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蚝油成了厨房必备调味品。蚝油称得上是调味品中的“王者”。在最近几年,人们对于蚝油需求量越来越大,甚至有些人形成了蚝油依赖症,不放点蚝油,感觉吃什么都没有滋味。
但是随着人们养生意识越来越强大,关于蚝油有了更多争议。甚至有些人慢慢开始远离好友也表示好友容易致癌。
网友甲:“蚝油里面根本没有蚝。”
网友乙:“配料一堆添加剂,难怪吃完口渴。”
网友丁:“蚝油提鲜跟味精类似,多吃会致癌。”
![]()
蚝油里真的有生蚝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蚝油的构成以及其营养作用。大部分人认为蚝油是油脂的一种,可事实上蚝油跟酱油一样只是一种调味原料罢了,理论上,蚝油的主要原料自然是生蚝,做法是将生蚝煮到一定浓稠度,然后再加入辅料浓缩而成。
焦糖可以让蚝油的色泽变成暗灰色,要增加蚝油的黏稠度,还要加玉米淀粉,而后再加入大豆汁,这增加了咸味。
![]()
除了用生蚝制作蚝油,外在餐饮界还会用冬菇制作的素食蚝油,做法上大同小异,只不过关键的原料变了。蚝油的提味功效十分出色,少量的蚝油就堪比大量的味精鸡精这类调味类,使得菜肴可口好吃。
蚝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牛磺酸,维生素,矿物质。一汤匙蚝油富含0.24克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种类达到22种之多,谷氨基酸占总量一半左右。蚝油当中的牛磺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如果是原汁原味的蚝油,提鲜和营养功效都是不言而喻的。
实际的生产中真正的原料生蚝加了多少不得而知,反倒是厂家拼命添加各种辅料,主要就是让味道更好,但是安全却没有保障。
![]()
为何越来越多人不吃蚝油?蚝油真的会致癌吗?看完涨知识了
最近几年,关于蚝油的非议越来越多,其中一个说法是蚝油中含有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吃多了容易患癌。
这样的说法,可以非常肯定的和大家说是假的。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钠,谷氨酸是魏纪中的纤维部分,同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
除了味精、蚝油含有谷氨酸,不少蔬菜、肉类都同样含有,例如番茄、豆角等。对于人体而言,谷氨酸并无致癌效果,反而是必需的。
谷氨酸钠无毒加热后的焦谷氨酸钠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传言中谷氨酸钠加热到120℃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会增加致癌风险。
![]()
但截止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胶固氨酸钠具有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清单》中也不见其身影。
味精加热到一定程度,只是失去原有鲜味,最初的谷氨酸钠是从食物中发酵而来先从粮食淀粉中提取出谷氨酸,再进一步提炼出谷氨酸钠。
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经过20年的研究,证实谷氨酸钠是可靠的调料,不存在致癌问题。希望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这个问题,别拿自己健康开玩笑。
![]()
蚝油不放冰箱会致癌?
除了加热之外,网友还会说蚝油等调味品应该冷藏存放,否则会变质,更容易增加患病风险,让癌细胞蠢蠢欲动。
关于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也要冷静下来看待。蚝油的瓶身上通常会写明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开盖后请冷藏,这是因为蚝油的性质不稳定,在高温环境中,其营养成分容易氧化,开盖后还会成为微生物的食物,更容易变质。
食用变质蚝油对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等于会致癌,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越来越多人害怕蚝油会致癌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当然耗油属于添加剂较高的调味品,需要大家少量摄入,否则会导致钠元素超标也会对血管造成刺激。
![]()
日常吃蚝油,谨记“四不要”
蚝油主要是提鲜的作用,但如果蚝油煮太久就会破坏掉,本身营养价值不仅达不到提现效果,还可能破坏菜本身的口感,所以放蚝油的时间很关键,做热菜的时候比如炖煮焖等这些烹饪方法,尽量等到快出锅时再加入蚝油,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蚝油鲜味。
![]()
我们做菜时往往不会只放入一种调味品,经常把这种调味品混合在一起,这样做出的菜肴更加美味,蚝油要尽量避免和辛辣、味道浓烈的调味品一同使用,如辣椒、醋、八角、豆瓣酱、黄豆酱等调味品,否则吃不出蚝油应有的鲜味,蚝油是可以作为单独的调味品使用,本来就已经够鲜了,再加入其他调味品可能会破坏其鲜味。
有些人会觉得蚝油放得越多,食材越新鲜,其实并非如此,蚝油属于浓缩型的调味酱,料比起酱油等盐分更多,口味也会更重,所以,烹饪时,切勿加过量,要不摄入的盐过多对身体不好,蚝油不能作为凉拌菜的调味料,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
蚝油不是发酵的调味品是不耐高温的,很多人会把蚝油和其他调味料一起放在厨房中,厨房经常会开火做饭温度比较高,这样就会导致蚝油发生变质,甚至出现霉变对健康不利,蚝油开盖之后,最好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当然如果厨房温度并不是很高,可以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