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意”的突围者——读刘荫祥画作有感 姜维群 说刘荫祥之前,必先说一下中国画大写意的定义。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在《早期文人写意三题》中说:“'写意’一词,历来没有严格的释义,说'写意画’,是指相对于工笔画的绘画体裁;说中国艺术的特点为'写意’,是指一种美学特征。所谓文人写意,是指文人画家用特定的形式抒发情感和意兴。”“写意”其实是尚意,以表达抒发意情为主,用绘画达情达意乃至达趣,至于笔墨,是其内旨的表现形式而已。中国画的大写意,一个“大”字,似在这些定义之上再加上用笔很少、用色较淡,笔墨趣味更浓,气韵更生动。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写意中国画以八大山人最具代表性。“精而造疎,简而意足”,这八字堪作大写意中国画的大政方针。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做到了,此后影响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再后是吴昌硕。吴之后的齐白石堪为大写意当代第一人,此后有崔子范,刘荫祥就是出于崔子范门下的佼佼者。 大写意就像一根游丝,单单弱弱地传到如今。纵观天津有载以来的三百年画史,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是工笔和小写意在茂茂盛盛地传承着。美术史论家王振德曾将京津画派的脉络条分缕析,颇为晰朗;学者章用秀日前出版的《天津绘画三百年》,收入三百年来沽上150位画家,继承齐白石衣钵的大写意画家王森然、许麟庐、吴瑞臻,此后似再无人。由此可以想见大写意的门庭冷落车马稀。 刘荫祥为走出自己的大写意之路,也曾有悲壮的踽踽独行。刘荫祥曾与天津工笔大师刘奎龄毗邻而居,由于地缘之便,他的几个同学都跟刘奎龄学画,他尤其入迷。然而刘荫祥的父亲喜欢齐白石的画,讲了齐白石的一些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家店铺挂着几幅齐白石真迹,于是刘荫祥“舍近求远”,总是步行很长时间去看去读齐白石,再回家观察养的真虾真蟹,然后按自己理解来画。少年埋下的种子,日后必然要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 刘荫祥几十年来走的是寂寞之路、前途未卜之路,刘荫祥认为艺术不应该走轻车熟路,凡轻车熟路必是大家都在走的一种常规的路。他说,艺术史永远是一道减法题,画家无数,但艺术史在无情地淘汰,大批地减掉,留下来的应该是成熟且有个性的艺术。形成风格和个性不仅仅靠技术,而是靠心智心力乃至心性的坚持和坚守。 刘荫祥的每一幅画都是用自己的语言符号抒怀达意,在表述隐喻,在颂扬精神,在讥讽世相,抑或在宣泄闲适的思绪。譬如这幅《悠然自在图》,一棵大白菜旁睡着一只带黑花的白猫,也可以说是一只带黑花的白猫旁边放着一棵大白菜。整个画面除了墨之外就青白两色,其在告诉我们,做人也好处事也好,如果清清白白了,人自然心中没有任何挂碍。《波罗蜜多心经》里说:“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现在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嘀咕,活得揪心,甚至活得心惊肉跳,恰恰缺失了清白二字。如果把画面的白菜换成鱼,猫同志肯定会“挂碍”了。此画画面极简,增减任何一物不成画;此画用笔极简,增减任何一笔皆不可。这就是刘荫祥画的风格特色。 现在的艺术市场都在追求一种“工”,一种彩色照相式的图片还原,用一种耗时耗力的“工细”赢得啧啧赞叹。然而大写意却要用极少的笔,极简的色,画出极深的内涵,或是极有趣的画面。刘荫祥几十年来立定脚跟,在中国大写意这块清冷的土地上生长出自己的郁郁葱葱。 从2002年开始,刘荫祥分别在深圳、无锡、天津、北京举办个展,并与赵梅生、鲁慕迅、周韶华、冯今松、齐辛民、贾平西、赵贵德、王金岭、张桂铭、吴冠南等画家在北京、汕头、厦门、成都等地搞展览巡回展出。他在全国的大展大赛中多次获奖,被誉为大写意的当代代表。有评论家这样说:“崔子范走进了现代,刘荫祥亲吻了现代。秋风深处作诗句,童心画里最可人。纯粹的儿童图式,只能悦目,加以高古的线条则足以感人,有了真实的文化则可以感心了。陈子庄说他的作品是光辉灿烂的。因为我深入研究了八大、齐白石、崔子范后,与刘先生的作品在不经意间相逢,甚至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时,便深深地让我的眼睛真实地停留……”说得真好。 艺术的“一声喝彩”、“掌声响起来”,是以板凳坐得十年冷作为前提。刘荫祥已经成功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法国的夏奈儿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象征符号,就一无所有。”但绘画的艺术符号需要凝练,更需要被人接受。刘荫祥笔下的金鱼,几乎没有如裙如裾的尾;刘荫祥笔下的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曲颈藏喙;刘荫祥笔下的鸡、猫、蛙、兔、蜂,让人一眼便认出,它们出自刘荫祥笔下。这需要悉心观察,一丝一毫不放过。当年娄师白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这样先“请教”学生:你数过螳螂翅上的线筋有多少根?鲤鱼身上有一条中线,它的鳞片有多少?鸽子的尾羽有多少根?虾是从第几节弯起?刘荫祥确实做过这样的功课,一切微小的、熟视无睹的都可能成为他的观察对象和创作题材,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鲁迅说自己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赵本山说他的小品是'磨’出来的。我的画呢?'改’和'磨’的成分都有,另外再加上一个'筛’字。我画画一幅即成的时候不多,多是反反复复地画,不断琢磨,不断修改,最后筛选出来。一个画家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荫祥就是一位心无旁骛的画家,他总以齐白石20字诗自况:“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他似一头老牛,日日耕耘不停。画名大了,想炒作的人就来了,曾有人几次登门,要给他500万元人民币,让他完成若干平方尺的画幅。他谢绝了,他说,画家不能定指标,但心中要有目标。画画不能追产值,但需要求高质,钱过来一掺和,准演砸了。正因为如此,一位河南画家在武汉的一次研讨会上这样赞叹:“天津画出个刘荫祥。”确实,天津走出一位别开生面、敢于创新的中国画大写意的突围者——刘荫祥。 画家刘荫祥先生简介 刘荫祥,1938年生于天津,2020年8月15日在津去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曾先后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迎春花》、《国画家》编辑,《少儿美术》副主编。 作者姜维群先生简介 姜维群,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书画家、收藏家,资深报人,高级编辑,原今晚传媒集团社委会委员、天津今晚报社副社长、中国技术市场报社长、今晚经济周报社长,现为天津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创办杨柳青安家大院、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两座私人博物馆,民国家具收藏第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