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4年北大硕士夫妇隐居深山,富豪同学探望嚎啕大哭,他们又为何

 新用户60005292 2022-07-25 发布于广东
一位北大毕业的富豪,在听说自己昔日的一对同窗夫妇在山中隐居之时,不远万里对他们进行了探望。可是,在看到夫妻二人的生活现状之后,这位富豪却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他一边痛哭,一边对夫妻二人说:“我求你们回去吧,要多少钱我给你们出......”
这对夫妇却不为所动,谢绝了富豪的好意。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却又突然宣布要回归社会,开始新的生活。这对夫妇究竟是为何要放弃北大教授的工作,到山林里隐居呢?这位富豪同窗又为何在拜访的时候哭着说出那番话呢?又是什么让夫妻二人决定放弃隐居生活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隐居北大高材生夫妇——王青松与张梅的故事。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与张梅
王青松成长记:从寒门,到北大
王青松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某个小山村,祖上十八代都是农民出身,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读书人的基因。但是到了王青松这一代,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王青松从小就非常聪明,记忆力超常,在一众农民子弟中显得非常出众。此外,因为家乡就在白马寺的附近,所以王青松从小就耳濡目染,精通各种养生知识,并且还在白马寺里和寺中高人一起,练习了好几年气功,身体素质极为良好。
但是王青松却不甘于这样平凡的生活,他并不想和祖祖辈辈一样,一生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农村的泥土里度过自己的人生年华。
图片
图片丨农民子弟
于是,王青松凭借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和过人的学习能力,考上了当地的机要局。一下子从贫农子弟,变成了国家干部,这是王青松改变自己出身的第一步。
所谓机要局,就是负责传送和接收国家密级文件的工作机关。因为工作的性质所需,王青松每天都需要记忆许许多多的电话号码,任务十分繁琐,且伤脑筋。但是王青松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创下了每天记忆五百多个电话号码的惊人纪录。
这样出色的记忆力和过人的能力,让王青松在机要局里大受重视,成为了领导们争相夸赞和提拔的对象。工作上的顺利,再加上领导以及同事们的高度认可,让王青松在机要局的日子可谓是风生水起。
图片
图片丨机要局
但是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心怀远大抱负的他,开始不满足于这样的状态了,尽管这样的日子十分安稳舒适,但是他还是想去寻找更有挑战,更有价值的人生。时间刚好到了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国家号召广大青年们积极学习,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到这样的消息,王青松瞬间来了精神,从此开始有了一颗求学之心。从此以后,工作的闲暇之余,王青松开始自主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地增强着自己的能力,备战着属于自己的高考。
终于,在自学了一年多之后,王青松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参加高考了。所以在1979年,他满怀着希望与自信踏上了考场。人们都说,努力就会有回报,王青松便是最好的例子。
图片
图片丨高考
辛勤学习了一年多的他,最终收到了我国最优秀的大学——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这样,王青松又从一名国家机要局干部,转变成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这是他改变自己出身的第二步。
上了大学之后,王青松受到了北京大学大环境的影响,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养成了开阔的眼界和格局,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士。这时候的他,依旧怀揣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期待着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然后改变自己的家庭情况。
所以王青松大四的时候,在听说法律方面的人才很少,但是律师工作薪资很高的消息之后,王青松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北大攻读法律系硕士。
图片
图片丨北京大学
由于能力十分出众,在上学期间的成绩也非常优异,王青松法律系硕士毕业之后,便接到了北京大学的聘书,邀请他留在本校当教授。王青松也抓住了这次机会,从此成为了北大的教授。由学生转变为老师,这是王青松改变出身的第三步。
综合来讲,王青松的前半生,都显得顺风顺水,人们都说,越努力,越幸运。诚然,在王青松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
天才成功之路:发家致富,抱得美人归
留在北大任教之后,王青松每天依旧勤勤恳恳,穿梭在熟悉的校园之中,他平日里除了给学生上课之外,就是做学术研究,日复一日,生活再次归于安稳平静。与此同时,随着求学生涯的结束,工作生涯的开始,时间也在飞快流逝。
王青松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并且早就过了那个年代里男子的正常结婚年龄。但是一心做学术的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只说自己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所以想再等等。这一等,就等到了1985年。
