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特刊】郑宏涛|母爱如山

 新用户98917666 2022-07-24 发布于甘肃

【母亲节特刊】郑宏涛|母爱如山

儿行千里,总也走不出母亲的视线。——题记

如果把人生比喻作一条奔腾东流的长河,母亲便是这条河的源头。她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条河便在人间开始了艰难的流程。穿荆棘,越险滩,历坎坷,于人生的河床上奔涌向前,永不停止远涉的脚步。此间,母亲肯定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对母亲抚养我的那段经历,记忆中只能找出些零星的碎片。对母爱的真正体悟,是妻子生下儿女的那一刻起,我才更深的认识了母爱——真是绵绵无绝期。孤故而,每次想起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时,眼前便闪现出一幕幕关于母亲的往事。拼贴成至情的篇章......

孩提时的记忆,我心灵的刻板上已找不到一丝的痕迹。我在大山的怀抱里度过了淘气的童年,母亲的宽厚一如乡村的山野。到县城上中学后,对母爱的体味愈加深刻。中学在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县城,我便住在学校。那时起每周返校时,背着母亲蒸的馒头,快吃完时母亲便适时背着她蒸的馒头步行将果腹的阳光送给我,也顾不上歇息,有沿来路步行回到家。不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也不论寒风凛冽,还是雪花纷飞,她总是适时而至。这种爱的方式一直持续了六年,我的感动串成幸福的珍珠,始终悬挂在心灵的窗口......

后来,我考上了西北师范学院,远在千里之外。母亲无法亲自送来关爱,但他知晓儿子的孤单与寂寞,每隔十天半月,他不识字,就央及父亲给我写一封信,自然是她口述,父亲代笔。写好后他亲自跑到县城邮政局寄的。我常想,那时母亲寄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牵挂、嘱咐、祝愿和希望。三年中,母亲寄的信不下七八十封,可惜我没能珍藏,颇觉遗憾。

毕业后,我被分配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太白镇一所中学任教。那时交通极不便利,309国道还是五十年代修的,路面刚好能过去一辆车那么宽,还翻越子午岭。报到那天,母亲又提出她要亲自把我送到工作单位。因路途远,又加上路道不好,我和父亲都不同意。但他态度极其坚决,谁都说不服她,我和父亲只好默认了。到了单位母亲就忙里忙外的把房子收拾好后,又给我手把手的教怎样做饭,完全是一位教师的模样。三天后,看我基本掌握了要领,便急着要回去。我明白她除了牵挂自己的儿子外,还牵挂着牛呀、猪呀是么的。那时,我很少回家。她常在农闲时来学校看我,每次都要谈及我的婚事,起初我并不在乎,次数多了也渐渐理解了母亲的一番苦心。三年后,总算了却了母亲的心愿。女儿出生后,母亲满脸喜悦之色,抱孙女,洗尿布,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因此我始终认为母亲是阳光,时时温暖着我的心身。我调到县城后,离家近了,心想:这下可常回家看看他老人家了。然而,事情并未能如意。那时,刚到新的单位确实是够忙的。常常不是下乡就是包队,隔三差五回去一次,总是紧紧张张的。每看到从母亲的笑容中流露出由衷的情思和卷恋,我的心里不免泛起难以启齿的酸楚。我知道母亲只能把这种情思和卷埋藏在心底。每次都说;不能回来就不回来啦,家事小,国事大啊!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工作呀、和同事搞好关系呀等等。母亲的胸襟是宽阔的,她能融进大海,母亲的思想是伟大的,他为后辈儿孙标注了人生的航标和灯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母亲到了六十高龄了。一次,下乡路过顺便到家看望他老人家,由于还要到其他乡镇,在家待了不到两个小时。临走时母亲突然叫住我,将一个小包递给我,说;过了大年三十,你都四十好几了,这是我给你缝的两个红裤衩,穿上可以消灾避邪的......”。我虽然不大相信这种习俗,但还是被母亲的做法触动情感之弦。望着母亲的满头白发和他瘦弱的身体,泪水禁不住涌出了眼眶。

两千年的五月初七日,那是一个周末,早上起来,天气明朗,我便踏上家乡的崎岖小路,绕近回到老家。时值正午,太阳象火一样,不时腾起一股焦灼味。母亲正带着小侄女在家门前的地里,弓着背正除着洋芋。他一见我,放下手中的工具,说;我这几天还念叨着你哩,你可回来啦!回到家里,母亲为我生火做饭。吃了饭后,我们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这次算是和母亲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母亲不知别久了的思念,还是心中攒了许多没有倾吐完的情絮......好像总有说不完的往事。我没打断她的话絮,静静地听她说她的童年,她的往事。字里行间无不表露着一生的沧桑,一生的坚强!

临走时,母亲从炕窑端处扳了一页砖,露出一个小孔,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小布袋,沉甸甸的。母亲递给我一看,里面装的是五块银元,她说:娘只有这些家当了,你带上它,留个念想吧。谁知这一次竟是我和母亲的诀别。我回来第二天的晚上九点多,老家打来电话,说母亲突然急遽。母亲连一句话也没留就这样安详的走了。临走时仍不忘把一份爱留给儿子。

母亲虽然没有留下万贯财富,但她那永恒的爱永远留在儿女的心底。在她周年的祭日,我带领儿女们来到母亲的坟前,为母亲树起一座爱的丰碑,让无限的爱永远不息的代代相传。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一个清明时节快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年的这天,我们全家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大山脚下,给母亲祭扫坟墓,祭奠母亲的魂灵。对着墓碑,只能用无限的哀思表达对母亲的敬意,用无声的语言来倾诉对母爱温暖的感激与怀念......这大山般的爱啊

  作者简介:郑鸿涛,男,汉族,笔名,路迪,若谷。19547月生,中共党员,19779月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馆员职称。庆阳市书法家协会、影视协会、合水书法家协会、影视协会会员兼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