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南水北调运河调水工程深度解析及方案

 若悟369 2022-07-25 发布于安徽

(希望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请转发)

我是河南省林州人,红旗渠的故乡,深切感受水对一方百姓及地方经济的重要性。推而广之,水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着眼于全局,于未来,不要纠缠于地方利益与局部生态的困境不前。我的父辈祖辈用双手修建了红旗渠,为家乡带来了一渠清水,解决了人与牲畜的吃水问题,使林州大量土地成为水浇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随之带来工业的发展,现在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方经济发展的源泉与支点。林州过去是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的地方,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是儿时的童谣,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顶着压力与质疑,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历经十年,在山西人民的支持下,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水,铸就了人间天河—红旗渠。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面伟大的精神旗帜。

回顾红旗渠修建的过程,当时为了吃饭生存,这个中心问题,环保与生态应当没有考虑,现在调水应当考虑评估,尽量保护生态,寻求新的生态平衡点。红旗渠调水得到山西省人民大力支持,否则没有现在的红旗渠。作为大型调水工程,就要有地方的牺牲,这是不用质疑的,在工程中安排移民的就业与后续经济补偿。

审视红旗渠的现实与矛盾,就是由于气候的变化,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北方地区降雨减少,各地工农业的发展,红旗渠的引水量大幅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红旗渠原来灌溉面积大量萎缩,下游部分土地重新成为旱田,甚至由于缺水只能种一季。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上,水成为工农业发展与生活用水的矛盾,没有水源,中国人口最多与最大的农业区,华北平原经济难以发展,土地部分退化为单季作业区的困境。

现在网络与民间和地方政府有很多的调水运河工程,有的局限于地方利益有的过于理想化,也有困于经济与技术方案保守,诸多方案各有优缺,宣扬的多了,难免影响正确方案,误导民众和设计方案。亲身经历生活在红旗渠的旗帜下,参考查阅

1,希腊的科林斯运河工程的技术,1881-1893年开凿。长6.3公里,运河内的水深达8米,运河水面宽24米,底部宽21米,由水平线到岸上却有90米高,水深最深可达8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深的运河,并且是极少数在坚硬石区开凿出来的运河之一。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合宜人类的居住和生活,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北加州气候湿润,雨季常有洪灾发生;南加州却雨量很少、干旱而阳光充沛。经过近代几十年来的改造和开发,人口已居美国各州之冠,更成为农业生产的阳光土地,加州的水果、农产品和副食品为全美最丰富、价钱最便宜。加州的成长,解决水问题是最关键,于是就有了给南加州调水的“北水南调”工程。第一期工程建于1960~1973年,从北加州多水的山地集水、调水南下,使洛杉矶成长为全美国第三大都市,又让南加州发展出丰富的农业经济作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长900千米,调水总扬程1151米,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加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北部气候凉爽多雨,萨克拉门托河水系水量丰沛,南部气候干燥,光热条件好,该州2/3的人口生活在南部地区,水资源却与人口成反比例。加州地形高低跌宕,雨水分布不均。雨水多的北部常常洪水肆虐如猛兽,缺雨少水的南部则是天干地裂土冒烟。然而,加州南部明媚的阳光,中部谷地肥沃的土壤,北部湾区(旧金山所在地)秀丽的风光,加上作为美国西海岸的重要门户和集散地,又使这里成为美国人口密度最高和数量最多的地方。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早年从洛杉矶到墨西哥边境的圣迭戈,主要依赖于从东边内华达州科罗拉多河引来的部分河水和地下水。但随着各州对本州水源的控制和保护,加上地下水的大量采用又会造成地面下沉。

从20世纪50年代起,加州政府开始通盘考虑解决北涝南旱两全之美的调水之策。但调水工程从北到南其跨度长达600多英里,途中要翻山越岭技术难度高,耗资巨大,做与不做。百姓意见不一,政府举棋难定。1919年,一位在美国地质勘测局工作的地质学家首次提出在加州进行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理念。1933年,调水方案被加州的公民投票批准。工程在1935年开工,这就是著名的“中央河谷”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二战后,加州经济飞速发展,这使得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再次突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曾经尝到调水甜头的加州政府,此时开始考虑通盘解决加州北涝南旱问题。1945年,加州立法机构授权进行了全州规模的水资源普查,从1951年到1957年,加州政府的公共工程部水资源局向全社会公布了三个重要的调查报告,即“加州的水资源现状”、“加州的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需求”和“加州水资源计划”。这三个报告,让全州人了解到兴建大规模调水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加州调水工程”在20世纪50年代末全面提出做了充分准备。

1956年,加州北部发生大规模水灾,这使得北部一些居民认为“北水南调”不仅对南部同胞有利,也符合自身利益。1957年,“加州调水工程”的部分前期工程开工。然而,由于投资巨大和水源调出地区与调入地区民众利益的冲突,调水方案在社会各界仍引起广泛争论,洛杉矶的报纸还刊登了讽刺漫画,嘲笑这一宏伟计划不过是开出一张空头支票,公开号召选民反对。加州政府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在20世纪50年代末3次开会,为协调调出水的北部地区和调入水的南部地区的利益,作了法律和财政上的多种安排。为了解决巨大的投资问题(约50亿美元),还发行了特别债券,债券支付了78%的建设费用。建设方案对受益地区和企业如何支付水费也作了详细规定,让工程的收益者分摊成本,而不是取自全州纳税人。

我国现在的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现状及发展对比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两者何其相似。

3,卡拉库姆运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运河之一,总长1400千米,在土库曼斯坦南部。起自阿姆河中游左岸博萨加镇,向西经穆尔加布和捷詹绿洲,沿科佩特山脉北麓平原经格奥克捷佩抵卡赞吉克。1954年始建,到1981年已建成1100公里。1973年始建第四期工程。从阿姆河引水,流量为503立方米/秒。从阿姆河到穆尔加布河段可通航。富灌溉之利,1980年灌溉面积已增至60多万公顷。两岸为土库曼斯坦的主要产棉区。卡拉库姆即土耳其突厥语“黑色沙漠”之意,因大漠岩石为棕黑色,岩层沙化后也是黑褐色,故有黑色沙漠之称。这片世界第七大沙漠介于里海和阿姆河之间,面积35万平方公里,广布龟裂土和盐沼,昼夜温差可从零下20摄氏度上升到零 上36摄氏度,年雨量不到150毫米,即使下雨也是干打雷不落雨滴,被沙暴吸净刮走。然而,点点绿洲成了土库曼人的乐园,南部靠伊朗边界山麓有大片草原牧场,300多万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这里的沙地相当肥沃,地下还蕴藏着石油、天然气,人们渴望得到足够的水,让沙原变成良田和牧场。

这里并不是没有水,一条全长2540公里的阿姆河发源于阿富汗高原,流经卡拉库姆沙漠北端,拐进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注入咸海。平均流量每秒1520立方米,略少于黄河而超过淮河,足够浇灌沙漠。列宁生前曾提出发展土库曼灌溉系统的蓝图后经几十年的勘察设计,1964年付诸实施。它命名“列宁运河”,通称卡拉库姆运河。规划全长1400公里,东起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山区,引来阿姆河上游的水,向西穿过卡拉库姆沙漠的南部;最后一段沿着靠近伊朗的科佩特山脉的北坡,通过土库曼干旱的棉产区,流入里海。阿姆河被运河夺走大部分水量,使咸海的来水量大大减少,湖水位明显下降,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运河通过酷旱的沙漠带,蒸发、渗漏极其严重,令人忧虑。土库曼沙漠研究所正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为减少卡拉库姆运河的消极影响提供治理方案。

4,参照美国科罗拉多河分水协议及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的先例,规划中国河流的开发及国际河流的利用。

5,淮河入江水道最大泄洪量12000m³/秒,长度约160公里,是由于黄河夺淮入海堵塞淮河入海河道,造成淮河下游汛期泛滥成灾,于明清时期疏导开挖形成,建国后整理形成。淮河入江水道工程是被迫的,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无法计算的社会利益。现在如果主动从三峡分洪引洪至华北平原,其收益与价值要远远大于淮河入江水道工程的价值。有些问题不能只靠科学分析成本投入及环境影响,要理智地从大局,从国家战略看问题,历史上中华民族靠双手进行大禹治水,开挖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等大型水利工程,今天的科学技术与机械可以建造三峡至华北平原的调水大运河工程,这关系民族未来的命脉。

条件与因素:

