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四柱八字原理3——干支隐藏的最大奥秘(五运六气和胎长旺衰绝)

 思明居士 2022-07-21 发布于河北

     上一篇主要讲了干支相合取象、合配六十纳音、星象运转、五行来源等重要基础。这一篇来揭秘五运六气和寒热变化引起的胎长旺衰绝,这也是天地五行运转周期当中所隐藏的最大奥秘。

9、五运六气

   六十“甲子”的原本意义也不是用来记载时间,而是用来记载在特定时间内天上五行之气的状态与地上五行之气状态的,比如六十年的天干地支,它记载的是每一年当中,主宰天上的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地上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同样,每月,每天,每时的干支,也是记载着当时的天气性质和地气性质。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亦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统称。运者,轮转运动,循环不已之谓。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又有大运(中运)、主运、客运之分,它们的变化都是以当年纪年的天干及其阴阳属性为准则的。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六气,即风、热(暑)、火、湿、燥、寒的简称。亦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这六种气候变化要素,也就是在天的阴阳之气。故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三阳是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称谓。“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三阴为厥阴、少阴、太阴;三阳为少阳、阳明、太阳。

   六气中热(暑)与火同气,故在运气学说中不言风、热(暑)、火、湿、燥、寒,而称风、寒、湿、燥、君火、相火等六气。六气是气候变化的本元,三阴三阳是六气的标象。标本相合,就是风化厥阴,热化少阴(君火),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相火),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故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素问·天元纪大论》)。六气,时至而至,便是天地间的六元正气,如非其时而至,就成为邪气了。所以说:“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行大论》)。

   六气以三阴三阳为主,结合地支,用以说明和推算每年气候的一般变化和特殊变化。每年的六气,一般分为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情况。主气用以述其常,客气用以测其变。主气和客气相合,称为客主加临,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气候的复杂变化。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10、阴阳寒热转换推动五行生克变化

   阴阳,也就是寒热,阳为热气,阴为寒气,夏天炎热为寒热失衡,寒衰热旺。冬天严寒也为寒热失衡,热衰寒旺。阴阳调和方能生育万物,阴阳就好比现代人说的温度,零下50度太寒则万物不生,摄氏50度太热则万物干枯。阴阳是种气,寒气热气,那五行是种物质,物质的存活很在意温度的适宜,五行化在世间为金木水火土物质,需要温度的适宜才能互相转化相生,生生不息,如太热则水干,木枯,土旱,金熔,火炎,五行则不能互相依存,必然枯竭而使五行转化系统停止。如太寒则水冰,木腐,土冻,金冷,火危,万物无生发之意,使五行转化系统不能延续。

   所以阴阳五行是分开来说的,阴阳是阴阳,五行是五行,阴阳代表寒热,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物质,先阴阳后五行,阴阳绝,五行则无存。太热则如火星,太寒则如水星,其星球万物无生态和生命之息,一片死寂。从以上论述可知,夏炎热,冬寒冻,唯独夏冬之月出生,方有阴阳寒热失调之时,春秋之月乃阴阳寒热温度适宜之季节。无需治理其寒暖失衡之病,观其五行衰旺即可。八字在阴阳失衡的时候必须先调节阴阳寒热平衡,如果阴阳都平衡的局,再观五行失衡,补不足损有余。“天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晚,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这就造成了地球周围能量分布的不均匀,这就相当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块下游,石块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涡,这个漩涡的位置就是空亡。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为什么古代人要不厌其烦地记载下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规律呢?原因是天地的五行之气不但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只要把握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状态,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预测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趋势,能够预测未来的环境趋势,这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在现代社会,对未来环境状态变化趋势的预测,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干支配五行

  天干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癸五对,然后分别配五行以测定每年的岁运;地支也可以分别配五行,用以纪月。天干地支各有两种五行配属方法:①干支配属五行和方位:天干相配的结果是甲乙属木,应东方;丙丁属火,应南方:戊己属土,应中央;庚辛属金,应西方;壬癸属水,应北;地支相配的结果是寅卯属木,巳午属火,辰未戌丑属土,申酉属金,亥子属水。②干支化运与化气配属:天干化五运的结果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十二支化气的结果是:丑未主土(太阴湿土),卯酉主金(阳明燥金),辰戌主水(太阳寒水),巳亥主木(厥阴风木),子午寅申主火(君火相火)。

  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

  所谓三阴是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所谓三阳是一阳(少阳)、二阳 (阳明)、三阳(太阳)。所谓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中火与暑基本属于一类,所以便不列火与暑,而只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两种。

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的规律是:子午少阴君火,寅申少阳相火,丑未太阴湿土,卯酉阳明燥金,巳亥厥阴风木,辰戌太阳寒水

   天干地支,五六相合,构成六十年一个气候变化的大周期。前三十年,包括七百二十节气(以一年二十四节气计算),是为一纪,后三十年,亦七百二十节气,凡一千四百四十节气,共计六十年(也称六十甲子);甲子中的天干,主要是主五运的盛衰,甲子中的地支主要是司六气的变化,所以讲述五运六气,不能离开干支甲子。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寅卯携带着风气,巳午携带火气,申酉携带燥气,亥子携带寒气,辰戌丑未携带湿气,以一种独特的程序运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

      严格地说,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来记载时间,也不是用来记载什么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来记载天上与地上风、寒、湿、燥、火这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情况,准确地忠实地记载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运行的盛衰状态和规律特点,它们蕴涵着万事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兴旺、衰退、消失的过程。这才是天干地支隐藏的最大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