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方回《乙未六月大暑》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7-23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天道运行,可以平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苦的是暑热熏蒸。

在“我”看来,必须要无欲心静才能度过暑天;对于这一点,又担心不能做到。

又或者应当祈求上天下点大雨,又是谁先意识到古人藏冰的智慧。

人的体力恢复元气全凭阴阳二气的变化,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

注 释

炎蒸:亦作“炎烝”。暑热熏蒸。

于斯:在这里。

赏 析

这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大暑节气诗。

“暑”,即炎热之意。大暑,就是说炎热之极。大暑是相对小暑而言的,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也到达顶点。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首联是说,天道运行,可以平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苦的是暑热熏蒸。这是写“最苦是大暑”。
一个“苦”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一年四季,最苦的就是大暑天,骄阳似火,烈日炙烤着大地,人都快要被热晕了。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大暑天,确实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光。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颔联是说,在“我”看来,必须要无欲心静才能度过暑天;对于这一点,又担心不能做到。这是写“无欲之避暑”。
避暑的方式千奇百怪,但最终就是让自己凉下来。诗人想到了“心静自然凉”这个方法,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减少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安静。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又何其难。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颈联是说,又或者应当祈求上天下点大雨,又是谁先意识到古人藏冰的智慧。这是写“避暑之方法”。
祈雨,藏冰,是宋代人经常用来避暑的方法。夏天,如果能求来一场雨,且带着大风,那么暑热自然一扫而空。实际上,求雨靠天,藏冰则靠己。人不可全靠天,也可未雨绸缪靠自己。宋代很多贵族家都会在冬天开始建冰室藏冰,以此达到夏天避暑的效果。藏冰,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冬至“一阳生”这一天藏冰效果最好,到夏至“一阴生”这一天拿出来对抗阳气,就能达到阴阳调和的作用。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尾联是说,人的体力恢复元气全凭阴阳二气的变化,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这是写“大暑之意义”。 
大暑,虽然很热,阴气却开始上升,人要在最热的时候,依靠自然之力,将残留在身体里的阴冷逼出去,从而达到体内阴阳平衡的效果。
“大暑三秋近”,熬过了酷暑,秋天就要来了。通过酷暑来锤炼自己的意志,想必正是大暑对我们的另一种考验吧。熬过了酷暑,才能更加感觉到“秋高气爽”的美好。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