截至2019年底,华北平原总面积3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3.1%,总人口3.39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24.2%,2019年华北平原生产总值25.16万亿元、占中国生产总值的25.4%,人均生产总值74218元。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热量--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0℃积温为4100~5400℃,≥10℃积温为3700~4700℃,不同类型冬小麦以及苹果、梨等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0℃积温4600等值线是冬小麦与早熟玉米成熟的热量界限。≥0℃积温大于4800℃的地区可以麦棉套种,大于5200℃地区可麦棉复种。

气温--淮北地区年均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京、津一带则为-5~-4℃。全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190~220天。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

光照--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本区年总辐射量为4605~5860兆焦耳/(米·年),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800小时,南部为2300小时左右。7~8月光、热、水同季,作物增产潜力大。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降水--降水量不够充沛,但集中于生长旺季,地区、季节、年际间差异大。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带降水量<500毫米,为易旱地区。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为700~900毫米(淮河流域),基本上能满足两熟作物的需要。平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600~800毫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00毫米。各地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降水年际变化甚大,年相对变率达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6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石家庄、北京、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浅层漏斗和深层漏斗在内的华北平原复合地下水漏斗,面积732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6%;频频遇到了因为过度开发地下空间而导致地陷,对于漏斗区的恢复,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封井,即禁止地下水的开采,然而,在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15%,不到世界人均4%水平的华北平原,放弃使用地下水几乎不可能。

旱涝灾害频繁,限制资源优势发挥。本区灾害以旱涝为主,其中旱灾最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频率最高。华北地区春雨只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时有发生,因此旱、涝、碱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治理问题。

在中国华北地区,农民大多是将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由于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即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破损渗漏以及污水排放缺少防渗设施等原因,工业污水、农耕肥料、城市生活污水等渗透到地下水,部分农民担忧饮水质量影响身体健康,被迫外购经净化过的自来水或桶装水。

有关专家表示,华北地下水污染一大原因是大部分河流断流,成了城市纳污渠,随后成为灌溉水源,大面积污染地下水。由于上游大修水利、气候干旱,华北大部分河流变为季节河,常年干涸,成了城镇工矿企业纳污渠。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就近排放,成为地下水的一大污染源.. 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加上工农业用水量大,雨带还未到来.
风沙:冬春季节亚洲高压强盛,风力强劲,加之西北地区干旱,地表多疏松物,故风沙猖獗.

但长期以来,这里存在着干旱、洪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一亿亩以上的低产农田,农业产量不稳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不过,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就可挖掘巨大的生产潜力,把它逐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大豆和水果生产基地与综合性的农业区。作出这一决策的有利条件是:该区土地、光、温等资源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工业、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面积也很大,位列世界第三,但是中国的耕地却不多。以前有句话叫做:“中国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中国不光是人口大国,还是产粮大国,中国的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民以食为天,填不饱肚子就意味着最基本的需求无法满足,想要繁荣富强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胡焕庸线以东是季风气候,集中了全国93%的人口,季风气候是不稳定的,每一百年出现全国范围的连续三,四的南北大旱,如1960年前后,光绪三年前后,崇祯年间,其次冀鲁豫三省每二十年会发生大面积的旱情。1997年北方大旱,黄河自开封以下断流达70天,入海口断流超过200天。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最集中,农业最宜地区,土地平坦肥沃,光照强,无霜期长,由于降雨少及不均衡,粮食产量还有增产潜力。黄土高原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粮食后备基地,黄土高原(广义)年降雨量在200-500毫米,具有很大的粮食生产潜力。中国粮食安全首先是开发黄淮海平原,使之具有大范围的抗旱能力。其次是黄土高原的开发利用。需要长远的统筹规划南水北调。希望国家从长远考虑规划,黄河黑虎峡水利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湘桂运河工程,及雅鲁藏布江开发及三江并流的开发。

文章图片1

黑龙江,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是冷,它主要位于中国东北部,气候非常寒冷,最冷的漠河冬天温度低到零下30℃,按理说这样的地方应该不是适合粮食生长才对,那么黑龙江又是如何成为中国粮仓的呢?而且还连续八年粮食产量位列全国第一?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温度低非但没有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反而令农作物更加安心成长。黑龙江冬季寒冷,夏季早晚温差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少了病虫害农作物可以健康成长,最后也能够丰收。还有一点,黑土地。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之一,传说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土壤肥沃能够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营养充足,农作物长势大好。另外黑龙江水源充足,境内拥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四大水系,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正因为这样黑龙江才成为中国产粮第一大省。

河南,在人们的传统印象当中,黑龙江有大米,河南有的则是小麦,比起大米,吃货们更喜欢小麦。原因很简单,面粉能够做出来的花样多,米饭较为单一。河南拥有全国耕地的6.2%,生产出来的粮食却占到了全国的10%,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5%。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生产的粮食,不仅养活了本省人口,还每年外调400亿斤粮食供全国使用。想想都觉得很神奇,河南竟然如此厉害,不得不感叹河南人种庄稼很有一套,大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人不光会种粮食,而且非常擅长利用粮食,“不仅能种还能吃”,可谓是中国粮仓的缩影。河南人用面粉包速冻饺子、加工成饼干,然后进行售卖,河南速冻饺子和饼干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备受人们青睐。似乎只要是能用面粉做成的东西,河南人就会把它们送进工厂进行加工,然后在售卖,不得不说河南人很聪明。

山东,齐鲁大地,文化底蕴尤为深厚。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作物非常丰富,有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水果蔬菜,像寿光的蔬菜、烟台的苹果等,在全国都非常出名。而且山东靠海,贸易方便,能够为俄罗斯、日本提供蔬菜,山东更是被誉为是日韩俄罗斯的菜篮子,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近八成的蔬菜和水果来自于山东。山东是出了名的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

与黑龙江不同,受气候影响,山东的粮食可以一年两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耕地不足的问题。山东平原辽阔,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机械化操作,种植农作物也会便利很多。

粮食产量排名前十的,第二河南省,第三山东省,第六河北省完全在华北平原,第四安徽省,第七江苏省有一半产区在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在缺水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无粮不稳,农业是大国稳定的基石,三大平原,只有华北平原缺水,且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具备很大潜力,增产空间最大。

民以食为天,水是生命之本。

中国人均降水低于世界平均值,如果平均按需分配也可以维持够用,但是存在地域与季节分配不均,长江流域有盈余,珠江流域雨量充沛,东北地区够用,华北平原缺水,黄河流域缺水及黄河西部北部的甘肃,新疆,内蒙古严重缺水。现在北方经济发展逐渐陷落,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华北平原与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气候适宜,人口稠密,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特别在后房地产时代,现在房地产产业逐渐衰落,且国民经济不能依靠房地产。北方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就地安排就业,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工农业,水资源是发展的首要条件,未来经济发展与就业压力很大,主要由于缺少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运航道。就地安排就业是首先,劳动大军每年的迁徙不能是常态,对交通是压力,也是一种能源资金的浪费,要实现高端人才全国流动,一般劳动者本地就业。就需要发展北方工农业,需要运河调水。为国家粮食安全与未来人口增加储备粮食需要稳定的充分发挥华北平原的粮食产能,扩大黄土高原的产能。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总体规划是南水北调,高处高用,地处低用,大西北从长江上游,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处引水,华北平原从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处长江中游引水。为了长久规划,全国布局(东北地区除外),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建议设计如下方案,

1,以长江三峡为调水中心,华北平原为受水目的地。

2,以长江上游为调水次中心,大西北及黄河中上游为受水目的地,

3,以珠江流域的西江上游为补源地,向长江下游补水,

4,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为补源地,向长江中上游补水。

一期工程,为期十年至十五年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毫米,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毫米,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川西高原、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毫米,为全流域之冠。

长江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12~1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毫米。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毫米,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毫米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湘江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2]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降水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毫米。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毫米,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毫米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湘江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年降水日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

调水量的理论依据与大小,一个地区年降雨量大于800mm是湿润地区,就是水量满足工农业发展需要,长江流域平均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理论可以调出20%的降雨量,为了地方的生态及发展,可以调出10-15%的降水量,由于时间降水量的不均匀和取水点的不同,以及汛期洪峰的难于存储,设计调水要最大利用洪峰水量。长江流域的枯水季节(12月,1月)是华北平原的冬季,用水量少,可以最少调水量,1000—2000立方米/秒。三峡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水量10000m³/秒,可以满足要求。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流量。长江航运最低水位需要三峡下泄量8000m³/秒,基本满足要求,后期有补源。

3月—6月是华北平原最干旱的季节,长江流域降雨增多逐渐进入主汛期,设计日常调水量4000-5000m³/秒,长江三峡下泄量增加到30000m³/秒,三峡取水略有不足,影响下游用水,前期调水2000-3000m³/秒,后期补源从怒江,澜沧江向长江上游补水,珠江向长江下游补水。基本可以满足。

