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级】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自陈怡派 2022-07-20 发布于浙江

改写,汉语词汇

意思是根据原著进行改编。

改写,并非“抄袭”克隆,也非嚼人剩饭,它着眼于“改”字,强调的是创造性,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创作活动,是要用脑认真去思考,将别人的材料进行重组,重组时要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觉去研究,要跳出别人的圈囿,“改”出新意。因此,改写,有价值的改写,能使练习者获益匪浅。

--------------------------------------------------------

作者:潘云浩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05期

教学设计参考《课文里的写作密码》五年级下册

//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文|五年级·鲁以然

炎热的夏天,是农家人最繁忙的一个季节。

天蒙蒙亮,男人们就扛着锄头走向农田。到了农田,他们挥舞着自己强有力的胳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将锄头狠狠地砸向杂草,再用力往回一拉,一片杂草就被连根拔起。锄完这一片,再去另一片,忙忙碌碌,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甚至都没有时间去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男人们看着眼前这一片绿油油的禾苗,想着到了秋天,这里就会变成一片金灿灿的田地,心里不禁美滋滋的,脸上也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男人们这么忙碌,可爱的孩子们也没有闲着。几个孩子凑在一起,拿着工具,种子以及肥料,来到桑树底下,有模有样地学着种瓜。他们分工明确,有挖土的,有撒种的,有浇水的,还有施肥的……忙得也是不亦乐乎。虽然很累,但是孩子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很懂事,渴望能给大人们分担一些农务。想着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一片劳动的果实,所有的疲惫也一扫而空了。

到了晚上,男人们和孩子们都已经呼呼大睡。可是女人们却不肯闲下来,家家户户的女人们凑在一起,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辛勤地织布。心灵手巧的她们把麻一点一点搓成线,就算做累了,只会揉一揉胳膊,或者按一按太阳穴,却始终不肯去休息,只想多做点可以卖了换钱,贴补家用。

辛勤劳作的农家人啊,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难怪范成大会写下《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来赞美他们呢!

《稚子弄冰》改写

    文|五年级·唐轶琳 

冬夜,万籁俱寂,家家户户的灯都灭了,只剩下一轮清冷的皓月挂在空中,忽然,不远处传来一丝光亮——

“哥哥,哥哥!”弟弟小声地喊。

“怎么了,还不睡觉?”哥哥揉揉惺忪的睡眼,半眯着眼问道。

“哥哥,我们做个冰钲,好不好呀?”

“冰钲?”哥哥慢悠悠地睁开眼睛,听到弟弟的建议,一下子来了兴趣,“好呀,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白色!透明的最好看啦!”弟弟兴奋地说。

兄弟俩一拍即合,一骨碌爬了起来,偷偷摸摸地拿了一个铜盆,从井里打了一桶水。“哗哗——”水倒入了铜盆。兄弟俩按耐不住兴奋,黑夜中,弟弟的眼神格外亮晶晶。

“喔喔喔——”公鸡打鸣了,弟弟马上推了推哥哥,欢呼着:“哥哥,起床啦!我们去看看冰做好了没?”

呀,都冻成冰啦!弟弟好奇地摸摸铜盆里的冰块,滑滑的,硬硬的,冰冰的。接着,他央求哥哥冰上凿一个洞,这样就可以把绳子穿进去,系成一个圈提在手里,再找一个竹枝,就大功告成了!

做完了这一切,兄弟俩激动地跑去了竹林里,一边跑,一边用竹枝敲打着冰钲,发出阵阵清脆的声音,响彻竹林,就像玉磬般悦耳动听,声音随风飘动,吸引了不少小伙伴,弟弟越敲越起劲。

终于——

“啪!”冰钲碎了,弟弟的表情顿时凝固了,哥哥也不知所措,只能轻声安慰道:“没事,咱们回家再做一个!”

他轻轻拉起弟弟的手,两人急忙赶回家再去做一个。

他们的背影越来越远,层层竹叶缝隙中漏下的丝丝阳光,照在了地上那块破碎的冰块上,折射出耀眼的白光……

《村晚》改写

   文|五年级·汤黎北

我独自漫步在乡间小路,徐徐微风拂过脸庞,难得的惬意和舒适啊!

“扑通——”声音打破了此时的宁静,我循声看去,原来是一只小鱼高高跃起,紧接着一头扎进水里,溅起一圈一圈的水花,泛起阵阵涟漪,那清澈见底的流水仿佛已经多得要溢出池岸,喜悦染上了我的眉头。

再向远处看去,太阳慢慢西沉,远处耸立的山峰,衔着通红的落日,看起来亲密无间。落日余晖给村庄镀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显得安静祥和。

这时,飘来一阵清远悠扬的笛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原来是一个牧童!他头顶草帽,身穿白褂,赤着光溜溜的小脚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嘴里吹着不成调的小曲,这声音虽然没有规律,却有几分独特韵味。

我好奇地打量他,他朝着牛背轻轻打了几鞭,身下的老牛似乎劳作了一天,显得有些疲惫,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缓缓地向前走去,那悠扬的笛声回荡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听着悠扬的笛声,慢慢地往回家的路走去……

乡村的傍晚

文|五年级·代晨缘

夏季的傍晚,时有几缕清风微拂而过,但还有一些闷热。向池塘望去,一丛又一丛的绿草簇拥着池塘,那清澈见底的池水多得几乎要溢出池岸。远处,青山重重叠叠,衔着落日,它们的影子倒映在平静的水面,风一吹,闪动着粼粼波光。

诗人雷震来到池塘边垂钓,沉浸在落日余晖的美丽中,心情悠然自得。这时,一阵悠悠的短笛声从远处传来,他被这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侧耳旁听,笛声慢慢向他靠近……

吹着短笛的人来到了雷震面前,原来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小牧童,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背心,蓝色短裤,手里还握着一把笛子,随意地横坐在老牛身上,停留在清澈的池边休息,牧童随口吹着短笛,这乐曲不成调,但听起来却格外悦耳。

雷震看着那天真烂漫的牧童,听着那悦耳的笛声,想起刚才的落日与青山。不禁诗兴大发,即景而诗,吟出了千古流传的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