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朱老师|学生作文怎么批

 语墨绮兮 2022-07-23

我入职第一年带的三年级,习作的教学与批改都是难题。那个时候,除了圈出错别字、勾画出精彩之处,我大多是根据自己的语感为学生疏通句子。每一个都这么批,是件很辛苦的事,费眼费时费精力。更难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批改的标准对不对,对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影响。

最近,朱老师在公众号推出了“童心童言”系列,展示了三年级学生习作的原稿和对比稿。每一篇我都有看,但要看出修改的细节和原因,我觉得还是对照找到修改之处更有效。于是,有了下图。

综合朱老师的修改,我大概总结出习作批改的三个标准。

1. 流畅

“文从字顺”是习作的第一要求,增、删、改某一个字或者几个字,其实都是为了让语言更加流畅。比如将“她把桌肚和书包都来个'大扫荡’”改成“她对桌肚和书包进行了'大扫荡’”,将“时而擦网而过,爸爸手足无措”改成“时而擦网而过,令爸爸手足无措”,这些修改都让语言更加流畅。

2. 简洁

很多老师追求学生习作华丽辞藻的堆砌,或是让学生觉得形容词加得越多越好,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在某些场景的刻画中,在某些部分的描写中,简洁的语言往往能带来更好的表达效果。比如《放烟花》删去“甚至连全身的每一根汗毛都活跃了起来”,语言不冗杂,开门见山;《打羽毛球》删去“我的眉头舒展了下来”,使得对决结果直接与爸爸的叹气连接,更能表现爸爸全力以赴后的心服口服;《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删去“完了,一定是我作业有非常大的错误。小红一边想一边胆战心惊地走了过去”,使得前后情节的连接更加流畅,也引发读者的好奇与猜测。

3. 适切

适切,是朱老师在做教学培训时提及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在习作批改中同样需要。我的理解是:表达符合语境。比如“渐渐”改成“慢慢”,“决一生死”改成“一决胜负”,这都是基于语境的修改。

不管是流畅、简洁还是适切,都离不开一个词——语感。这是叶圣陶、吕淑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多次使用过的一个语文教学概念。什么是语感?叶老有这样一段论述:“不了解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叶老认为,语感的敏锐性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

如果学生的积累多了,见识多了,体验多了,语感自然会得到提升。教师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习作批改仅仅是指出并修改问题,那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杜弊清源,还得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感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