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128.129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7-25 发布于浙江

第128条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第129条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结胸者,邪结在胸;脏结者,邪结在脏。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下后邪气入里,与阳相结者为结胸,以阳受气于胸中故尔;与阴相结者,为脏结,以阴受之,则入五脏故尔。气与宜通而塞,故痛。邪结阳分,则阴气不得上通;邪结阴分,则阳气不得下通。是二者,皆心下硬痛。寸脉浮,关脉沉,知邪结在阳也;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知邪结在阴也。阴结而阳不结,虽心下结痛,饮食亦自如,故阴气乘肠虚而下,故时时自下利。阴得阳则解,脏结得热证多,则易治。舌上白苔滑者,邪气结胸中亦寒,故云难治。

清·吴谦《医宗金鉴》

 邪结三阳,名曰结胸;邪结三阴,名曰藏结。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而其脉与证之状则不同。其满而按之痛,结胸证也。寸脉浮、关脉沉,结胸脉也。寸浮主胸主表,关沉主胃主里,是知其邪由胸表陷入胃里而结也。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藏结证也。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藏结脉也。细小沉紧主藏结寒痛,是知其邪由胸表陷入藏里而结也。藏结虽满而痛,如结胸状,然结胸病,属里壅塞,必不能饮食;藏结病,属里空虚,故饮食如故。结胸属实热,故痛不大便而脉沉石;藏结属虚寒,故痛下利而脉细紧也。舌上白胎滑者,胸中无热可知:藏结阴邪,得之为顺,尚可以理中辈温之。结胸阳邪,得之为逆,不堪攻下,故难治也。

方有执曰:此设问答以明结胸、藏结之同异。藏结之时时下利者,阴邪结于阴藏,而寒甚也。以寒甚,故脉小细紧,此其所以不同也。盖结胸以阳邪结于阳,藏结以阴邪结于阴故也。

汪琥曰:结胸证,其人本胃中有饮食,下之太早,则食去不尽,外邪反入,结于胸中,以故按之则痛,不能饮食。藏结证,其人胃中本无饮食,下之太过,则藏虚,邪入与寒结于阴分,所以状如结胸,按之不痛,能饮食,时下利也。

魏荔彤曰:人知此条为辨结胸,非指藏结而论,不知正谓藏结与痞有相类,而与结胸实有不同。盖结胸阳邪也,痞与藏结阴邪也。痞则尚有阳浮于上,藏结则上下俱无阳,是皆误下、误吐之过也。