7月—10月长江进入主汛期,黄河流域7-8月是主汛期,延后至10月,三峡最大设计下泄流量100000m³/秒,目前最大下泄量48000m³/秒,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三峡下泄量15000—20000m³就可以满足长江下游的航运和工农业城市用水,超出30000m³/秒影响航运安全及下游生活安全。长江流域最大洪峰流量可达超11万立方米每秒(如不决口汉口洪峰可达113000m³/秒)每年抗洪直接经济损失平均600—800亿人民币。向黄河分洪分流,减轻长江流域压力,补充华北平原的生态及地下水,工农业城市用水,向渤海补水,促进渤海生态的恢复,实现黄河下游航运,恢复隋唐大运河及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最大分洪设计能力10000m³/秒。南水北调中线设计流速1-1.5m/秒,黄河南设计流速可达1.5m/秒,纵坡1/25000,从丹江口到郑州黄河没有问题,与现在的南水北调平行修建,原有渠道作为专用渠道,设计水深40-30米,那么平均水流需要截面是200-250㎡,主要是移民搬迁问题,及沿途的桥梁河道问题。丹江口水库坝顶高程176米,正常水位可达170米,陶岔引水渠帝高程140米,挖深47米宽度,150/500米。设计运河陶岔口河底高程130米,挖深60米。为何选择130米高程,长江三峡坝顶高程185米,与丹江口坝顶高程相差9米,三峡削落水位155米,汛前水位145米,为确保航运和加大流速。

此方案关键点是长江三峡水库到丹江口水库的运河方案是否可行,经济技术是否可行,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三峡坝顶高程185米高于丹江口坝顶高程176米,满足要求可以引水。三峡最高蓄水可达175高程高于丹江口170米蓄水水位。三峡汛前水位145米高于陶岔渠首渠底高程140米,(设计运河河底高程130米)满足引水条件。按三峡水库一般水位160-165米,陶岔渠首处运河河底高程130米,最大高差不小于30米。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有约10米的工程差,从三峡大坝上游左岸开挖,高程150-185米处,与三峡大坝顶平。运河底高程140米,平均挖深45米,至丹江口高程140-175米处,底部高程130米。直线距离约200公里,运河长度约300公里,纵坡1/30000,流速0.5-1米/秒,最大水深45米,水流截面宽度约225米。三峡至丹江口段运河80%可以在200—100米等高线区间开挖,约有20%处于200--500米等高线钻洞,等高线250米以下明渠开挖,最大挖深100米,等高线200—500区间采用天门洞方案,即巨型明渠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此设计方案的难点在从三峡大坝到南津关,其余基本可以沿150-200等高线开挖。选点从太平溪镇与三峡大坝左岸船闸开挖,到移民公园约2公里,沿180米等高线到乐天溪,最大难点就是乐天溪和下牢溪分水岭高600-800米宽度2-15公里,南津关大峡谷等峡谷可以利用。方案二种,一是开挖超级天门洞隧道,二是沿江开挖挂壁运河。

丹江口陶岔渠首至郑州黄河边约500公里需要投资5000亿元(估算,参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资1000亿元,20倍引水量,5倍投资),这些投资40%将转化为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和投资。三峡至丹江口300公里主要是石方开挖,开挖石方,平均挖深按50米计算,截面宽度250,每方开挖成本60元,长300公里,开挖方量:250*50*300000=3750000000m³(37.5亿立方米)投资37.5亿m³*60元=2250亿元,增加750亿元用于移民及其他桥梁路的改造。从三峡至郑州黄河运河线路大约800公里,投资8000亿元,约十年工期,每年约需800亿元,可以成立运河公司,发行国债或股份,市场募集40%,中央与地方各担30%,此为一期工程。参考路线图:

二期工程,工期5—10年,一期工程结束二期要快速配套完成才能及时产生利益减少损失,故建议缩短工期。

运河10000m³/秒的巨大水量(在郑州桃花峪附近)到达黄河,黄河是否可以承受如此大的洪峰流量,黄河历史最大通过洪峰11000m³/秒,下游平均流量1500m³/秒,一般洪峰4000—6000m³/秒。黄河现在是地上河,在3000-5000m³/秒流量的冲刷下,河床下降有望恢复常态可以通过洪峰流量15000—20000m³/秒。在疏浚航道和冲刷的作用下,短期可以达到通过15000m³的洪峰,且到郑州后可以南北分流。远期黄河河床下降,如此常年保持2500-4000m³/秒的流量,来水含沙量低,黄河泥沙被大量带到渤海,可能造成下游河床下切,恢复河流自然状态,为稳定现在黄河两岸灌溉和地下水系统,黄河河床降到自然地平附件,需要抛石控制河床高度,故远期可以通过20000m³/秒的洪峰。

从郑州南北分支进入隋唐大运河,恢复大运河。北支从共产主义渠(胜利渠),卫河,漳卫运河,南运河到天津1000公里,与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基本重合,这条河流现在贯通,中下游可通过最大洪峰1100m³/秒,新乡段工程量较大,通过疏浚挖深通过流量可达1500-2000m³/秒,设计引水量1000m³/秒,通航能力1000-2000吨级。现在黄河下游及以北的河流在春季基本没有什么流量。此段投资量小收益大,投资估算200亿元,南支从郑州到周口至洪泽湖600公里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周口至洪泽湖现在通航通行能力500—2000吨级,淮河最大洪峰12000m³/秒,平均流量1000-1500m³/秒,郑州至周口已不贯通,长度200公里,有部分河段和排洪沟,工程量最大设计引水能力500m³/秒,达到通航能力500—1000吨级。也需要投资200亿元。

黄河到山东济南段,再次南北分支,进入京杭大运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现在大运河徐州由于缺水已不通航,但运河河道基本存在,具有投资小,收益大,南北设计引水量分别是200—500m³/秒,黄河入海口保持全年流量1500—3000m³/秒,实现全年通航,通航能力1000—5000吨级,为沿黄引水确保水源,补充两岸地下水。,最终由天津和东营流入渤海,渤海是我国内海,高度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黄海相通,水流交换慢,入水渤海可以加快水流交换,促进渤海生态恢复。

一期,二期结束,从三峡调水至华北平原及渤海产生的经济效益:,1,由于运河和黄河处于高水位可以向华北平原几乎所有河流补水,确保整个华北平原的工农业及城市用水,再造一个江南,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2,汛期分洪,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抗洪压力,减少损失。3,为黄河中上游腾出部分水量,增加中上游经济发展。4促进渤海生态恢复,恢复渤海渔业发展,促进环渤海经济发展。5,改善华北平原小气候,增加空气湿润度,增加降雨量,降低雾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6恢复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黄河下游全线通航,由于洛阳至郑州段黄河全年保持不少于1500m³/秒的流量,疏浚河道航运可以直达洛阳,通过小浪底及三门峡水库船闸可以通航西安,开辟郑州至三峡运河,具有巨大的内河航运价值,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河联动,水运全部打通。形成新航运中心①天津②郑州③济南④宜昌。7,打造运河旅游观光,增加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发展绿色经济增长点。8,华北平原干枯的河道湖泊可以恢复渔业生产,也是经济增长点。9,为何选择三峡,①足够大的来水面积和水量。②合适的引水水点水位,高程略高于华北平原,能够自流。③受水面积最大,造价最低,效益最好。④恰好上拉下补,错开河道,上面拦截长江上游来水调往华北平原,下面可以珠江给与补水。⑤综合各取水点和方案,此方案最佳。10,如果建成从三峡向华北平原调水10000m³/秒的运河,那么三峡就不需要在汛前把水位降到145米,而白白浪费水源,可以保持运行在155米以上。12,从此黄河下游可以固定,成为灌溉,航运,泄洪的河道,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三期工程,10—15年,从珠江流域向长江补水。澜沧江向长江补水。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径流多年平均值为803亿立方米,仅占全流域年径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现的最小流量为720立方米/秒,珠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7倍。其中:融安江,融安县境内,河宽 355~440米,河深4.1~19.0米,。 流域面积21585平方公里,干流平均坡度0.3‰。最大流量(长安水文站实测) 1750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23.7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60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96.5亿立方米。解放后实测最高水位为118.76米(珠江基面) 。出现时间为1970年7月14日,最低水位出现于1980年1月27日,高程为105.07米。洛清江洛清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9.9亿立方米,天然最大年径流量117亿立方米(1968年),是最小年径流量36.3亿立方米(1963年)的3.2倍,年际变差系数为0.25。年内4~9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4.8%,4~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0.5%,年平均流量42.6立方米每秒,丰水流量60.5立方米每秒,枯水流量3.46立方米每秒。一年之中,1月平均流量最小,仅13立方米每秒。此后逐月增多,至6月达顶峰,平均为146立方米每秒。漓江,漓江上游的华江、川江、砚田、上洞、高寨一带是我国高值暴雨区之一,中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600毫米,漓江在桂林水文站断面处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3亿立方米(1941~1990年),实测最大值为56.3亿立方米(1968年),实测最小值为23.3亿立方米(1963年)。年内各月径流分配与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相似。其中3~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7.5%,5~6月占37.7%,为全年高值期,12月至翌年1月占4.5%,为径流量低值期。高值期与低值期相差8.4倍。据实测,漓江桂林水文站瞬时最高水位为147.43米(1952年),最大流量为5200立方米每秒(1952年) ,最低水位为140.18米(1989年),最小流量为3.8立方米每秒,1936~1990年平均水位为141.36米。西江流域的左岸上游是降雨充足,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龙江,红水河同样水量丰富。

