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516 《论语·克己复礼》复习

 老程杂记 2022-07-22 发布于安徽

20200516《论语·克己复礼》复习

【自主命题】如果在这一课里出题,你觉得最有可能考的是哪一章?利用下午或晚修时间,自命两个题目(2 + 4 = 6分),答案多磨几遍

【主要观点】

⑴“克己复礼为仁”,“礼”是行为表现,“仁”是内在根本。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的根本是“孝”“悌”。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交代“礼”的来源。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2018)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不满季氏对礼(等级)的僭越。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这里名正言顺就是符合礼的要求。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眼中人分等级,要各安其分,各守其礼。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不在物,在心。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的内涵。

“予之不仁也!”孔子与宰予(宰我)的丧礼观不同。

【综合理解】

⑴对本课中“礼”的内涵理解。

①孔子推崇的是周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②孔子的“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③孔子尊礼目的是区别长幼和贵贱,是基于阶级统治服务的。

⑵谈谈你对“克己复礼”的理解。

①“克己”即约束自我,是“尊礼”的做法,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遵从“孝悌”等。②“复礼”是目的,是为了实现“仁和”的理想,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⑶孔子的“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人方面:克己,孝悌(色难),三年之丧。

社会方面:名正言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实行方式:推崇周礼,礼乐教化,立德正己。

⑷结合课文,谈谈孔子的“礼”和“仁”的关系。

①孔子认为,“礼”是一种制度和规范,“仁”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即“仁”是内在思想,“礼”是外在表现。②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③孔子推崇“仁”“礼”仍然是以维护等级制度为前提,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和博爱。

【高考真题】(2018年)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教材注释)

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2分)分析: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③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2分)

【预测模拟】

【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乙】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结合这两段话,简要概括孔子提倡的“孝”的内涵。4分)

①“孝”表现在“色”和“敬”,以和悦、恭敬为本2分)

既要关心父母的物质生活又要抚慰父母,满足其情感需求。2分)

”既要有实际的行,更要有敬爱的心。)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选段看,“仁”基本内涵是什么?说说你对孔子“礼”的理解4分)

仁的内涵: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回归于礼;人人可做到“仁”2分)

“礼”是构成“仁”的必要条件,且取决于“己”;礼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看听说做)来体现,是有标准可供参考的。2分)

    【甲】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乙】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輗:ní,辕端横木,用来缚轭驾牛。軏:yuè,辕端上曲,用来钩住横木驾马。

⑴甲段孔子的观点是           ,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⑵两则材料对于“信”的见解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

做人要诚信守诺   比喻论证

不矛盾。①孔子是说做人要守信,强调“信”的重要。②孟子认为人要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③孔子从做人角度论,孟子从做事角度论,所以不矛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