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新论道 || 引黄水是“黄”的吗?(上篇)

 龙城日新学堂 2022-07-21 发布于山西

导读:

至于老百姓所说的“水管流出来的水是黄色的”就说是因为是“引黄水”,是黄河里的泥沙。

到底是不是呢?本文作者作为一名亲历者,从“引黄水”的源头说起,为我们一一揭开疑惑 

引黄入晋工程是解决山西缺水问题的战略性工程。在工程于2003年开始向太原市供水、2011年向大同、朔州供水以来,引黄水的水质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今天就从“引黄水”的源头说起。

──引黄水的水源地。

引黄水的源头在晋西北的黄河干流上,那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兵家争战、屯兵驻防之重地---偏关万家寨。

 

▲万家寨古堡

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此地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

1998年,由水利部、内蒙、山西三方联合出资建成的万家寨水利枢纽拦腰斩断黄河,982米高的枢纽大坝雄踞黄河之上,形成了总容量8.96亿立方米的水库。引黄工程就是从这个水库引出黄河水。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都是对浑浊黄河水的描述。而今,万家寨水库的黄河水,已不再是“五色流”,不再是“黄沙万里”,因为巨大的库容量使黄河水通过水体的自净、沉淀,已经相当清澈,水面之上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万家寨水利枢纽

引黄工程从万家寨水库957米高程取水质状况最佳时的浅表层黄河水,然后将黄河水提升到1554米高程,实现引黄水的自流

万家寨水库作为引黄水的源头,在这个关键环节,省环保局投入巨资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水质监测站,配备的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指数,每月1─2次对水库不同区段进行采样检测,检测项目多达三十几项。从而保证了源头水质的安全。

——引黄水沿线。

为了确保工程、水质不受沿线的毁坏和污染,引黄工程从水库取水后,上泵站,穿高山,钻丘陵,越沟壑,这条总长441.8公里的引水工程95%在深入地下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下的地下穿行,就象一个巨大的“人”字形长龙在三晋大地一路奔腾穿梭,使引黄水在长途跋涉中免遭毁坏和污染。

裸露在外的水段除了源头之外,从引黄工程南干线7号洞出来与汾河汇合后,一直到汾河水库走的是地面上81.2公里长的天然河道。因此这一水段的水质也一直保受关注。省委、省政府一直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和保护。

▲汾河源头

为了加强水质测报的工作,引黄工程有专门的具有国家级计量认证检测资质的中心试验室技术人员不间断对引水沿线30个站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数据698个。

如: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砷、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特殊时段进一步加密检测频次,进行实时监控,为水源保护提供详实宝贵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引黄工程控制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汾河源头

2008年4月,山西省委、省政府通过 《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决定10年投资100亿,“举全省之力,治理、修复汾河,尽快让母亲河再现汾水长流、清澈见底的秀美景色。并决定向汾河输送引黄水1亿多方。

引黄工程将再显在恢复山西生态、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的重要价值。批准建设沿线娄烦、宁武、岗县、静乐等污水处理项目5处,加大了沿线企业排污治理的力度。

2007年12月,《山西省汾河中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施行,给保护汾河给予了制度上和法规上的支持,为汾河水、引黄水能够越变越清加上了“双保险”。

   汩汩的黄河水一路欢腾奔流经过81公里的天然河道后,进入了库容7亿立方米的太原市汾河水库。在这个关键的部位,(未完待续)

▲汾河水库

(引黄入晋工程主要工程概况 参见本公众号7月23日文“从都江堰说起——二十年后看引黄”)

   读传统经典,长真正智慧;处有益友朋,过吉祥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