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林简报2003-7.1

 snjsx002 2022-07-25 发布于福建

寿林简报2003-7.1

(总第256-1期)

2003年6月12日

林业科技宣传专刊

〖科技政策〗

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科技厅制定《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的若干规定》摘要如下:
一、鼓励林业科技人员从事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和技术咨询等优惠政策。
1、允许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中提取13%的经费,用于有关人员的科技服务补贴。
2、允许林业科技人员的辞职、兼职、在职承包等形式合理流动。经所在单位同意,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工作制。
3、允许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实用技术、资金等要素参与分配或技术转让,分配比例或转让费与受益单位协助确定。
二、技术人员晋升技术职务方面的优惠政策。
1、科技人员在辞职、兼职、在职承包期间取得业绩可作为晋升技术职务的考核内容。取得的技术成果可申报奖励,对作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奖励。
2、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技术职务,不受学历、资历限制,并予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推广站)、林场等基层单位的科技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以考核其科技推广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实绩为主,对学历、论文成果、外语等要求适当放宽。允许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务,不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数的限制。

(李建春 稿)

〖科技动态〗

市、县林业科技情况

一、41213日市林业局召开全市营林、科技工作会议,传达了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三个政策的精神(“三个政策”即省政府出台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1]、《福建省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的若干规定》和省科技厅、林业厅颁布的《关于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的若干规定》),要求我市今年林业科技工作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强树种结构调整;
2、抓好本地优良乡土树种种苗培育攻关及丰产培育示范;
3、积极推广应用现有科技成果,加强技术服务与质量监督工作。
二、2003年我县林业科技工作重点。
1、做好树种结构调整。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人工促进阔叶树天然更新,营造阔叶树及针阔混交林等加大我县树种结构调整力度。
2、做好小径竹丰产培育技术推广。
3、继续抓好各乡镇科技示范片、示范户的技术服务工作。
4、抓好技术培训、咨询,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三、20034月我局第一、二批“项目与职称聘任结合”活动到期项目《小径竹高产经营技术推广》、《板栗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寿宁县城东扩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三个项目通过县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

(李建春 稿)

〖科普知识〗

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地球之肾。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的水域。
湿地的作用与功能主要有:供水,流量调节,防止盐水侵入,防止自然力的破坏,滞留沉积物,滞留营养物,排除有毒物,天然产品源,能源生产,水运,基因库。

(林 夕 辑)

〖实用技术〗

雷竹营造技术简介

一、雷竹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雷竹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土层深度在50厘米以上,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培育早出高产的雷竹林,要求选择在较平缓的低丘坡地,低产农田农地,且排水与灌溉均较为方便。小面积尽可能在房前屋后。
(二)整地挖穴
有条件的需进行全垦整地,也可进行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挖穴长80厘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每亩4080株,母竹来源与经济有困难的为每亩4060株,条件好的每亩6080株。
(三)造林季节
雷竹造林除炎热干燥的三伏天和冰天雪地的三九天外,其它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在春季2月、梅雨季6月、秋冬季912月种植都较好。
(四)造林方法
雷竹引种造林主要采用移竹造林,母竹以一至二年生为较好,胸径在24厘米,过细过粗都不适宜。挖掘母竹时来鞭保留1020厘米,去鞭2030厘米,不损伤杆鞭连接点(螺丝钉),留枝35盘。种植时间应掌握:①适时种植即雨水较多天气;②穴底平整;③注意鞭向;④适当浅栽;⑤鞭土密接等要点。同时可适当施肥和浇水。
二、幼林抚育管理
(一)及时补植
母竹栽后死亡应及时补植,否则影响成林。
(二)水分管理
栽植后第一年水分管理尤为重要。栽后如遇天晴不雨,土地干燥,竹叶失水,应及时浇水。浇水以深透为好,不宜少量多次。如久晴无雨,应连续浇水,浇水后也可用杂草、秸秆覆盖。在多雨季节,则应开沟排水,防积水烂鞭。特别是79月份必须加强水分管理。
(三)除草松土
一年一般23次,即2月、56月、910月,适中。除草松土可结合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即人粪尿等。幼林时期宜淡不宜浓。
(四)合理留养
第一年留养竹笋12株,不宜过多。第二年后竹笋大量出土,注意留远、留强、留稀。
(五)林地间作与保护
新造竹林,在第一年可适当间作,但只能种植浅根性经济作物。作畦时不宜太深,除排水沟外其它畦沟不能深或在间种时不作畦种植。

(李建春 稿)

人工天然混合更新

为了解决当前营造林工作上存在的三大问题,即:针叶纯林重茬连栽的负面效应不断加大;天然阔叶林资源的锐减潜伏着的生态灾难;乡土阔叶树的人工造林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必须研究和推广人工天然混合更新模式,培育森林。
人工天然混合更新,简单的说就是“栽针保阔”的更新方式。即在迹地更新过程中,人工栽植针叶树与天然更新阔叶树相结合的培育模式。人工天然混合更新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更新的自然资源与人工栽培的针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留阔促针,改善林地生境,形成群落结构合理的林分,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保护环境质量。符合森林培育生态、经济双赢的原则。
人工天然混合更新,应用时首先选择在迹地更新上,凡是天然林特别是天然阔叶林采伐迹地都应采取此法更新,其它迹地只要林地内或周边存在原生阔叶树种源,就可采取此法更新。在更新培育过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人工促进保阔措施加快林分的形成。        

 (林 夕 辑)

【本期责编辑 龚福元】


[1] 应当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闽政[20038号,200344日)。

寿

寿1985 
  
20002006
寿
20002寿寿20003寿100
20043寿20046绿寿

200222917寿绿绿寿2004272217282720使A3寿使16
  


202011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