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冬季加重的疾病,包括里虚、寒、阴病的病证,多为肾、肺、脾胃、肢体、经络等系统性的缠绵难愈的病症。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的时期,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加机体的正气的一种治疗方法,故又称“三伏灸” 。 一、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 冬病夏治就是对冬季气温寒冷时,好发于寒冷引发或者加重的慢性 、顽固性疾病,,并通过夏季特殊的一个季节,使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当中就说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蕴含的治未病的思想,也是我们冬病夏治最早的理论源泉。因其不良反应少 、费用低廉 、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老少皆宜等优点, 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二、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有很多种,如敷贴、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泡脚等。而其中又以艾灸和穴位敷贴最为常见。艾灸就是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特取夏季三伏之时,在局部腧穴上灸以辛温发散之药以达到驱寒散结、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的一个功效。艾灸法多采用艾叶、麻黄、细辛、生姜等辛温之中药,达到温阳驱寒的目的,以消除冬病的一个病根。 三、冬病夏治的药物和穴位选择:冬病夏治不外乎药物的选择,穴位的定位和渗透的治疗方法。 艾灸法多采用艾叶、麻黄、细辛、生姜等。穴位敷贴以白芥子、延胡索、细辛、麝香、肉桂等为主;其他的药物还有丁香,半夏、斑蝥、百部等作为辅药。在药物的剂型方面大多数医院都是采用中药粉碎后,用生姜汁调敷的传统剂型,也有用酒精和醋调敷,有的医院甚至采用透皮增强剂50%的二甲基亚汞调成软膏后敷贴,也有的用凡士林调敷。有的医院,甚至做成高分子的涂抹剂进行治疗。采用辛温、透皮之中药达到温阳驱寒的目的。 在穴位当中,肺腧穴是应用频率最高的,其次是定喘和大椎穴。同时根据患者的病证不同,檀中、膏盲、风府、曲池、合谷、足三里也是临床当中选用频率较高的穴位。而通过常用的穴位分布规律来看,无外乎有以下几个特点,以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的穴位,作为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其次是肺、脾、肾、心等穴位背腧穴。 在敷贴的时间上也各有差异,一般贴敷时间最短的只有三十分钟,而最长的可以达到二十四小时。一般统计,以12小时之内比例最高,成人的话一般2到8小时,儿童一般以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为宜;而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一般的医院都以三伏天中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治疗。相关文献也表明证实,在三伏天贴敷的治疗哮喘的疗效,要优于非三伏天贴敷的效果。四、适应病证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 ,反复呼吸道感染; 近年也有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 五、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 3.瘢痕体质者 。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 六、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 、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 、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期间; 5.对 2 岁以下婴幼儿运用本疗法时,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 ,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七.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 75 %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 1 cm ,高度 0.5 cm 左右的药膏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 cm ×5 cm(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一般在每年夏季, 农历三伏天的初、中 、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 20 天, 间隔 10 天可加贴 1 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 2 次贴敷之间间隔 7~ 10天 。 1、贴敷时间、部位及疗程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 2 ~ 6 h ,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 0.5~ 2 h。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 ,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 ,可自行取下。 3)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 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 、中府 、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 ,酌情取风门 、膈俞 、心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等 。 4)疗程 :连续贴敷 3 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 , 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 ,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八、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1.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 、轻度刺痛 ,或出现小水泡 ,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 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对于大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 , 排尽液体 ,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2.不良皮肤反应及处理方法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泡 、溃烂 、疼痛 ,皮肤过敏 ,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 ,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 ;皮肤局部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 ,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 、万花油 、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 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 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如果水泡体积过大, 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 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 、出血等现象, 应到医院寻求治疗。出现上述情况时 ,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 ,不要搓、抓局部 ,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 九、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 应将其固定牢稳 , 以免移位或脱落 。 2.出现水泡时应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 可选用脱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 , 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 , 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 、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 7.久病、体弱、消瘦者 ,用药量不宜过大, 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有无不良反应。 十 、其他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 、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 ,需要至少 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 ,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同时 ,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以免引起不必要得纠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