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智谋之待间而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

 天地人和00ksak 2022-07-22 发布于广东

越是散势高手,在运用散势之法时越要牢记一个原则。什么重要原则?

鬼谷子说:“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

意思是:对方如果没有间隙或漏洞可用,那么己方就不散。散发威势的人,一定要等到对方有可乘之机的时候才行动,不动则已,一旦行动,必使对方的威势分散瓦解。

图片

“无间则不散势”,就是说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机会,绝不出手。面对一座无懈可击的城堡,你非要硬着头皮冲上去,不是找死吗?这个时候怎么办?“待间而动”,耐心等待敌人出现间隙和破绽,“循间而动”。动则迅速瓦解和分散对方的威势。

一般来说,分威有三层意思:

一是通过潜伏伪装,让对方看不到你的威势;

二是把对方的威势毁掉;

三是散发自己的威势,达成自己的目的。

分威的目的是为了散掉别人的势和散发自己的势,而运用的法则就是“待间而动”。

像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因为他找不到诸葛亮的间隙和漏洞,所以不管诸葛亮如何挑战,司马懿都绝不会出城迎战。

图片

为什么他不敢散发自己的威势?因为对手不是一般人,决定了他不能任性地玩耍。所以,诸葛亮送女人衣服和女人胭脂,骂他没血气之勇,不是男人,司马懿一点都不生气。这就是高手。他在干什么?待间而动。

很多人都急了司马懿也不急,弟弟司马孚写信探问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从这句话来看,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性格心理、做事风格都揣摩得十分透彻,在见机行事、杀伐决断方面,自己是胜过诸葛亮的。

见机是什么?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待间而动”。果然,没过多久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军开始战略撤退,司马懿终于等来了反攻的机会,于是率领大兵追击,诸葛亮历时七年的北伐由此终结。诸葛亮的大军在撤退中,魏延和杨仪发生内讧,元气大伤。

这就是司马懿活用鬼谷子“待间而动”策略的体现,且对方的威势也随之分散瓦解。蜀国自此国力衰弱、一蹶不振。

图片

如何才能做到像司马懿那样“待间而动”?这需要我们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鬼谷子:“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意思是:善于思考间隙和机会的人,一定要精炼五脏之气,对外能观察虚实变化、把握时机,一旦采取行动,则不会失去散发威势的实效。

善于思考和抓住机会的人,一定是那些能够准确分析和把握机会的人,这就叫“善思间者”。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我们需要内炼五脏之气。

图片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对应五气是神、魂、意、魄、志。如果你把五脏润养得健全安康,那么神、魂、意、魄、志就自然随之旺盛饱满,这样你观察外界事物是不是就更准确了?你对机会、情报的感知是不是更敏锐了?各种虚实变化,必将一辨而知。这就叫“外视虚实”。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行动,所发散的威势必将取得很大实效。

为什么诸葛亮做不到像司马懿那样“待间而动”和“外视虚实”?因为诸葛亮操劳过度,导致心肝脾肺肾五脏病变,进而神魂意志魄的动力不足,无法精准分析机会和把握机会,从而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图片

/热点

鬼谷子谋略:《琅琊榜》梅长苏之谋篇布局、充分准备

图片

/关注

被领导重用的员工,都懂得做这件事,比拍马屁更管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