1985年的时候,我国爆发了一股养生热潮。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刚省事的孩子,大家每天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才能做好养生。王青松看到这样的情况,心想,养生不是自己从小最拿手的事情吗,从小就跟寺里的师傅们学这些东西,这下或许要派上用场了。
图片
图片丨养生
于是王青松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将自己之前学到的那些知识,在传授给大家的同时,自己也挣一些好处呢?这时候,王青松看到有些同事经常会在学校里举办一些付费的知识讲座,给大家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自己也能赚一笔外快。
所以王青松也开始着手举办自己的养生知识讲座。由于本身就是法律系教授,名气比较大,再加上养生是彼时最热门的话题,所以王青松举办的讲座,场场都座无虚席。在他的讲授之下,许许多多的北大学子都加入了养生大潮。
尽管王青松的讲座入场费只需要二十元每人,但是因为每场讲座的听众都人数众多,所以王青松发现,自己虽然还没讲几场,但是已经赚到了很大一笔钱。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
意外之财来得虽然突然,但是也让王青松感到非常开心,他开始更加勤恳,在讲座上尽力地为同学们讲述着自己小时候学到的那些养生知识。努力的人总是会得到上天的额外眷顾,就在王青松认认真真办讲座的时候,他突然又收获了自己迟到的爱情。
这天,王青松讲着讲着,突然就看到了讲台下的一位女生,这位女生不仅长得很漂亮,气质也十分出众。这么多年来从未谈过恋爱的王青松,第一次感受到了心动,这样的一见钟情。
让王青松又惊又喜,但是更令他惊喜的,是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张梅,也被他在讲台上的谈吐和风度所吸引了。两人私下里认识之后,逐渐变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并且一直互相爱慕。
图片
图片丨张梅
彼时的张梅刚从北大外国语系毕业,选择了留校任教,还是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而王青松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尽管在年纪上两人并不相配,但是爱情的力量,还是让他们迅速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王青松,因为有了家庭,而开始更加努力赚钱。他开始更加卖力地举办讲座,在大批观众的追捧之下,王青松很快便赚得盆满钵满,积累起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王青松却天生不安于现状,在赚到了一大笔钱之后,他又想在学术上进一步精进自己,于是他报考了汤一介教授的哲学系博士,想要借此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知识。
但是不知为何,尽管第一年里王青松的笔试成绩十分优异,最终却得到了不予录取的消息。这或许是王青松顺风顺水的人生中,第一次受挫,这样的结果让他十分难过。
所以他在第二年的时候,选择了报考自己的老本行——法学系博士。但是王青松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结果,依旧不尽人意。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逐渐厌倦了这个环境。
与此同时,王青松的妻子张梅,在事业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作为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的老师,尽管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张梅却连续五年都没能评上讲师职称,这样的打击让她十分苦恼。
图片
图片丨挫折
夫妻俩的工作已经历经挫折了,但是偏偏祸不单行,随着全民养生热潮的消退,王青松的财路,也逐渐断了。
不仅学术做不好,这下连钱也赚不到了。夫妻两人逐渐感到心力交瘁,开始想逃离北大,离开这个他们生活了数年的地方。
图片
图片丨失败
带着洁癖,隐居深山
随着逃离北大,逃离城市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王青松和张梅开始将进山隐居这件事情,提上日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之后,王青松和张梅于1994年,在北京与河北的交界线上,承包了一大片荒山。
这片荒山的面积达到了2500亩,夫妻二人一下子签订了五十年的租赁合同。王青松表示:“我有一天放羊到这片山沟里,觉得这儿真的是为我们准备的,所以我们把这两千五百亩地都租了下来,五十年还不到二十万元。”言语之间,透露着喜悦和自豪。
与此同时,王青松和张梅都辞去了工作,消失在了大众的眼中。两人带着为数不多的行李,来到租下的山沟里,建造起了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并开始种植自己的农场。从此以后,这对夫妻就很少再出山,平时吃得用的,也都是自给自足。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
两人一起养了一些鸡鸭,几头猪,几头骡子,数百只黑山羊,以及几十头黄牛。此外,他们还开垦了土地,种上了玉米,高粱,小米,大豆等粮食,以及各种各样的蔬菜,还种了一些果树,用来满足日常的饮食需求。
除了饮食之外,王青松和张梅的生活用品,也都是纯天然的。平时洗衣服洗手洗澡,他们都不会用洗衣粉,而是用皂荚代替,刷牙也不用牙膏,而是用盐水。
对于自己这片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王青松和张梅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但是夫妻二人都有十分严重的洁癖,严重到近乎偏执的地步。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家的菜园
因为农场的面积越来越大,王青松和张梅两人四手,无力打理,所以他们便雇佣了十几个工人来帮忙干活。但是他们从不允许工人们在自己的地方抽烟,也不允许他们在这里过夜,并且还要求他们在每天离开的时候,带走自己所有吃过,用过的东西。
