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造字的皇帝(一) 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书契说”“仓颉造字说“等,其中“仓颉造字说”比较流行而广为人知。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但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尚无定论。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都有仓颉庙、仓颉墓,也说不清仓颉是何方人氏。在已发现的八处仓颉墓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四处:河南开封、南乐、虞城和陕西白水;始建于晋代者两处:山东寿光和东阿;余下两处河南省阳武、洛宁系宋代以后。这也足见仓颉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陕西白水仓颉墓与庙) 荀子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是说汉字应该是由许多人共同努力创造的,但仓颉能够坚持进行收集、整理及统一工作,所以才传名后世被认为是汉字的首创者。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所以古往今来的造字者众多,但史官的采集、使用则更为重要。 而皇帝造字大多是心血来潮,偶而为之。历史上,中国共有四百二十多位皇帝,造过字者也不过三四人,且因他们地位显赫,因而便特别引人注意。 最早造字的皇帝——孙休 皇帝造字最早始于三国吴景帝孙休(235-264),是吴国开国大帝孙权的第六子。 对孙休造字一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还专门作了评议,他认为取名“欲令难犯,何患无名”,找个生僻字就行,没必要造字。此说颇为有理,孙休此举是顾此失彼,试想如果大家都为了易于避讳而随便造字,那么生僻字就越来越多,反而造成了另一种不便。所以此后大多数皇帝为了做到这一点,多选用了少见的生僻字。如清朝康熙的儿子取名有胤褆(tí)、胤礽(réng)、胤祉(zhǐ)、胤禛(zhēn)、胤禩(sì)、胤禟(táng)、胤䄉(é)、胤禌(zī)、胤祹(táo)、胤禵(tí)、胤禑(wú)、胤衸(jiè)等,其中有的还屡屡在电视剧中出现。 孙休18岁时,孙綝发动政变,迎立孙休为帝,他三让而受。执政后偃武修文,推崇教化,热衷于典籍学问,提倡教育治国。但他书生气十足,吴国仍然长期内忧外患,叛乱四起。孙休年仅30岁而驾崩,谥曰景帝。四个儿子中有两个被孙皓杀害,另两个也藉藉无名,枉费了孙休的一番心思。倘若假以天年,孙休有了更多的儿孙,那说不定还会造出多少个怪字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