此条「舌上白胎滑者难治」句,前人旧注皆单指藏结而言,未见明晰,误人不少。盖舌胎白滑,即结胸证具,亦是假实;舌胎干黄,虽藏结证具,每伏真热。藏结阴邪,白滑为顺,尚可温散;结胸阳邪,见此为逆,不堪攻下,故为难治。由此可知,着书立论,必须躬亲体验,真知灼见,方有济于用。若徒就纸上陈言,牵强附会,又何异按图索骥耶?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结胸之脉沉紧者可下,浮大者不可下,此言其略耳。若按部推之,寸为阳,浮为阳,阳邪结胸而不散,必寸部仍见浮脉。关主中焦,妄下而中气伤故沉,寒水留结于胸胁之间故紧。不及尺者,所重在关,故举关以统之也。如结胸状而非结胸者,结胸则不能食,不下利,舌上燥而渴,按之痛,脉虽沉紧而实大,此则结在脏而不在腑,故见症种种不同。夫硬而不通谓之结。此能食而利亦谓之结者,是结在无形之气分,五脏不通,故曰藏结。与阴结之不能食而大便硬不同者,是阴结尚为胃病,而无间于藏也。五脏以心为主,而舌为心之外候,舌苔白而滑,是水来克火,心火几于熄矣,故难治。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结胸证,不按亦痛,前章膈内拒痛,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心下不按亦痛也,此曰按之痛者,按之则痛剧耳。寸脉浮者,膈上有热也,关脉沉者,腹中寒也。脏结,如结胸状,病因阴邪逆冲,即太阴之胸下结硬而上无热者也。其脉寸浮关沉,亦与结胸无异,加以脉小细紧,则阴邪独结而无阳也。关主中焦,人之卫气,出于下焦,升清阳于浊阴者,中焦也,宗气出于上焦,降浊阴于清阳者,中焦也。今关脉细小沉紧,则积寒内结,有阴无阳,是谓死阴,故名脏结。心窍于舌,白胎滑者,心火败而肺津凝也。金性收敛,得火以温之,则雾气飘洒而不凝,所谓相克而实相成也。火衰则肺气不布,而津液郁浊,胶塞心宫,故舌上胎生。滑者,气滞而津凝也。土燥则津枯而黄涩,金湿则液凝而白滑,寒热之分也。舌胎白滑,火败金郁,是以难治。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结胸、藏结二证,予未之见,大率近代医家,以硝黄为禁剂,既无下之太早之变。予所治太阳证,无不以发汗为先务,故亦无此变证,然其理则可知也。大抵太阳标热挟实者易治,太阳本寒挟虚者难治。结胸之证,阴盛格阳者,难治。藏结之证,独阴无阳者不治。黄坤载云:「本异日之阳明证,早下而成结胸,本异日之太阴证,误下即为藏结。」此数语最为深切着明。张隐庵乃以为「病发太阳而结于胸,病发少阴而结于藏」,无论此二证为误治之坏病,不当言发于某经,结于某处,即太阳坏病而强认为少阴,究何异于瞽者之论五色乎。盖论病不经实地试验,即言之成理,终为诞妄。太阳之将传阳明也,上湿而下燥,魄汗未尽,留于上隔,则为痰涎。燥气独发于肠胃,则为便难。燥热蒸迫上膈,乃见潮热。热邪合秽之气,上冲巅顶,则为头痛。浊气上蒙于脑,则为谵语。此不难一下即愈者也。若夫下燥而上湿,则胃中之火不盛,湿邪上泛则呕多,湿邪停于上膈,则心下硬满。设攻之太早,燥矢虽略通,而痰涎内结,必不能一下而尽。于是下后湿注大肠,则利下不止而死。湿留上膈而不去,则为结胸,此即阳明未经燥实,早下而病结胸之明证也。太阳寒水之并入太阴也。上寒而下湿,上寒则吐,下湿则腹满。中阳不运,则食不下。水与湿混而为一,则自利甚。寒并太阴部分,则腹痛。此不难一温而即愈者也。若夫太阳寒水闭于皮毛腠理者,未经化汗,太阴湿藏沾渍不解者,未经阳热蒸迫化燥,设谬以为可攻,而在表之寒在里之湿,凝固而不去,于是湿痰下注入肠,无阳气为之蒸化,则其病为痼瘕(痼瘕色白而粘腻,设见渴饮诸证,则中含阳明燥气,下之可愈)。湿痰并居中脘,无阳热与之相抗,则其病为胸下结硬,是谓藏结。藏结者,结在太阴之藏也,此即太阳之病系在太阴,误下而成藏结之明证也。凡病中有所不通则痛,痰涎凝结于胸中,故按胸而痛。寸脉浮者,表未解也。关脉沉者,以邪结胸膈而中气不通也。然则藏结何以如结胸状,明其为太阴之病,胸下结硬之证也。此证食本不下,因误下之故,而反饮食如故,本自利而自利未减者,此正与厥阴证之除中相类。除中者,阴寒内据,胃气中绝,上无所拒,而下不能留也。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者,则以太阳之气浮于外,胸以下固独阴无阳也。「舌上白苔滑,难治」云者,盖胃中有热并湿上蒸则苔黄腻,胃有燥热乃见焦黑,若但见白苔而兼润滑,则中阳已败。乾姜、甘草不足以复之,附子理中不足以温之,而扁鹊惊走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张仲景的文法是用了问答的形式,还用结胸和脏结对比的形式来阐明结胸、脏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鉴别要点。这个结,脏结也好,结胸也好,就是凝结。就结胸而言,胸为阳,太阳之邪传于胸中,由胸往下到心下,因为它来路是从胸里进来的。胸就像一个门户,所以阳热之邪遇水凝结,就要出现疼痛,是一个实证。按之痛,一按着它就疼痛,为什么疼痛呢?因为它是个实证。