如何利用珠江流域的水资源,特别是西江的水资源,这就要说古老的灵渠,湘桂运河,连接长江流域的湘江与珠江流域的漓江。灵渠在兴安县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流向湘江,南支流向漓江,灵渠最高水位210米,平均高程185米,从兴安县沿湘江下行直线距离55公里至全州县湘江水位150米。从兴安县沿漓江下行到桂林直线距离65公里,漓江水位141米,距离桂林35公里的永福县的洛清江水位140米,洛清江在古代是桂林与永福县来往的运河。永福县与融江上的融安县直线距离65公里,绕行约130公里,融安县融江水位110米,融安县四周地形高于海拔200米,处于峡谷中,具备修建水库的条件,暂定为融安水库。在融水县与贝江河筑坝至185-200米高程,蓄水至165-175米,从融安水库引水至全州县,线路长度约300公里,落差不小于15米,纵坡1/20000,流速约1米/秒。此线路最大挖深约65米,灵渠是最高点,向两端方向开挖,开挖长度约100公里,桂林至永福县沿170米等高线挖高垫低,长度约135公里,融安县段长度约65公里,开挖深度约40-30米.。设计一般引水量1500-2500m³/秒,最大分洪能力4000m³/秒,设计最大水深30米,断面宽度100/200米。为了确保水源的稳定,减少对柳江及漓江下游的影响,后期要从龙江和红水河向融安水库补水,龙江河池市金城水文站正常水位180米,洪峰水位190米,满足自流向融安水库(运河)补水,从红水河的龙滩水库引水,龙滩水位400米,借道龙江入融安水库,或直接入运河。龙滩水库至融江水库线路长约300公里。总投资约需要1000亿元。线路参考图:

建成可以产生以下效益:1,向长江输水1500—2500m³/秒,置换长江下游水量,确保从三峡向黄河输水。2,增加湘桂运河至少300公里,兴安县到柳州段,有望延长至河池以上,通航能力1000吨级。3,改善湘江航运约700公里,增加通航能力,通航能力1000-3000吨级,长沙至柳州可以全年通航500-1000吨级。4,分洪,由于珠江和长江流域一般雨期相错,不可能同时达到洪峰,可以向长江泄洪,由三峡水库向黄河传递消减洪峰,相当于把珠江水调到华北平原。5,桂林及柳州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分洪可以确保旅游安全,枯水期从上游水库调配水量。6,增加全国运河旅游联动。7,北京到广州的内河航运打通,从北到南串联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条主要江河,从北京到广州有三条航运路线,①,海运,②,走京杭大运河至长江,转洞庭湖至桂林,③走隋唐大运河,过黄河至三峡,转洞庭湖至桂林。

澜沧江是国际河流,在我国境内利用率低,国际河流通行规则,沿岸国家都有权使用水源,澜沧江上游在青藏高原,人烟稀少,三江并流处奔腾在峡谷中,澜沧江在下游至入海口降雨量在1000—3000mm,雨量充沛,出境处流量平均2180m³/秒,最大流量12800m³/秒。澜沧江在云南主要奔流在峡谷中难以利用,可以向长江调水。三江并流处,澜沧江与长江河床在同一纬度上基本等高,且澜沧江水位略高于长江水位,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距离40—65公里,可以通过隧道自流。补充三峡水库水源。设计引水量能力1500-2000m³/秒,为怒江补水留下空间。

四期工程,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向黄河上游调水,怒江向澜沧江及长江调水。

由于黄河上游河道限制及每年有三至五个月的冰封期,按需要季节性供水,首先采用明渠自流,结合管道输水,遇山泵站提升,减少前期工程投入,缩短工期。前期向黄河中下游补水,远期向内蒙古补水。从怒江向长江补水,输水至澜沧江,置换澜沧江的水到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在三江并流处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但由于怒江河谷深切,河床水位远低于澜沧江,需要测量选择用水处和方案,自流需要在青藏高原边沿处引水,也可以在最窄处筑超级高坝调水。怒江全年流量比较均衡出境处流量年均1800m³/秒,最大流量约8000m³/秒。设计引水能力800-1500m³/秒。

远期工程,

内蒙古,甘肃西部,地区是蒸发量很大的干旱地区,光照充足,如有水源,适宜农业生产。可以采用管道自流输水和泵压输水,由于水资源短缺,不宜人口集聚,适宜公司化节水农业开发。塔克拉玛干地区有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和丰富的地下水,首先利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采用公司国营农场方式的节水农业,作为商品粮基本。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是封闭脆弱的水汽小循环,农业的开发加大蒸发量可能打破平衡,后期要从长江流域补水。

大西南还有如独龙江的水资源可以利用,特别是雅鲁藏布江,作为我国水量第三大河流,人口稀少,出境处平均流量4425m³/秒,大量水源流出国门,如不利用就可惜了。雅鲁藏布江在在林芝派镇以上水量有限,在海拔3000以上,距离最近的怒江约200公里要经过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山,且怒江水位高于雅鲁藏布江,在派镇至墨脱镇水位急剧下降至海拔800米,同时水量大增,隔着高大雪山难以利用。首先利用独龙江的水调往怒江,置换怒江水源,同时考虑在经济和技术成熟后利用雅鲁藏布江水源的方案。由于墨脱镇所在的藏南地区临近世界雨都,年降水量高达5000-9000mm,在雅鲁藏布江下游至入海口,每年洪水泛滥。藏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欠缺,植被覆盖率90%,主要是原始农业生产,最高可以调出2000m³/米的水量,不影响下游生态和居民生活,按国际常规的流域面积国家数量等综合考虑,也可以调出1000m³/秒的水量。故雅鲁藏布江,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四条河流可以向长江流域或西北地区调水1000-2000m³/秒的水量。

可行性论证:任何方案没有完美无缺的,调水就要牺牲局部的利益与局部的生态,各地区的年降水量波动10%,属于正常范围,不影响工农业生产与生态,且调水只是河流某个节点的10%为标准,尽量利用汛期水量与洪峰。调水主要影响的是河流生态与下游的航运取水,只有部分时间上矛盾,整体影响有限可控,对局部生态有影响,属于可控范围,对于整个大气循环影响微乎其微,整个大范围的降水,来源于印度洋暖湿气流和太平洋暖湿气流,以地表水回归印度洋和太平洋,大气环流每年路线不固定,路线时间在波动,降水量一般波动在30%范围内,超出此范围形成大旱大涝,调水只不过微调循环路径由黄河入渤海,由渤海回归太平洋,对太平洋印度洋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塔克拉玛干属于小范围内循环要谨慎,最终是增加补水,是增量,属于正循环。任何方案总有人质疑与反对,长城运河,谁能质疑否定其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长城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运河仍然发挥巨大价值,且要恢复昨日的辉煌。长城运河的修建措施有点失误,造成当时百姓很大疾苦,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秦始皇与杨广背着历史的骂名,我们后代在树下乘凉。相信在党和国家科学分析统筹安排下,可以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条苦难的河流,她奉献了所有的乳汁而面临干涸。我们从黄河走来,形成了黄河文明,形成了中华民族,我们每一次的统一与繁荣盛世,都有赖与中原的繁荣稳定,得中原者得天下,每一次失去中原或中原的动荡都是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中原者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平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重新对全国的水资源统筹安排,从大局着眼,遵照科学原理,遵守自然规律,科学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一些技术措施:我国的降水规律地域和时间上自南向北推进,此起彼伏 ,雨量逐渐递减,雨带一般自南向北推进,很少大范围同时进入雨期,长江流域会同时进入雨期,故要在三峡大量引水分洪,此对黄河流域还是长江中下游利益都巨大。冬季大范围降水量稀少,按二十四节气划分是立冬至立春,也就是主要对应阳历12月,1月,2月,北方需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幅同时降低,3月气温回暖,蒸发量上升,需水量增加,4月,5月,6月北方地区最为干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上游是青藏高原,来水四季稳定,随气温增多,怒江流域降雨最稳定,三月份就可以向长江流域调水。珠江流域3月份降雨增多,四份进入雨季,5月份进入长江以南,6月推进到秦岭淮河一线,6月份秦岭淮河以南全部进入雨季,华北平原在7月份正式进入雨季,且年份波动差异大。到10月份华北平原一般雨季结束,雨量大减利于秋收但不利用冬小麦的播种。11月份南方降雨大减,12月至1月的两个月是枯水期,2月份降雨开始增多。利用龙滩水库,融安水库(待建),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接力传递向华北平原调水。枯水期少调,随雨季降雨量增多,从3月份开始逐渐加大调水量,最大限度的利用洪峰水量,直至最大调水量。把黄河水利委员会更换名称,扩大管辖范围。更名为中国水利统筹委员会,管辖所有运河调水工程,在各主要水文站及取水点,建立自动测量系统,和主动控制系统,组建联网调度中心。编制模拟调水计算机软件,把所有调水范围,降雨量,线路,流速,河道流量,流速编入,可以随时掌握河流的动态。科学统筹调水,任何一个变量的改变,都可以在模拟软件上表现出来,利用洪峰,减少损失,适时调水。这样可以掌握珠江流域,长江流域的需水量和富余量,最大可能向华北平原调水,也为黄河中上游腾出水资源,改善华北平原和渤海的生态发展农业,同时兼顾发展航运改善华北平原内河航运,成为新的黄金水道。

