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盯盘有害??? 那是你没想清楚这些问题。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2-07-22 发布于广东

市场中某些言论观点,颇有些“一刀切”的意味,比如要不要盯盘的问题, 有些人技术不到家,买卖毫无章法,时常以感觉冲动作为自己的交易理由,之后挨了打就会下意识认为是自己过度盯盘,被波动扰乱了心态。

最后思来想去“一盯盘心就乱,干脆别盯盘是不是就能把病治了?”

实际上这是什么?这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是我们在面临困难时,喜欢刨除自己的“责任”,下意识把内心的矛盾转嫁到某种“外因”上,好来维护自己的自信,制造出一种“都怨市场”的错觉。

但在整个事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交易前提模糊,事前研究环节和制定计划预案,没有做到

比如研究一下大环境,市场背景的整体波动状态如何,是否适合自己的交易类型,就像趋势交易

波动率的高低变化代表市场情绪的强弱,对于我们趋势交易者而言,要学会在寒冬中蛰伏,在盛夏时活跃,我们的交易频率应该拟合市场波动的强—弱周期。

一旦确定市场风格转变,进入弱波动市况,最应该做的是休眠来回避环境变化带来的伤害,而不是想着不停转变交易逻辑来适应市场。

交易玩的是什么?不是你自己的技术分析,而是时间周期,在波动率骤升的市况下,你怎么做都容易赚钱,而在波动率骤降的市场背景下,削尖了脑袋也是白费心思。

比如有个人,他看着1小时出了一根大阳K,想着是不是行情要暴涨了,赶紧进场做多。

又看着分钟级盘整形成了区间,然后略微回踩突破,就急不可耐的判断为趋势的先兆,赶紧加仓增加筹码。

他们的“观察格局”太小了,几分钟一两个小时的走势,就能刺激他做出反应,夏虫不可语冰,根本察觉不到市场背景的变化,所谓的决策非常受小级别走势的影响,没动静的时候没预判,有动静了一戳一蹦跶。

市场背景,决定了你要不要进场交易,交易系统的启用条件和停用条件太过于模糊的话,新手交易者难以扛住波动周期变化的伤害。

就像高波动率市况下,突破策略能取得不菲的收益,但到了弱波动市你试试,无脑突破,裤衩子都能亏没;市场里有什么策略不会失效,能适应所有市况,毫无回撤的?没有!!!

任何策略,都是只对几种特定的走势模式,有很强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策略,那么就没有优势,100%是垃圾手法,什么市况都能用,意味着没有“择机”前提,随时都能找到理由交易,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交易策略的绩效,不是看你能不能无脑执行,而是要把它放到合适的市场背景下去用,一旦环境不利要及时停用,离场休息。

如果是持续在市这种情况,过度盯盘能是好事吗?不会是好事。

他由于关注的时间域太窄,考虑不够全面,会非常在意走势一举一动,然后强烈的交易意愿会为自己每一天的交易制造诸多借口,营造出时常有“机会”出现的假象。

至于制定交易计划,就更不必说了,非常个性化又老生常谈的问题。

(二)打破信息壁垒,锁定主要交易对象,明确自己等待的“高价值机会”

很多交易者特别关心“悟道”,但什么是道? 是接近完美的心态,看开得失,万般随缘?

其实不对,交易者真正的悟道,在于学会一种洞察世界的方式,建立科学具有逻辑美感的交易观,这样打破自己的信息壁垒,为自己的决策提供足够深度、广度的信息依据,只有你全面思考,自身观点没有偏见时,才能做出接近完美理性的决策。

所以你应该这样做,为自己建立一个分析模型,举个例子:

1、设定一个“关注列表”放入你熟悉并看好的目标品种

2、用技术视角分类这些品种,哪些走势处于酝酿状态,已经形成趋势节点,需要留意信号;哪些走势已经确立方向,进入趋势初期节点,需要及时进场;哪些品种市况较差,容易误判,短期应该避免交易

3、确定最高价值,你最想要的交易机会,把这种走势类型列举出来

4、两者对照,往下推举,锁定某个最有潜力的主要对象,做好进场的心理准备

之后你会发现,心理准备决定一切,你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程度和你的信心水平直接相关,执行力的高低和你对于负面结果的接受程度直接相关。