脏结,脏就是五脏,脏属阴,和胸不一样,胸居于上,脏居于内,脏居于里,脏是属阴的。如果寒邪、寒气和内脏之气互相凝结,寒邪不是热邪,结胸是热邪,脏结是寒邪。结胸热与水结,脏结是寒邪和脏器凝结,所以它也有疼痛。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也有疼痛,就像结胸的症状,实际上它不是结胸。这两个病机是不同的,结胸邪气是由胸到心下,连脏腑还都没进到。而脏结是里边的脏器和寒邪凝结,当然是脏器阳虚而被寒所凝结了。一个是实热之证,一个就是个虚寒之证。一个是在脏,一个是在胸的阳,这是不同的。但是这两个症状都有疼痛,脏结也有点儿像结胸的症状。

从脉象来看,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邪气是由表经胸入里,寸脉是浮的,这个浮言其来路;关脉是沉的,沉者是水也。古人说脉有的时候是以脉代病理,代病机。如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脉里代病机。《伤寒论》、《金匮要略》论脉都有这样一个体裁。总之,结胸的脉是见沉的,底下就说得很具体了,为什么还加个寸脉浮?寸是主胸,邪从胸向里发展而来,热与水结了所以加上一个寸脉浮。主要是在关脉沉,脉沉而紧,这才是热与水结的实证。下边第135条结胸三证,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就具体化了。

开头说邪气从胸来,所以加上寸浮。何谓脏结?脏结的脉又是个什么脉?脏结的脉,因为也是太阳之邪误下之后,邪气由表入里,所以也带一个寸脉浮,寸脉浮是说它的来路。它的本质是什么?关脉小细沉紧,紧主寒结,小细就代表脏气的不足、正气虚衰。结胸关脉是沉紧的,是热与水结实证,脏结脉小细而沉紧,是正气不足、脏器虚寒。寸脉浮言其来路,都是由于误下之后,寒邪内结,一个是热,一个是寒,这是两个证脉上的不同了。

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还有。结胸为实证,胸中结硬,一般食欲不太好;而脏结是个虚寒性的病,所以它的饮食如故,饮食还没受到很太大的影响。结胸饮食不好,因为它有热,胸膈以上有热,热在上所以不乐意吃东西。结胸大便有点儿秘结,而脏结是个虚寒证,所以时时下利,时时刻刻的就要拉稀。这反映一个是虚寒凝结,一个是实热凝结,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从舌苔上看,是舌上白苔滑者难治。结胸舌头上发黄,热与水结有黄有热;脏结舌苔是舌上白苔,还很滑,反映阳气虚而阴寒凝结不化。寒邪凝结舌苔是白的,这是张仲景第一次论舌苔。反过来,结胸舌苔是白苔滑的吗?不是,是黄色而燥的舌苔。这个病难治,怎么难治?难治不等于不治,这个病还能治,但是比较困难,得费力量。因为它在里之阳不振,郁结之邪已深,就是从外边进来的凝结之邪已经很深了,深到什么程度?叫脏结,寒邪都结于五脏。这样,一个阳气不振。一个寒邪凝结又深,结邪非攻不去,寒邪的凝结非攻不去,而五脏又虚,又不可攻,故曰难治。

