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从小不听话就打?经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

 悠闲龙夫 2022-07-22 发布于湖北

很多人都信奉一句话,那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在看见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总想着打一顿就好了,如果孩子不想要下次继续挨打的话,就会改掉自己错误的地方。可是这真的是有用的吗?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差距是很大的。

孩子从小不听话就打?

孩子在小的时候,做错事情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小孩子的认知观念还没有完全成型,并且孩子的性格、习惯等养成,与父母以及家庭环境是存在直接的关系的。所以说,小孩子更多还是应该以引导为主,父母积极的引导是培养他们是非观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重要途径。

还有就是,很多年轻父母可能没有时间带孩子,就会选择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但是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育儿观念本身就是存在冲突的,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也会导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更重要的是,老一辈会更倾向于打击式教育,这也会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经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的对比

若是一个孩子从小因为做错事情,而经常挨打,就会导致他们与父母或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比较僵硬,对于打过自己的人,他们或许清楚的知道这是为他们好,也相信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是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创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磨灭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人用一辈子去治愈童年。可想而知,童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经常挨打的孩子,会体现出极度的不自信,并且他们也会非常敏感,性格也同样会很暴躁,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产生全方面的影响。

并且有试验结果表明,暴力是会传染的,当一个孩子经常遭受父母的毒打的时候,他们就会潜意识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尽管他们本身因为遭受暴力,而感到十分痛苦,可他们还是会选择同样使用暴力,来解决让自己不满的事情。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那么他们也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通过做一些危害他人或社会的事情,来获取快感,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反观那些很少挨打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往往会更加的成熟,待人接物也会更加有礼,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能够通过更加温和却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些孩子小时候必然也是犯过错误的,对于他们来说,父母一个严肃的眼神、一场认真的谈话,或许远比打他们,能够产生更强的威慑力。

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很多小孩子本身是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的。所以说,童年的经历都会在未来展现出来,若是一对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感到不满,应该反思自己在孩子童年时期,是否做到了正确的引导。

当然,现在的很多年轻家长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他们在育儿观念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能够更加平等的与孩子对话,这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值得提醒的是,不要因为工作就缺失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有效期是短暂的,对孩子的陪伴是很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