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手记】怎样“劝”孩子才愿意听——口语交际课堂上发生的故事

 昵称80184345 2022-07-20 发布于山西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为劝告。

这节课堂的目标是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在情境交际中提高自己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课堂

我比较喜欢上口语交际的内容,一是因为这种课型是非常容易做到“以学生为主”的,可以真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尽量多的去做表达。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既然口语交际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那么老师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要怎样体现引导性?我想这可能是我需要好好去思考的重点:老师在这种课堂上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思路是先按照书本的内容来讲,课本中的小案例在我看来非常的贴合小朋友们的生活实际,因为教学楼里平时孩子们随处可见楼梯,也会有小家伙们在楼梯上打闹,这种时候出现一个高年级的同学来劝告是很符合情境的。

于是,我找了一位小朋友读标题:

然后分别找了三位小朋友来角色扮演:

最后抛出了问题:

但是,到这里的时候,很突然的,非常活跃的一个班级居然没有人回我。一两分钟的沉默过后,这个有点绕口的问题让我意识到:【那个同学】和【高年级同学】都跟小朋友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孩子们的共情能力就很弱,孩子们既想象不到【那个同学】为啥就去滑扶手了,也对大哥哥、大姐姐的这种比较正式的“劝告”表示无感。

于是,我快速在脑袋里重新组织了一个情境:周末,你在家玩了好长时间平板电脑了,这时候妈妈来到了你的房间,她准备开口劝你不要再玩了,想象一下她会怎么说?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一个一个【我妈说】,【我妈说】,【我妈说】......我在一堆声音里听到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内容,于是喊了三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我妈进来就吼我,快别玩了,再玩我就把你的平板扔垃圾桶去!”

”我妈肯定会说,先去写作业,作业写完了,我就让你再玩一会。”

还有一位小朋友,我看他几次想要说话被淹没,专门叫到了他,他轻轻的说了一声:“我妈从来没有大声的跟我说过话,每次都非常温柔。”

那么大家想想,妈妈怎样说,你更愿意听她的劝告呢?

孩子们向第三位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很显然,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我把问题继续回归到了书本上的小案例中,这次好像好一点,因为孩子们从刚刚的情境中明显亲身有所感受,怎样的劝告方式,对于被劝告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孩子们很快有所共情。

我再次抛出了问题:你觉得那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为什么?

作为大人来说,我们其实一眼看过去就知道编写者的目的是想让我们回答图中第三位小朋友(最下面的小女生)的表达,但是在课堂中,出现了我的意料之外。

当我问到有没有认为第一个小朋友(小男生)的表达更容易被接受,我预设的答案是没有,然后我准备说理由。结果,居然有好些小朋友举手大声地说赞同。

当然,还有一部分赞同第三位小朋友(最下面的小女生)。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赞同第一位小朋友的基本全部是男生,而赞同第三位小朋友的,女生占一大半。

所以,我找代表来说一说理由,男生代表的回答是:因为第一位小朋友既表达了这件事情很危险,可能对自己有伤害,也让自己非常明确这样做会给别人造成怎样的困扰,这样考虑非常全面,所以这种说法更容易让被劝告者接受。而女生代表则认为:第三位小朋友的语气更委婉,更多的表达了替对方着想的心情,这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个有趣的发现虽然是课堂的小插曲,却让我把自己做了代入,被劝告者如果就是这群孩子们,显然劝告的方式和语气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我在讲课的时候给孩子们举的例子是家长,但是作为老师,这个案例也很实际,如果我们要去劝告学生一件事情,要想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接受度,除了在这节课中学到的,也许不同的性别,我们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语气委婉,替她自己考虑的多一些,可能女孩子更愿意接受。语气恰当,道清楚利弊,并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事情的好坏对错,可能男孩子更容易接受。

这个小小的口语交际,是教孩子们如何沟通,如果加以思考,也是对我们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啊。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生活的一切素材都可以用来做教育,但教育的目的也真的是为了生活。

你好,这是我

一位二胎妈妈,同时也从事了9年的互联网教育和一线教学,践行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方面异常爱“折腾”。

这里是贾老师的语文笔记,也是一个小小的成长联盟,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和成长!

我把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都当作一份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