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选择

1,降雨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藏南地区,从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汇合处到出境年平均降雨量2000-9000毫米你,地区平均降雨量5000毫米,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汇合处年径流量约1450m³/秒,出境处年径流量约4500m³/秒,理论可调水量丰富但是实际最难利用。4-10月是雨季,集中在7,8月,远期可以向三江并流处补水。
2,岭南地区(包含珠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珠江的红水河与柳江,桂江的可以调水,实际可调水量可观且最早进入雨季,作为长江下游的补充水源,难度不大。
3,四川盆地与长江下游,雨季5-10月,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利用难度最小,可调水量最大,主要两个调水区,中线三峡与丹江口区,东线扬州地区,
4,三江并流处,水量主要来源青藏高原,年降雨量300-1000毫米(包括雪山融水)不等,水量比较稳定,可调利用水量丰富,有难度但可以克服,可以作为后期调水主要水源,经三峡调水华北平原。
5,西线水源地,四川盆地的长江支流上游,水量实际可利用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毕竟是支流上游,不要断流,个别可以考虑改道,难度不小,可以逐步向黄河上游调水。
6,雅鲁藏布江上游调水,难度最大,目前不要去想,不现实。
7,水源地的可调水量主要由降雨量决定,一个地区年降雨量达到1000毫米就是湿润地区就可满足工农业城市用水,水源地面积也决定水量大小,最后水源地的人口数量与发展程度,人口少可以适当多调,如藏南与三江并流处。

8,国际河流调水,沿岸国家都有权利用水源,我国最少可以调10-20%的流量,上游在我国,长度与来水占比比较大,需要与下游国家谈判,协商水量分配方案,争取最佳分配方案,如果拒绝协商或无理取闹,那就调他60%也无可厚非。

关于中线大流量调水的流量设计

本人建议从长江三峡向黄河调水大运河设计最大流量10000m³/秒,是有依据的。
1,淮河入江通道流量8000-10000m³/秒,淮河入江通道不是天然形成的,是在黄河堵塞抢夺淮河的入海口后,从清朝到现在由人工开挖的河道。
2,为充分利用长江洪峰流量,只有具有短时间的超大流量才能利用长江水否则白白流入大河,长江三峡汛期最大下泄流量达到47000m³/秒,超过30000m³/秒就进入警戒水位,每年的警戒水位累计超过一个月,而三峡下泄流量10000-20000m³/秒就可以满足航运和工农业用水,可以计算每年华北平原得到一个月10000m³/秒的补充产生的效益不可估量。
3,运河流量有由截面和流速决定,流速主要由坡度决定,但水深加大流速会加大,截面有宽度和深度决定,不需要开挖一公里宽,截面平均宽度250米就可以满足,加大深度可以节约用地也有利于航运能力的提高。

4中线三峡调水1000-2000m³/秒太保守,我的设计目标是最低保障流量1000-2000m³/秒,汛期最大调水流量10000m³/秒,如果只从长江调水1000-2000m³/秒的流量就是设计的目标,涉及后期从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的调水,就需要加大流量,且要利用三峡洪峰流量及分洪减灾的作用。三峡到丹江口到黄河设计一路自流,并且主要是明渠超过80%,个别穿越山脉采用短距离的超级隧道。丹江口到黄河不需质疑,只要沿现在中线开挖,合并或另行开挖,关键是三峡到丹江口,不需要抽水,可以全程自流,就可以保证10000m³/秒的流量,这只是开挖的工程量,工程技术没有难度。

5,现在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到北京坡度在1/15000到1/30000之间,流速在1-2米/秒之间,随截面加大水深增加,流速增加,如果三峡至丹江口开挖运河,坡降可达15米,流速0.5-1.5米/秒。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只能说是应急工程,长远的战略工程还需要同时增加东中西三路调水量,特别是中线需要大流量调水,从三峡水库到黄河雨季一般流量5000m³/秒,分洪最大流量10000m³/秒,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稳定发展环境。

6,方城垭口的高度不高,工程难度有限,过了方城垭口后以平原为主,可以参见现在的中线调水工程,可以与中线合并扩挖,也可以平行开挖。所以要想解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短缺和运河问题,只有采用从三峡到丹江口大流量的自流运河方式。一切抽水方案都是短视,线路只有一条就是绕神农架外围开挖。最大收益就是三峡分洪与调水华北平原恢复华北平原的生态,其次是航运。
8.抽水在翻越高大山岭具有前期成本低,工期短,见效快,可以从低到高。缺点后期维护运营成本高。自流的开挖工程投资大,工期长,是永久投资,具有后期维护成本低,调水流量理论不受限制,流量越大成本越低,只能从高到低。世界调水工程首选都是自流,明渠道,可以兼顾航运。
9,地下水来源是储存的降雨,是时间差利用降雨,没有降雨的补充,地下水会干枯,河流流量减小。降雨,河流,地下水是连续动态的,特别是河流域地下水是互补的,大部分是地下水补充河流,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就要补充地下水,河流的流量就减小,甚至断流。

10,西线需要适度调水,增加西部和黄土高原的可用水量,增加中国农业土地面积,但不能把大面积的沙漠改造成农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有限,在黄河上游两岸扩大灌溉面积是可以的,特别是黄土高原处于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状态,光热条件满足农业生产,只要少增加一部分水源,农业产量可以大幅增加。河西走廊以西蒸发量大降雨很少,许可的情况下适度扩大改善农业生产。西部主要是防风固沙。
要彻底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和渤海生态恢复,必须从三峡水库大流量调水,充分利用长江流域富余水资源以及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怒江的水资源,要跳出习惯思维,设计科学可行方案。从三峡水库到丹江口水库开挖坝上调水方案,要满足自流,大流量,最大流量达到10000m³/秒,三峡目前最大下泄洪峰超过45000m³/秒,时间超过15天,设计最大下泄流量100000m³/秒,尽可能把洪峰流量调往华北平原。从三峡大坝左岸船闸上面沿150-200等高线,绕过神农架到达丹江口水库,全长约320公里(直线距离约185公里),90%位于200等高线下,设计最小流速0.5米/秒,最大流速大于1.5米/秒,截面平均宽度250米,深度约30米。只要三峡水库的水到达丹江口水库,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路线如下图

文章图片2

关于调水量

1,最小调水量1000m³/秒,枯水季节在后期实现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向长江调水后,中线三峡水库可以向华北平原调水1500--2000m³/秒。
2.在雨季初期工程结束,可以从三峡水库向华北平原调水平均流量2000m³/秒,在雨季三峡下泄流量是20000--30000m³/秒,调水量按10%计算。全部调水工程结束,目标调水量在雨季4000--5000m³/秒,富余水量可以多调,按15-20%计算。
3,设计最大调水量10000m³/秒,三峡最大洪峰入库流量75000m³/秒,目前最大下泄量49200m³/秒,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三峡下泄量15000—20000m³就可以满足长江下游的航运和工农业城市用水,超出30000m³/秒影响航运安全及下游生活安全。长江流域最大洪峰流量可达超11万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下泄维持在警戒线长达20多天,为了充分利用洪峰,在调水工程全部结束,每年向华北平原以10000m³/秒最大流量调水可以达到30--60天,对下游百利无一害,对华北平原和渤海就好处多多。

