。

过往推文

(186)莲角好食壳难剥-记摄影小分队采风活动

(189)《暴风》加持下的民国风小公园

(190)福成批局-隆都仙地头有座“门窗博物馆”

(191)莲花山|星辉绿道为坦途,可止亭外多趣味

(192)大隐于市-藏在美术馆里的三余茶舍

(193)饶平|石壁山下好风光,丽泽湖上夜璀璨

(194)这碗童年的回忆,全东里仅此一家

(195)濒临失传!隆都前埔那柔韧Q弹、咸香四溢的咸面线

(196)八一献礼-记摄影小分队的“军事活动”

(197)梅州客天下,威尼斯水城那迷人的夜景

特别推荐《  楠哥视觉所有文章分类链接-截至2021年7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