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泰有个举人村

 柏涂hyzvi9113s 2022-07-23 发布于福建

图片

编者按:化龙阁始建于清道光乙酉年。永泰现存最早的一个文昌阁,中国文物地图集记录在册。化龙阁落成后,村里又有很多人获得了功名,但名字都没再刻上去,也因为如此,一度被称为“举人村”。新中国成立后,此侯氏族人中就出了近30位研究生、5位博士和1位博士生导师,更有共和国化工之父侯德榜、税务学说开拓者侯梦蟾等。

      永泰县长庆镇莲峰村,是一个与闽清交界的山村。这个小小的村子,自古文风兴盛,出过许多文人墨客。如今,村里还保留着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初年的化龙阁(如图)。此阁是永泰现存最早的一个文昌阁,中国文物地图集记录在册。

  莲峰村的化龙阁,除了是文人聚会、祭祀的场所,更是他们彰显身份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只有获得一定功名(贡生及以上功名)的文人才能进入阁楼顶层参拜文神,这样的规矩在国内文昌阁中也属罕见。

 获得一定功名

 才能“更上一层楼”

图片

    化龙阁位于莲峰村村口,共5层,周身呈八角形,阁檐高飞,结构精巧,一直以来都是莲峰村的标志。

  据永泰县志记载,化龙阁始建于清道光乙酉年,是漳泉一带迁居到此的侯氏族人发起倡议,其他各姓积极响应,共同集资建成的。当时莲峰文人学子比较多,化龙阁建成后,每逢九九重阳,莲峰的文人墨客便选定此阁,写诗作赋,唱和其间,不亦乐乎!

  在化龙阁一层殿内,记者看到左右两侧立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刻写着建阁的来龙去脉,另一块石碑则记载着捐银建造此阁的乡人名录。颇有些耐人寻味的是,当年石碑上记录着的这些建造化龙阁的发起者,多数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化龙阁落成后,村里又有很多人获得了功名,但名字都没再刻上去,也因为如此,莲峰村一度被称为“举人村”。

  “我们这里的文昌阁和其他地方规矩还不大一样。”村干部侯而民告诉记者,按照莲峰村化龙阁的规矩,一般童生只能在阁内第一层参拜,祈求金榜题名。只有考取了贡生、举人或者进士,才能进入阁楼顶层参拜文神。

  “这规矩确实独特。”永泰当地民俗专家郑启翔说,他先后参加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走访过不少地方的文昌阁,但获得功名才能“更上一层楼”的参拜规矩只在莲峰村听说过。

 莲峰村人心中的“文脉”所在

        文昌阁,在古代也称为文昌楼、文昌塔,是一种与中国科举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祭祀建筑。永泰民间有个说法,建文昌阁便是请到了文魁星,诚心供奉便能保佑子孙金榜题名、振兴文运。

  那么,莲峰村的化龙阁都供奉着哪些神祇呢?

  一层供奉的是朱夫子神像,文昌阁雅名化龙阁,相传是因为阁内有朱夫子题刻的“龙门”二字,有化龙升腾之意,只可惜历经岁月沧桑,龙门题刻遭受破坏,早已不在。

  五层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在古代,文昌帝君被尊为主管文运的神灵。在封建社会,为举业高中的读书人,除祭奉至圣先师孔子之外,还殷勤地奉祀着文昌帝君。侯而民说,以前当地很多读书人为了求得功名,来化龙阁供奉文昌帝君,化龙阁的香火非常旺。

  “化龙阁是莲峰村人心中的'文脉’所在。”侯而民说,莲峰村不仅在古代文人辈出,新中国成立后,莲峰村侯氏族人中就出了近30位研究生、5位博士和1位博士生导师,更有共和国化工之父侯德榜、税务学说开拓者侯梦蟾等。莲峰村文化名人辈出,与祖辈们崇文兴学的功绩是分不开的。

  当年被当成“四旧”差点拆毁

      鼎盛时期,永泰有10余座文昌阁,或因年久失修,或遭人为破坏,目前全县只剩下两座文昌阁,莲峰村化龙阁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另一处是位于大洋镇麟阳村的麟瑞阁。

  “当年化龙阁差点就被推倒了。”侯而民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末,化龙阁被定性为“四旧”,要拆掉,莲峰村中一些乡贤为了保护它,将这里改为村部,化龙阁才幸免于难。

  因年久失修,到2010年,化龙阁部分阁檐出现坍塌现象,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当地村民呼吁相关部门尽快组织修葺,保住这座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昌阁。

  2012年,永泰县委县政府组织当地乡政府牵头集资修缮,莲峰群众积极参与捐资。修缮工程于当年11月启动,2013年5月竣工,历时7个月,耗资70多万元。修旧如旧后的化龙阁基本恢复了原貌,破损的屋瓦得到了整修,腐朽的椽檐更换后,再现当年阁檐高飞的壮观。

  如今,漫步阁内的回廊,文人吟诗作画的景象如在眼前,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化龙阁,凝固着永泰的历史,延存着文风文脉,这里的安详与沉静一如过去的百年时光。

----来自福州新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