调水是主要目的,可以兼顾防洪航运,从北到南形成的运河航道依次是
1,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部分全面恢复,河北省部分冬季难以通航。通航能力1000--2000吨级
2,黄河下游航道从此可以全年直通大海,冬季有短期凌冰,破冰船开道可以解决问题。通航能力2000--5000吨级
3,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部分恢复,可以全年通航,通航能力1000--2000吨级
4,从郑州经平顶山,南阳到丹江口,丹江口到三峡形成新的运河航道,通航能力5000吨级。
5,从柳州到长沙代替灵渠和湘桂运河,通航能力1000--2000吨级。
6,以上线路全程自流,可以基本全部明渠,丹江口至三峡有短距离超级隧道,成本技术可以承受。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1,三峡的水到达丹江口水库,与现在中线平行开挖运河河道或扩挖渠道,到达郑州,进入黄河河道,一分为三,一路顺黄河流入渤海,另两路一南一北沿隋唐大运河分流,向北进入卫河直达天津海河,线路现在联通需要扩挖。向南进入贾鲁河到达周口,部分古运河不通,需要开挖与扩挖。顺黄河到达济宁,再次一分为三,大部分水量沿黄河进入渤海,另两路一南一北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北基本贯通,黄河北部没水,只需要扩挖疏通。沿线可以建些水库蓄洪,如此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全线恢复,关键是可以向淮河上游补水,向海河流域天津以南部分补水,向渤海补水。改善华北平原与渤海的生态系统,可以再造一个江北的江南。
2,三峡设计坝顶高程185米,丹江口设计坝顶高程176米。三峡目前最大蓄水高程175米,在进入枯水期前要蓄水至175米,正常低水位150米,汛前最低水位145米。丹江口最高蓄水高程170米,低水位157米,死水位140米。低水位就是不蓄水,来多少走多少。枯水期三峡平均来水流量10000m³/秒,航运最低下泄流量需要8000m³/秒。宜昌一般长江水位45米,三峡水库上下水位相差100-130米。

关于运河航运

三峡的水到达丹江口水库,与现在中线平行开挖运河河道或扩挖渠道,到达郑州,进入黄河河道,一分为三,一路顺黄河流入渤海,另两路一南一北沿隋唐大运河分流,向北进入卫河直达天津海河,线路现在联通需要扩挖。向南进入贾鲁河到达周口,部分古运河不通,需要开挖与扩挖。顺黄河到达济宁,再次一分为三,大部分水量沿黄河进入渤海,另两路一南一北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北基本贯通,黄河北部没水,只需要扩挖疏通。沿线可以建些水库蓄洪,如此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全线恢复,关键是可以向淮河上游补水,向海河流域天津以南部分补水,向渤海补水。改善华北平原与渤海的生态系统,可以再造一个江北的江南。1,三峡的水到达丹江口水库,与现在中线平行开挖运河河道或扩挖渠道,到达郑州,进入黄河河道,一分为三,一路顺黄河流入渤海,另两路一南一北沿隋唐大运河分流,向北进入卫河直达天津海河,线路现在联通需要扩挖。向南进入贾鲁河到达周口,部分古运河不通,需要开挖与扩挖。顺黄河到达济宁,再次一分为三,大部分水量沿黄河进入渤海,另两路一南一北进入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北基本贯通,黄河北部没水,只需要扩挖疏通。沿线可以建些水库蓄洪,如此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全线恢复,关键是可以向淮河上游补水,向海河流域天津以南部分补水,向渤海补水。改善华北平原与渤海的生态系统,可以再造一个江北的江南。
2,三峡设计坝顶高程185米,丹江口设计坝顶高程176米。三峡目前最大蓄水高程175米,在进入枯水期前要蓄水至175米,正常低水位150米,汛前最低水位145米。丹江口最高蓄水高程170米,低水位157米,死水位140米。低水位就是不蓄水,来多少走多少。枯水期三峡平均来水流量10000m³/秒,航运最低下泄流量需要8000m³/秒。宜昌一般长江水位45米,三峡水库上下水位相差100-130米。


运河通航能力超过千吨级,在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运输的优势就明显突出,万吨级不是陆路可以比拟的,远洋航运发展方向是十万吨级以上。内河航运提高航运能力需要扩展河道宽度,疏浚深度,增设船闸,扩建码头。长江航运在正常水位万吨级才能到达三峡,在枯水季节和汛期(不是雨季)万吨级只能到达南京。淮河国家设计规划航运能力是500--1000吨级。参照这个标准,中线加大调水流量,主航道5000吨级,下面到达1000--2000吨级,水源按计算可以达到要求,路线方案合理或恢复旧航道,也应当可以实现,考虑了各方的利益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当皆大欢喜。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经济不能只依靠金融和高科技,他需要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多个工农业门类的相互协作,需要大宗物资与外界的交流,世界经济与城市发布规律;水运比陆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费用低廉。
1,沿海经济带与城市。2沿河沿江经济带与城市。3铁路沿线城市与经济。4公路沿线城市与经济。5航空运输依赖地区经济与人员交流。以上可以看世界经济与城市分布,经济首先由交通承载能力决定。

1,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由于欧洲降雨丰富,月降雨量比较平均,没有我们集中,华北平原要不是雨热同期,以现在的降雨量,发展农业非常困难。欧洲地势平坦,人口不太稠密。
2,北方降雨量少,且比较集中,难以储存,形成洪峰流入大海,平时流量小。
3,北方降雨不稳定,由于季风气候,年份月份降雨波动大,随着人口增加,工农业城市用水增加,黄河以南河流流量减小,黄河以北河流基本断流,黄河下游自身也断流。
4,我国人口多,华北平原是人口密集区也是粮食最大产区,在干旱季节,首先要保证吃水与工农业用水,水库河道没水,航运自然没法保证,解决运河航运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
5,国家一直有恢复运河航运的政策与规划,但没有水源保证,规划只能无限期推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铁路与公路已不能满足适应经济的发展,大宗物资水运成本低。
6,利用天然河道发展航运,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地势平坦可以可以建立船闸分段蓄水,北方工农业用水都不能保证,就没有开挖河道建船闸的必要。
7,黄河以北只有海河天津到海具有航运,其他全部停运,由于公里铁路的兴起,河流缺水,船运消失,码头消失,小吨位与短期航运成本太高,具备长期稳定的航运能力才有投资的价值。
8,参照现在长江航运能力与大运河航运能力,中线大流量调水后,从三峡到丹江口到郑州黄河,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具备2000--5000吨级,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恢复1000--2000吨级航运,其价值已很大。大运河与淮河现在航运能力是300--1000吨级。
9,调水主要是为工农业和生态用水,现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空气污染,湿度降低,渤海生态恶化达不到恢复。


关于雅鲁藏布江调水问题

由于资料不足,对雅鲁藏布江水文掌握有限,希望诸位能够理解。
1,雅鲁藏布江在林芝派镇处的水位高程和流量或年径流量,
2,雅鲁藏布江和帕隆藏布江汇合处的水位高程和流量,
3,红旗河工程设想的怒江入口处水位高程及位置距离。
4,调水量计算规则,采用何种调水方式,流量计算方法。
5,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和线路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由于现实条件太苛刻,制约因素太多,地处横断山区,雪山沟谷纵横。
6,不过有个不成熟的设想,以察隅河双支汇合处为支点,在汇合处建一个大坝,海拔高程1600米,从此处钻隧道向东到怒江,约140公里,到达怒江海拔高程约1550米。
7,从墨脱以上30公里海拔高程约1000米处筑坝,坝顶高程1400米,提水至1800高程,通过隧道自流至察隅河,在下察隅1600米高程处筑坝,坝顶高程1750米,通过隧道自流至怒江,出水口高程1600米,长度约300公里,单洞最大流量可达200m³/秒。墨脱以上可调水量超过500m³/秒。