除此之外,王青松和张梅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自己的屋子,包括张梅的亲生父母。因为张梅说:“外面来的人污染太严重,要三天才能散尽”。
后来张梅有了身孕之后,也从未去过医院检查,最后的生产,都是由王青松在家帮她完成的。张梅表示,自己和丈夫能够来山里隐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能够在干净的地方长大。
王青松和张梅这样的洁癖程度,可以说已经接近病态了,但他们却不以为然,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
富豪同学探望大哭,夫妻二人决定回归社会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王青松和张梅已经在这片桃花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有一位十分富有的大学同窗得知,这夫妻二人在山里隐居,所以便不辞辛苦前来探望他们。
但是在见到满脸皱纹,衣衫破烂的王青松和年老色衰,皮肤粗糙的张梅,看到他们住的低矮泥土小平房,过着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甚至比许多农民还要艰苦,这位同学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他一边哭,一边心碎地大喊:“你们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啊?缺多少钱我都可以给你们,但是我不能让两个高材生就这样活活埋没啊!今天我就带你们逃离这里,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和我联系......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
王青松夫妇闻言,连忙谢绝了昔日同窗的好意,并表示在山里生活得很好,或许外人不理解,物质条件也并不丰富,但是他们的内心无比富足。就这样,他们送走了前来探望的同窗,继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家三口又一起度过了几年。
但是随着儿子王小宇的逐渐长大,王青松和张梅发现了许多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或许并不能按照理想中的样子,余生都在这片“净土”上度过。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年纪尚小的儿子,他们不能剥夺儿子与社会,与外人,与更广阔的天地接触的权利。
王小宇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因为父母都是北大的老师,基因本就十分优秀。再加之到了学龄之后,父母每天都教他读书识字。所以尽管没有去过学校,小宇的知识储备量其实是远超同龄人的。
图片
图片丨小宇
但是每当看到书本中描写的外面的世界,小宇就会拉着爸爸妈妈的手,问东问西,对他从未踏足半步的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之情。他想去看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想去认识其他的小朋友,想跟书里的那些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学习。
听到儿子这样的请求,王青松和张梅的心中五味杂陈,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无权剥夺儿子与外界接触的权利,也应当让他去见识更加广阔的天地。尽管十分不情愿,但是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为了儿子,回归社会。
彼时已经是2011年,距离他们第一次到山里生活,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踏出深山后,王青松和张梅都惊呆了。他们诧异于社会这二十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且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
图片
图片丨张梅和小宇
但是王青松表示,自己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够完全适应现在的社会,尽管互联网有些精深,但是他一定可以很快就掌握相关的知识。于是他开始和儿子一起,学习使用电脑。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夫妻俩也都是从头开始,一边学,一边教育儿子。
尽管这种生活方式有些辛苦,但是王青松却说,现在的辛苦只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隐居。无论如何,他们最终都会回到那片他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净土上去。因为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呼吸到没有任何污染的空气。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夫妻
结语
对于王青松夫妇扎进深山隐居二十多年的做法,许多人其实并不认同,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在埋没自己的学识,也在逃避着社会。
在笔者看来,王青松夫妇的这种做法是十分可惜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们当初也只是遭遇了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挫折,除了放弃一切去深山隐居之外,也一定还有更好地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追求并不顺应社会发展的,所谓的纯净与自由。
历史大潮中,我们每个人都渺小得如同蝼蚁,唯有顺应大潮,勇敢面对现实,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才能走得更远!
图片
图片丨王青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