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太平天国之遵王

 冬不拉拉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遵王赖文光是太平天国运动尾声的支柱。天京失陷、李秀成被俘,天国群龙无首,关键时刻,赖文光挺身而出,将余部与捻军联合,打造一支“步骑联合”的新捻军。在形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将反清大业延续四年。

赖参加了金田起义,但一直担任文职,未有表现。直到天京之变后,武将损失巨大,赖才转为武将,成为陈玉成的部将。二破江南大营,二次西征湖北拿下霍山等,赖多次立功,被封为杰天义,但还只属于中高层武将。

赖颇有战略眼光,大概跟李秀成差不多,而高于陈玉成。在安庆失陷后,赖就进言陈玉成,“务宜北连张(宗禹)苗(霈霖)以因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指安庆),俾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

这个联合淮北张乐行捻军与苗沛霖团练北伐湖北的策略,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出路,但必须放弃庐州。可惜陈玉成未能全面执行,只执行一半,派陈得才、梁成富、蓝成春和赖文光率军北伐,“广招兵马,早复皖省”。 

此时,赖文光正式被封为遵王。陈玉成自己独守庐州,使得北伐存在先天不足,正如之后变化,北伐军虽进展迅猛,一度威逼西安,但一是庐州危急,二是天京危难,都迫使北伐军南返救援,而将北伐之功损失殆尽。

尤其是二度南返,全军二三十万,在霍山黑石渡被僧王围住。正值天京失陷,遭逢噩耗,军心大匮,士气瓦解。陈得才战败自杀,马融和等投敌,蓝成春被俘遇害,加上梁成富北伐未归,赖文光成了北伐军余部的最高将领。

此时的形势异常艰难,李世贤、汪海洋、黄文金等率领的几十万太平军余部主力都接连溃败,但仅有数千人的赖文光却一举突破围剿,转战湖北、河南交界之处,与张宗禹、任化邦率领的捻军会和,联合为新捻军,赖被推为领袖。

新捻军能崛起,除了自身特点外,也与中原地带清军缺乏兵力密切相关。清军与太平军主力纠缠于天京,湘军、淮军加上左宗棠的楚军,三路围剿。而在东线扬州到西线庐州以北的所谓江北防线以北的中原,清军只能依仗僧王僧林格沁。

僧王仗其马队精锐,经常是孤军深入追赶捻军。但此时的新捻军,已经今非昔比,除了组建自身的马队,也在组织上更为集中紧密,将太平军的体制融于捻军之中。当然还有就是赖文光的出色指挥,能够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高楼寨一战,赖文光一战成名,歼灭僧王主力万人,击毙僧王本人,迫使清廷不得不调派曾国藩的湘军来剿灭捻军。曾国藩采取“河防”围剿策略,但根本抓不住高机动的捻军。捻军真正由盛转衰的是尹隆河之战。

此战也是赖文光战略思想的一大体现,匹敌石达开,根据全国实际形势,放弃流动作战,入川建立根据地。这或许与当年北伐期间,赖一度攻下汉中,清楚四川正是清军未备之腹地

可惜天京失陷后,革命力量整体转弱,而清军愈发而强。赖派西捻军打陕西,并不能起到牵制清军的目的,反而分散力量,所以当赖自领东捻军计划从湖北入川时,在尹隆河与湘军鲍超和淮军刘铭传决战时,先胜后败,功败垂成。

此战其实清军优势巨大,要不是刘贪功,捻军恐怕败得更惨。只能说宝庆之战后,清军对入川通道相当重视,鲍超就是独守襄阳,专制水路川道。捻军不入川,迟早会被湘军、淮军围死,入川还算有一线生机。

入川失败后的东捻军只得北返与接替曾国藩的李鸿章缠斗,只是李运气更好,碰到尹隆河损失巨大的东捻军。不到十个月,刘铭传知耻后勇,连败下坡路的捻军。赖文光最终兵败被俘,从容就义,可以说已经做到极致。

总之,遵王赖文光应该算是太平天国少有的帅才,能文能武,战略高超。可惜受制于地位,未能在中早期发挥作用,只能在晚期诸王屠戮后出头,率领捻军打出一片新天地。虽然失败,也是震动神州,战绩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