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蝉鸣,心静福深

 曾仕强 2022-07-23 发布于北京

文/淡月疏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它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阳光猛烈、高温多雨,是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段,热到了顶峰。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意思是大暑气温高,又有丰富的降雨,特别容易滋生细菌。许多枯死的植物,在潮湿环境里逐渐腐化,发酵成为养料。到了夜晚,萤火虫便打着“灯笼”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

大暑时节,日照时间为一年最长,土壤潮湿,雨水充沛,非常适合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雨热同季,天空中的水蒸汽随时会形成雨水滴落下来。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在一个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里,“冬病夏治”由民间习俗演变为中医学上一种古老而朴素的疗法。

一些冬季易发作的慢性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曾经一度成为“病根”“绝症”,而在大暑时节寻到了最佳治疗时机。

人们通过大暑艾灸,喝伏姜茶,吃羊肉汤,吃童子鸡等方式进行治疗。

艾灸,是由古人薰艾蒿演变而来。在古代,艾蒿,是驱毒避邪的吉祥物。从端午开始,人们便把艾蒿从野外采摘回来,插在窗子上,或是门框上,寓意邪毒不得入内。

与其说是避邪驱毒,不如说是驱蚊蝇和蜈蚣之类有毒的虫子吧。夏天草木旺盛,各种小虫子活跃起来,它们喜欢人类的生活,喜欢人间的气息,更喜欢光亮,天一落黑,就往亮灯人家飞去。

它们趴在窗棂上,向屋里窥探,从缝隙里钻进来,围着灯光扑扑乱舞。趁人不注意就空降下来,在人的胳膊,腿上,婴儿的脸蛋,凡是裸露的地方,叮了一口又叮一口,留下奇痒难忍的小肿包。

古时候没有灭蚊器,也没有电蚊拍,对抗蚊虫“偷袭”只能依靠天然植物了,一物降一物,能降住蚊虫的就是含有挥发芳香油的植物,艾蒿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人们发现薰艾蒿不仅能驱除蚊蝇,蜈蚣,对婴幼儿伤风感冒也有很好疗效。

用艾蒿煎水洗澡,让孩子发一身汗,睡一觉,感冒病症神奇般消失了。产妇用艾草煎水薰身子,再喝红糖艾叶茶,可助“月子”虚症早愈。

到了明朝,经研究发现,艾蒿具有“无毒,纯阳,通十二经络,具回阳,理气血,驱寒,止血安胎”等卓越功效,因此得到医圣李时珍极力推崇,并将它收入《本草纲目》,造福后世。

如今,家里的大人小孩有个头痛脑热、腰酸背胀,取几片干的艾草叶子,碾揉成粉绒状,再切半块姜片放在不适处,将艾绒放在姜片上点燃,然后全身放松,让艾的温热之气由经络传向体内。

很快,便感觉手脚发热,腹中暖融融,一层薄汗从额头上、鼻尖上渗出,全身像得到按摩一样舒松。

随着对中医的重视,养生概念的兴起,“三伏灸”成为夏天各养生馆的主打经营项目。用机械制成的艾条,艾绒、艾枕在店铺随处可见,它们用古老的芳香抚慰着现代人的疲惫,助他们心灵回归朴素与宁静。

我喜欢窗户上,屋梁上挂着的艾蒿,以香蒲草扎成捆,酱灰色的杆子,酱灰色的叶子,三年五年不会坏,极度妥帖,值得信赖,就像亲人温柔的呵护。

喝伏姜茶是湖北,山西,河南等地大暑时节习俗之一。

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治疗因吃寒凉食物过多,吹空调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泻、头疼,呕吐等。喝伏姜茶,使体内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皮肤毛孔张开,把体内多余的热量,病菌和寒气全部带走,让身体重回阴阳平衡。

曾经患过鼻炎,每当夏天打开空调,或者冬季寒潮,就会鼻塞,打喷嚏,非常苦恼。无意间得知伏姜茶,起了好奇心,于是上网搜索,了解了制作方法和功效,决定试一试。

大暑那天,我到超市把姜买了回来,洗净晾干切成丝,与红糖拌在一起。一半姜丝,一半红糖,分层铺开,直到把瓶子装满。然后在瓶口蒙上纱布,将瓶口扎紧,置太阳底下晾晒。整个制作过程没有特别技巧,也不需要高档食材,生姜,红糖几乎家家都有,谁都可以做。

烈日当空的三伏天,人若无事是不会轻易出门的。白花花的太阳当空照,连抬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而伏姜茶正需要这样的烈日来晒。

红糖在阳光的催促下很快融化成液汁,把姜丝浸泡其间,慢慢地姜丝由嫩黄变成了酱红色,盛在透明玻璃瓶内甚是好看。

伏姜茶谁都可以喝,它驱寒除湿特别适合女性,尤其是体寒畏冷的女性。以前每到冬季手足冰凉,鼻炎犯了,连呼吸都不顺畅,总是要过完春天才会好转。

那一年,我开始喝伏姜茶了,连续服用一个夏季,体质明显发生了变化,第二年冬天,我的手脚不再似以前那样冰凉,鼻炎复发次也明显减少,我觉得冬天没有那么难捱了。

中医说,伏姜茶四季都可以喝,大暑前后饮用最好。喝伏姜茶是有讲究的,早晨喝为最好,因为早晨阳气升发。晚间不宜饮用,因为人体到晚间已进入收敛状态,像火膛退去的柴火变得安静了,此时饮伏姜茶就是与身体机能相悖,不利于健康。

天地有四季,严寒或酷暑,暴雨或大雪,都有各自的美妙。我们人类聪明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应时而为,顺时而食。物尽其用,豁达安泰。

钱钟书有一段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倘若你觉得快活,并非全由于澡洗得洁净,花开得好,或菜合你口味,主要由于你心上没有挂碍”。蝉伞鼓噪,湿热难耐,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往上一躺,看云朵变幻,池莲生香,浑身利爽,暑气全消。

不为季节烦恼,不被焦躁留足,“心乱静中乱,心静乱中静”,心若静,则事顺,人安,福深。



· end ·


作者简介:

淡月疏影,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热爱散文,诗歌创作,出版散文集《山间问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