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是生命之光,少许便好

 Jamiuw 2022-07-24 发布于浙江

打开新浪新闻

本文插图继续展示:莫迪里亚尼 作品  (续接上篇我认识了你的灵魂,才能看见你的眼睛

不止一位朋友建议我分享点接地气的东西,聊点当下的热点时事,但不知道怎么讲,也不擅长。

想起某位老师说:“你去追赶时代,我留下打扫亭台。” 我确实更喜欢安静地待着、走着。

Starry Starry Night音乐:Lianne La Havas - Loving Vincen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我的课程:《摄影艺术素养课》 点击了解

这两年,网络环境有些焦虑,吵架、对立、贴标签现象普遍。人关注的事情越多,精力越分散,会变得焦躁,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常态情绪化。

我不喜欢情绪化的自己。

在艺术作品里带入情绪,会让作品更有生命力。但在现实中,情绪常常带来不安与焦躁,让人难以厘清每件事本来的样子。

打开新浪新闻

近期有位学员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荷花拍得不俗?”

我试着提醒说:“雅与俗,都是模糊的,带有个人主观的情绪描述,每个人标准都不同。我们可以用具象的词语描述下,比如,不凌乱、不拥挤、色彩柔和、构图简洁干净等。”

更具体客观的描述,有助于人厘清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

雅与俗,太主观,我在自己的情感中可以觉得一棵树、一株花很优雅,但这份情感不能广泛流通。否则,这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风格迥异的衣服了。

情绪像生命之光,只要少许便好。光太亮太多,会刺眼,也会致盲。

打开新浪新闻

不喜欢追热点、聊时事,是因为我眼界与知识没那么广泛。

人都本能从自己的角度与利益出发,看待问题,评判得失。

卖摄影器材的朋友,与我反复强调器材的重要性;做手机的,就说手机摄影已媲美单反性能;卖车的熟人,建议我换一辆好车才能走得更远。许多行业专家的建议,也常是出于自己的位置权衡,云里雾里,眼花缭乱。

总在杂音中奔走,多累啊。尽力让自己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才能专注做点有积累的事情。

打开新浪新闻

摄影、艺术、文化这些话题,是我自己舒服的状态。与学员直播分享课,对着几张照片可以讲一两个小时觉得很愉悦轻松,要聊时事热点,真不知道如何开口。

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了解的领域里,精神是放松与自由的。

前日暴雨,到附近的荷塘走了一圈,衣服湿透,鞋子可以倒出水,公园看门的大爷像看外星人一样目送我离去,他或许认为我遇到了伤心事,想不开,但我内心很愉悦、轻松。

打开新浪新闻

耳朵里满满的杂音,就需要努力分辨每种声音。那状态,会让整个人变得不好了。

艺术与文化的话题是永恒的、安定的,不会给人以消耗,能滋养人的精神。无论是世界多乱、多吵,这里都是安静的。

一张照片、一幅画、一首音乐里,都藏着疗愈人的故事,给人以陪伴。

我的课程:《摄影艺术素养课》 点击了解

作者:@细草穿沙  《摄影美学六讲》作者

专注中国文化的摄影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