这一条是宾主的笔法,其实是论结胸的。何以见之?因为它底下就有结胸的治法了,有大陷胸汤啊,大陷胸丸等治法,脏结就不提了,没有什么治疗的方法,所以这一条的重点在论结胸。论结胸为什么把脏结给拉上?这好啊,这样写就比单纯写结胸意思更加突出,辨证观点就更加清晰,一有对比,才看出来寒、热、虚、实的特点。这叫假宾定主之法,用这个宾格来把主题的思想突出出来,是古代写文章的一种方法,问答式的。现在咱们学了《伤寒论》,它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学了三个法了。一个是条文式的,就是一条一条写的;一个是四言联句,四言一句话,四个字到底;再一个是问答的方法。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是一个以问答的口气来解释这个结胸证,他说,病有结胸,结胸者,实质是结于心下,而上及于胸膛,是这么一个病,什么结啊,水与热结,(后头有的)。那什么叫做藏结呢,就是脏器本身而有邪结,邪结于脏,就是结于内脏,谓之藏结。他说,病有这么两种,有结胸,有藏结,那是什么样子呢?他说,按则痛,按则痛指的心下,寸脉浮,关脉沉,他主要结在胸膈这个地方,尤其是心下部位,还是胃的部位,他在这块解释了,格阳在上,所以寸脉浮,我们人体大气都来源于胸膺,心肺所主的地方,这个上下的阻隔,所以这个阳气不得交于下,所以寸脉浮,关以下,所以沉,气不得往下走。我们前面讲的促脉,所以下之后脉浮者,不结胸者,此为郁结也,不是有那么一条么。这个促脉,就是寸脉浮,关以下沉,就是这个脉,这就叫结胸,这种脉加上按之痛,结胸证痛得相当厉害,要是重病不按也痛。

舌上白胎滑者,难治。这个藏结,跟结胸状差不多,也是拒按,按着也疼,但是它呢,藏结多阴证,少阳证,时时下利,这就是阴寒下利,寸脉浮,也是这样子,中有所结嘛,寸脉是浮,而关脉不但沉而且小细紧,小细言极虚,紧者言其寒所以关脉也指胃,就是说也影响到中气的虚衰,所以关脉小细沉紧。中气虚衰而且有寒,那么这个呢,叫做藏结,内脏发生问题了,邪结于藏,在这本书里,这个藏结大家都不能知道,据我的体会,恐怕说的是肝癌这一类的,我们课本后面就有。

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这种藏结,大概都是有寒有热之象,白胎滑,这个苔啊,舌有苔都是热象,但是滑,它是一个湿,那么,总是多湿多寒,而夹杂着有热,所以是白胎滑。那么这种是藏结也好,结胸也好,都得攻,那么如果是有虚,再有寒湿夹杂不能攻呢,所以一定是难治的。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

答:㈠辨识“结胸”的病变证机是痰饮内结,病以疼痛为主。㈡辨识“脏结”的病变证机是气血内结,病以痞塞为主。㈢辨治结胸与脏结,既有相同又能有不同,临证必须重视同中求异。

②怎样理解“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答:㈠辨识“结胸”证,尽管病变部位涉及到胸胁脘腹,但是以“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为基本要点。㈡辨识“按之痛”的病变证机是痰饮内结,经气阻塞不通。㈢辨识“寸脉浮,关脉沉”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脉以“寸脉浮,关脉沉”为主;二是辨脉或以浮为主,或以沉为主。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何谓脏结”?

答:㈠辨识“脏结”的病变证机是气血郁结,经脉不利,经气阻塞不通。㈡辨识“脏结”的病变部位,或是某1脏气血结如肿瘤,或是数脏气血结如肿瘤转移。

②怎样理解“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

答:㈠张仲景论“如结胸状”的目的是强调脏结证有类似结胸证,临证必须重视鉴别诊断。㈡辨识“饮食如故”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脏结尚未影响胃气,胃气通降正常;二是脏结证影响胃气通降,饮食异常经辨治后未能恢复正常,依然如故。㈢辨识“时时下利”的病变证机是脾气血结,脾气不能运化,水谷下泄;又根据张仲景论“时时下利”而推测“饮食如故”,可能是饮食异常依然如故而未恢复正常。㈣辨识“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的病变证机是正气虽结,但仍能抗邪则脉浮,又因气血内结,经脉不利,气血不畅,则脉小细沉紧。

③怎样理解“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答:㈠张仲景论“舌上白胎滑者”而强调脏结病变证机不仅气血结,而寒从内生,阳气不温,病至于此,多危重。㈡张仲景论“难治”而强调治疗脏结证,既要考虑治气血,又要考虑治寒结,决定治疗用药稍有偏差,即会导致病证发生变化而更加难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