做不好就像一个没有热身的运动员,刚刚从床上睡醒,就去参加比赛了,他能拿好成绩就有鬼了。

因此,全面思考归类信息,明确应对操作计划,这两个习惯远比你学什么交易理论都要有意义,这还是只是一部分,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是盘后,把你的分析过程变成文字输出成交易日志,一方面培养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记录每次交易的动机和判断时的思维习惯。

等你到了彼岸,你会发现金融市场真的不是“躺赚”行业,没有简单发财的可能,你往口袋里赚的每一个钢镚,背后都是沉甸甸的心血。

甚至来说,你进入这个行业就不要想什么“自由” ,哪有空让你自由? 你需要付出远超其他行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行业信息,研究盘面走势,思考学习。

只能说忙完一段时间给自己放大半个月的假,然后再回到盘面上继续这种生活,要么就全力以赴的忙,要么就毫不留恋的爽。

在工作中松懈是致命的,意味着警觉性下降,风险会教你做人;人一旦懒于思考,就会在日常波动中钝化,不再敏锐的感官也容易让你错过机会。

(三)认知不足,缺乏对走势的推理能力,想象力匮乏

这是很多人身上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他们的交易观点往往基于当下的走势,对于未来的判断只敢把当前的走势稍微“强化”那么一下,符合直觉,但却不符合现实。

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对于发展的理解,是直觉式,线性的,永远是在当前的基础上把未来合理的“放大”

但真实的世界,发展逻辑是跨越式的,机会要么是阶段性的在酝酿,要么是阶段性的集中爆发,所以打破局限性就需要你多对比复盘一些同类的历史走势,来预演趋势可能出现的发展逻辑。

复盘回测是最好的方式,毕竟我们做趋势看日线周线,分析格局很大,但容易忽视小级别走势演变的细节,比如某些朋友做趋势,涨了就看日线连续暴涨,走势必须要一天比一天强才“合理”

但真是这样吗? 这种线性思维只会让人关注趋势中突破的进场机会,新高追单胜率如何,持仓容不容易,是不言自明的。

真正的趋势逻辑是阶段式的,脉冲式的价格运动,短期爆发之后进入回调和盘整模式,谁有准备自然能抓到其中的优势点位,拿到更多的价差扩大收益。

而更重要的是时间感受,判断依据可能基于好几根日K,但我们感官却要停留在当前这一分,一秒,慢慢度过。

等待信号的盯盘,对于耐心是一个极大考验,所以你要注意,虽然你在等,但也要通过某种方式抽离当前的盘面。

我有个习惯推荐给大家:我如果看好某个品种,某段趋势的发展,在盯盘时顺带手就会打开复盘软件,去找一下较为相似的历史趋势,去回测体验一下当时小级别的走势变化,盯盘和研究并不冲突。

就像一个人赶路,他只在想尽快赶到目的地,最后他除了赶路什么也没有留意。

而另一个人,在赶路的过程中观察风土人情和同行者谈古论今,最终他会收获更多目标之外的思考、启发。

很多时候,想象力是建立在我们的观察范围之上,接触面越小,则想象力越匮乏,反之想象力越充足,接受信息的范围过于局限,对于我们的交易决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单一的交易依据,必然导致直觉式的交易行为!!

最后,总的来说我们人工交易者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尽量排除人的主观情绪影响,但并不是排斥思考,并不是在否定的人的主观价值,而是要引导注意力把交易变成对预定计划的实践,盘前主动思考,盘中积极应对。

所谓盯盘中过度交易,就是某些错误根源所引发的“现象”,一刀切了,完全不关心盘面,是治标不治本!

原来盯盘时虽然乱做,但瞎猫偶尔还能碰个死耗子, 现在彻底不看倒是美了,什么走势都觉得没机会,心里根本不做准备。

你能相信一个人在对某件事极度的缺乏了解的前提下,但还能做出完美决策???

你能相信一个人脑子空空,在缺乏超前判断的基础上,凭借自己随便扫一眼盘面就抓到了持续几个月的大趋势???

市场里没有神话,但是有哄人和装X的假话,真实的现状是,我们买卖和持仓的核心依据是自身对于未来价格的预判,利润永远是认知的变现!

很多事,你没有预判到,它会对你照成伤害, 而如果你提前想到了,就有可能化弊为利,危机和转机往往互为一体。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