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和果子”感受四季流转之美

 新用户8522pijw 2022-07-21 发布于北京


“和果子”与其说是小吃,不如说是日本传统艺术品。其精致的造型,使它成为集“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于一体的五感艺术,完美地体现了日本人对饮食美学的匠心追求,达到自然禅意之美,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实际上,和果子源于唐朝,据说是遣唐使把盛唐的糕饼技艺带去日本,后发展于日本,深受奈良的贵族喜爱,后随着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果子推陈出新,不断衍变,成为今天的“和果子”。现在“果子”二字,汉语中就是“糕点”的意思。

“和果子”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大,大家耳熟能详的铜锣烧、鲷鱼烧、樱饼、大福等都是和果子,而原本供茶道用的练切馅点心也是和果子,而这种点心也是和果子艺术的绝对至高点。

随着和果子、茶道文化一同带回日本,《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本茶道里,当作配茶点心的和果子位分极重。哪家有善做和果子的秘方,与私藏秘制茶器一样,都可以当作家族骄傲的。”

和果子的精髓主要来源于果子师的手法,所以和果子师往往都会被称作“手艺人”。待兼具美术(色彩搭配)、雕塑(造型)、味道(美食家)、食材健康(营养学)。所以,不同季节,用和果子表达季节变化,便成了我们感知四季流转的另一种生活之美。而这些细腻的工艺,光看“和果子”的外观,便是一种美学,一种满足,一种愉悦。


和果子师傅都会有自己的工具,所以说和果子的自制工具也是一门学问;

染色技巧又是一门学问;

而视觉上的惊艳与美感,“练切”又是一门学问。




这里的“练切”,顾名思义,包含“练”与“切”两个动作。“练”,即搅拌、揉搓;“切”,则是剪、切,精美绝伦的和果子就是通过这两道工序制作完成的。其中,“练”是“切”的基础,把由豆馅做成的小团子搓揉成可供打造造型的球面体,这可以说是入门的基本功。日本的很多和果子匠人,在刚开始学习的第一年就专攻“练”,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这里不一一分享制作技艺,后续有机会弄一个“和果子关于技术制作”的专辑分享。

话说“练、切”是用于茶会的各种果子中的代表性存在每款练切果子都有自己的果铭(名称),靠着细腻的手工技艺,练切果子化身为一首首讴歌日本四季变幻的风景诗。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静心的时间,依循季节变化,春、夏、秋、冬感受他们的文化关联。比如常见的元素:

一月(松、竹、鹤、龟)
二月(雪、冰)
三月(桃、蝶、春雨)
四月(
五月(青柳)
六月(紫阳花、牡丹)
七月(百合、枇杷)
八月(风铃)
九月(桔梗、月初雁)
十月(
十一月(红叶、银杏)
十二月(山茶花、初冰)




和果子有着令人着迷、典雅的外观,它表达出天地万物随着四季流转的细致变化,让我们得以很有仪式感地与传统习俗、节庆连接在一起;也让我们用新的眼光,看见平凡生活中,那些微小却值得喜悦的细节。

好比在盛夏看水中的鱼儿悠游,
听着风铃声而感到身心舒畅;
秋天在山水中,
在庭园中漫步时看见枫叶轻落苔石上;
雨天撑伞时,
低头瞥见未曾留意过的小黄花;
樱花时节,
风吹樱雪的浪漫美感…

这些都是和果子与四季,与身边的日常生活、自然互为融合的文化之美。

从以上不同季节,不同月份的相关元素,感受和果子的美味点心之余,也能体会到日本和果子背后丰富的文化故事。





  ...THE END…



旅行使我们谦虚,它正是以一种充满未知的魅力,激起人们不倦的向往。
——毕淑敏《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出发的路都是耀眼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