大范围的远距离大流量调水,涉及的问题很多,不是纸上绘画,不要被异想天开的方案左右,技术可行性,投资可行性,收益与生态影响,调水是综合性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三峡为中心,中线调水为主,兼顾西线,从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向北方的华北平原调水,兼顾考虑防洪,运河航运,工农业用水,旅游,华北平原的生态及渤海生态,使华北平原成为第二个江南。合理利用西南地区水资源及雅鲁藏布江的水资源,适度调水大西北。现在资金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启动大西线调水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立足中线,自流方案为先,东线抽水补充,最后西线,自流与抽水齐下,先把水调到长江河道,一部分调往华北平原,一部分再把水调到大西北。如此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全国考虑兼顾。应当先易后难,先建下游运河,为调入的水准备好通道,再建上游调水工程,依次进行,减少工程难度,减少灾害,运河调水量,不是投入就马上功率全开,要逐渐适应上调,个别企业地方反对无效,这是小算盘各自的小九九。一切要统筹安排进行,合理制定先后顺序。对所有西线调水的设想提几点意见:
1,可以调水的水量,以10-15%为适度
2,经过路线的地质条件
3,现在的工程技术,特别是隧道输水的考虑,工程技术及机械,不是理论的理想
4,现在的经济能力,
5,所经路线和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包括干旱程度,蒸发量,冰冻期
6,工程投入,时间,产出效益,对当前国计民生的影响及未来的影响,是否达到最佳效益。
7,要适度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请仔细阅读本人的调水新观点,水量,灌溉,防洪,航运,旅游,生态,时间,空间,气候,调水点,投入产出比的综合考虑。
9,不要网络绑架政府,民意误导正确选线。本人建议以中线为主线,从珠江到海河受益面积包括珠江部分流域,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航运旅游,华北平原全面受益,渤海,其余为补充和辅助,中线的可调水量与覆盖范围,工程投入与收益是最合理的。

西线先行调水设想

黄河中上游及西部人民渴望西线调水早日实施,可是西线太复杂及工程难度很高,技术还有难度。
建议在黄河第一湾到四川的阿坝县先行调水,阿坝县位于松潘草地边沿,松潘草地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在阿坝县有三条主要河流,阿曲河,麻尔曲河,贾曲河。阿曲河,麻尔曲河流入大渡河,贾曲河流入黄河。阿坝县主要是牧区,人口稀少,不适应发展工业,大渡河水量充沛,且洪涝频发。建议效仿天然河流改道,进行人工河流改道。自然与人为的改变河道早有先例,西汉水的改道,淮河,黄河的改道,卫河的河道。把阿曲河与麻尔曲河的水改道,进入黄河,增加黄河流量,为西部及黄河中上游增加可用水。大渡河不受什么大影响,只有发电受影响,但在黄河流域同样可以发电,同时从岷江提水到松潘草地(诺尔盖草原)进入黄河。关于破坏生态,这是个误导。生态在不断变化,调水可以使一些空气干燥环境变成湿润环境,我们不能说干燥好还是湿润更好,但水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湿润的空气环境比干燥的空气环境生物种群无论是总量还是种类都远远大得多,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当然会有少量物种消失,也会产生更多生物种类。对于地球来说,我们不能说哪种是好是坏,对于人类来说,能提供更优良的人类生存的条件才是目标。人类活动就是不断的破坏不利于人类生活环境,创造更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环境。

黄河上游最佳受水点是海拔3500米处的黄河第一湾,第二个最佳受水点是海拔4500米处由通天河向黄河源头调水,在海拔4500米处只能夏季前后非冰冻期调水。

1,大流量中线调水,部分就是为黄河上游地区替换水量,上游可以分配的多一点,主要基本确保河道生态,不断流。
2,从长江四川地区的支流和金沙江向黄河上游调水,受水点是诺尔盖草地,就是红军长征最后经过的草地,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从大渡河上游及雅砻江金沙江在夏季前后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调水。下游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可以受益。
3,由于受地形,高度,上游水量限制,气温时间以及下游用水考虑,调水量没那么乐观,不过在技术经济条件成熟后相信最终会实施。

观点与建议

1,不建议长距离隧道调水,在西线长达5个月的冰冻期,建议能自流就自流利用天然河道与沟谷,泵送与隧道作为辅助,季节性调水,降低投资与技术难度和维护成本,要知道南水北调中线过河南安阳以后,冬季就是现在出现冰冻,时刻需要全线监控维护。在东北与西北在零下15以下,整个河道封冻,在这时候调水黄河上游与西北是一场灾难。
2,西线调水基本赞同从金沙江及雅砻江等向黄河上游调水,不建议从雅鲁藏布江向黄河调水。
3,雅鲁藏布江与怒江,澜沧江主要向金沙江调水,经三峡调水华北平原,相互补充,线路可以灵活选择,做到最大调水量成本最小。

文章图片7

1,受灵渠的启发,与湘桂运河相似,但不同。灵渠受时代技术的限制,路线短,运力有限现在已停止,湘桂运河有两个路线,路线也短。最大的不同目的不同,灵渠与湘桂运河是为了航运,本方案主要是调水,同时兼顾航运防洪。
2,珠江调水线路终端目标水源地是龙滩水库,中间包括桂江,柳江等西江左岸支流,水源有保证且水量较大,全程的80%采用自流,运河能力超过湘桂运河能力,湘桂运河采用方案是梯级闸门式。
3,珠江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两大地区之一,最早进入汛期,在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白白流入大河太可惜了。
4,国家西线调水与社会人士建议的大西线调水要远比珠江流域调水难度大得多,珠江流域的优势,低海拔,交通方便,全年不冻。
5,要想彻底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与渤海生态恢复,只有从长江三峡全年大流量调水,最小目标一条黄河流量终极目标4条黄河流量,理论长江流量是黄河的20倍,珠江是黄河的7倍流量,雅鲁藏布江是黄河的3-4倍流量,澜沧江与怒江是黄河的2倍,合计是黄河流量的35倍,按10-20%调水,只要合理调配,科学设计调水方案,最终可以实现。
6从三峡大流量调水,势必影响下游航运及沿岸工农业用水,从珠江流域补充长江下游,且兼顾了航运防洪与旅游。


新湘桂运河 -- 代替湘桂运河可以延伸至柳州,可以缓解桂林地区雨季防洪与枯水季节缺水问题。1,灵渠的流向是向南向北,在高程210米分道,平均高程185米,到湘江全州高程150米,在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县高程140米,新方案沿山脚开挖,最大挖深约60米,流向从南向北。
2,灵渠与湘桂运河的水源面积有限,灵渠与湘桂运河西线的水源是漓江上游和湘江上游,湘桂运河东线水源是湘江上游,水量确实不大。
3,新方案前期从桂江上游柳江上游引水,水源基本可以保证,柳州与桂林地区是暴雨区,运河确保可以到达柳州。
4,后期从红水河引水,目标水源地龙滩水库,龙滩水库是仅次于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特大水库,运河还可以从柳州向西延伸。
5,新方案在珠江支流向长江下游补水的同时,实现了湘桂运河的设想,可以是大湘桂运河方案。


水是生命之本,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水资源,未来的战争,是水源争夺的战争,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量的四分之一,而北方更是水资源缺乏,西北地区就别提了。西北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很无奈,只有中线可以实现大量调水与大面积的覆盖,且基本自流,要充分规划统筹利用所有水资源。中线运河提供便利的水运,看看经济发达地区哪个不是航运方便,水资源丰富,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不是沿海就是内河航运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航运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最主要的是提供工农业城市发展用水,运河河道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环境生态,提高空气湿润度,降低雾霾,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健康指数。北方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和提高,靠节约用水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源头活水注入。

南水北调新方案补充解释

1,向长江调水难度最大是从雅鲁藏布江调水,难度依次是珠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方案是怒江与澜沧江调水长江,怒江补充澜沧江,独龙江与雅鲁藏布江补充怒江,雅鲁藏布江与独龙江到最后开发。
2,珠江可以调水长江,其实难度不太大,交通方便,海拔不高,全年不冻,路线与走古灵渠平行,灵渠最高海拔210米,平均海拔185米,在方案有表述,灵渠的流向是从最高点一路向北通湘江,一路向南通漓江,柳州与桂林海拔100米以上,至河流出山口海拔升至150米,低山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可以满足调水条件,西江龙滩水库坝顶高程超过400米。
3,黄河是地上河,历史记录最大通过洪峰11000m³/秒,现在人为占用河道可以通过洪峰6000m³/秒,现在黄河洪峰4000-5000m³/秒,郑州以下平均流量1500m³/秒,到入海口基本归零,调水冲刷河床清理河道,可以达到15000-20000m³/秒的泄洪能力,黄河长江汛期部分重叠,黄河汛期短,可以错峰,洪峰重叠的概率很低,淮河入江通道流量超过8000m³/秒,大部是明清时期人工开挖,现在整理形成。

关于航运

1,现在华北平原,尤其淮河以北,在平时河道干枯,在雨季也没有多少水量只有产生洪峰才可以全流域贯通,三峡水库每年的洪峰白白浪费,雨季富余水量白白浪费,三峡水库在洪峰期间流量高达40000m³/秒以上,时间长达半月左右,雨季三峡下泄流量30000m³/秒,长江航道要求三峡下泄流量不低于8000m³/秒,大于20000m³/秒,万吨巨轮不能通过南京市,反而影响黄金水道的航运,大船不能过,小船不安全。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汛期及洪峰流量就太保守,没有展望未来,主要是生态和工农业用水考虑,航运是必然的附带。没有工农业用水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失去了生态,就不能生存。
2,西江航运,主要是疏浚航道,西江流域距离海岸近,覆盖面积小,在现在的航运能力已能满足要求,再次提高航运能力,是锦上添花,珠江流域以轻工业为主,资源少,主要城市人口集中在沿海。北方缺水是生命线,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严重缺水生态恶化,渤海由于缺水注入,生态恶化,南水北调涉及黄河流域,华北平原,环渤海经济圈,孰轻孰重一眼看清。
3,湘桂运河,如果为了航运,从湘江抽水到珠江流域的漓江,是本末倒置,北方缺水南方富余,从长江调水北方,只靠长江的水已显不足,本方案可以代替湘桂运河方案,运河可以延伸到柳州,漓江上游,湘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靠梯级船闸方案。运河能力超过湘桂运河方案,且调水长江一路自流,补充南水北调水源不足问题。
4,西江现在有第二大水库,龙滩水库,需要再建一个大型水库,柳江上游可以满足条件,只是移民多一点,方案中已提到在容安县,柳州与桂林地区是暴雨集聚区,水量丰富,由两大水库作为水源保证地,珠江流域是我国最早进入雨季,且雨季最长,降雨最多,现在的工程技术,经济可以满足的条件下,如不能利用,就可惜了。


南水北调新方案要考虑的问题
1,调水量,东线最大,西线最小,西线实际可调水量没有理论的多。
2,技术难度,东线最小,西线最大。
3,覆盖范围,东线最小,西线最大。
4,投资与收益,西线投资最大,收益最小,中线投资居中收益最大,东线投资最小,收益居中。
5,运行维护成本,东线后期运行成本最大,中线最小可全程自流,西线要提水。
6,调水时间,西线调水时间最短,中线与东线全年可调。
7,大隧道长距离调水不现实,短距离可行,看看现在的最大隧道端面可以通过多少流量,随技术发展放大2倍3倍可以,
8,大西北,冰冻期长达5个月,在这期间调水技术难度大,不用的水储存也是问题。
9,黄河中上游河道通过水量有限,河道的通过能力是历史长期形成的结果,上游河道窄,冬季黄河在宁夏段凌汛灾害严重,一般年月河北省及山东黄河段结冰有凌汛,黄河下游个别年份郑州以下全出现结冰,晋陕黄河大峡谷两岸是黄土高原,突然流量大增会造成河岸崩坍水土流失。
10,大西北地区处于半干旱与干旱区,且冬季气温低,不是人类宜居地区,大量长距离调水事倍功半。
11,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地区,人类宜居区,人口稠密,是人口自然分布最稠密的地区,占全国近30%,工农业和生态现在大量缺水。
12,黄河郑州以下,黄河承担着城市及工农业用水,及补充黄河沿线地下水。
13,黄河流域降雨量少,人口稠密,沿河地区工农业发展缺水严重,且黄河流域近几十年降雨减少,用水愈发紧张,黄河流域降雨量还有减少趋势,短时间不会恢复历史多雨阶段。
14,南水北调应以中线为主,西线和东线为补充。

15,从三峡到入海口的跨江大桥,由于选线,工程投资成本,特别是铁路,距离江面不能因为航运净空太高,以及现有大桥的限制,大部分净空不超过30米。长江三峡以下应以满足万吨轮通过为标准,富余水量可以调水华北平原。
16,大西线可以调水的范围2000-3000米河流上游水量有限,任何河流非必要不建议断流。
17,珠江流域最早进入汛期,华北平原同时进入干旱季节,从三峡大量调水,造成下游缺水,这时可以从珠江流域调水补充长江下游。且珠江流域也有防洪压力,完全有富余水量向北方调水,兼带防洪与航运。
18,澜沧江,怒江是长江调水主要补充水源,雅鲁藏布江是最后补充水源。
19,黄河上游及两岸,河西走廊是后期调水目的地,塔克拉玛干是最终目的地。

20, 南水北调,大流量调水只能采用明渠输水,涉及工程投资,技术,地质条件,气候,可以参见胡马岭隧道,墨脱公路隧道,秦岭调水隧道,及大西北的冰封期温度可比华北低很多,大西北调水建议在非冰封期需水的季节调水,也是水源的雨季调水,减少矛盾,减少技术事故。
21,关于调水量,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不是年径流量乘以百分比,应该是最大调水流量与目标调水量,最小确保流量,枯水季节确保最小流量,雨季尽量多调,利用水库调节延长洪峰,最大流量调水向缺水地区。
22,本人的南水北调新方案,与其他方案不同,采用合理 的投资与技术展望未来,实现科学的实现目的。
①先易后难,统筹安排,各方利益最大化,先从长江三峡水库向丹江口水库调水,最大调水能力10000m³/秒,自流式80%以上是明渠,目标分洪分流,把洪水和雨季富余流量调向华北平原和渤海,恢复黄河航运,恢复隋唐大运河及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恢复调节华北平原及渤海的生态,投资可以承受,技术可以实施,路线不用怀疑,流量流速坡度可以实现,投资效益比巨大,建成后20年理论可以收回投资,明显的航运收入,工农业及城市用水收入,隐形的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收益,华北平原生态恢复及湿润度增加的收益,渤海生态恢复的收益,南北联通航运旅游的收益。②,采用互相补充的方式,以三峡水库为中心,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从三江并流处补充长江,从长江支流调水黄河,适度季节性调水,其余通过三峡水库调水黄河。③首次把珠江流域富余水量调向长江,补充长江下游,弥补从三峡大量调水对下游不利的后果,珠江流域是我国降雨最丰富最大地区,难度小于三江并流地区,且也可以分洪减灾。④除东北,新疆的河流没有进入调度,所有河流进入联动,且形成了从海河到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内河航运联通,南北向的黄金水道。


关于南水北调新方案出发基点
1,投资可控,基于现在的技术经济,展望未来的经济技术及发展需要。
2,在南水北调中线加大调水,投资效益覆盖面积最佳。
3,东线水量大,覆盖面积小,成本高,投资适中,后期成本维护高,东线目前已达到最佳覆盖范围,在往北成本更高,中线加大调水自流完全可以覆盖,东线已不宜向北延伸供水。
4,西线范围之内,青藏高原边沿高山沟谷纵横,高差很大,土地人口稀少,沿线投资的收益很小,且冬季冰冻明渠路线曲折漫长没法调水,隧道投资大且流量有限,技术难度太高。大西北地区冬季低温在零度以下长达五个月,极端低温达零下30度以下,明渠没法调水(用于农业),夏季高温蒸发量很大,且受干燥的西风带吹拂。大西北的沙化主要是由大气候决定的,人为破坏为辅,应当固沙恢复植被为主,在黄河沿线扩大调水范围,适度向西调水。塔克拉玛干是楼兰故地,由于全球气候变得低温干燥,汉代以前比现在温度高降水多,加上雪山融水,塔里木河流域流水不断,水草丰美。楼兰消失,是全球大气候造成的,人力不是可以轻易改变,需水量巨大。塔克拉玛干地下有丰富的地下水,周围夏季有雪山融水,在沙漠周围发展绿洲和节水农业,沙漠中心进行固沙,有条件再进行植被恢复,大面积进行农业种植和畜牧业都是不科学的。
5,珠江流域是中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局部缺水或短时间内缺水正常,大范围全年缺水是不可能的,如果珠江流域都没水可调,中国其他地方就没有水可调。南方有些地方领导群众说没水可调,是地方主义严重,是不肯把自己的洗澡水,让别人喝。
6,目前,我国人口已控制不再增长,有下降趋势,但从全球发展来看,我国人口应当随世界发展缓慢增长,农业以可以满足保证粮食安全为底线要求,保证人口集聚区的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对大西北进行补贴和调水,我们是一个国家整体,所有民众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东部优先发展了应当对西部的牺牲进行补偿。东部优先发展是经济和自然条件决定的,也是全国政治努力的成果,任何地方没有全国资源的支持,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发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