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其人、其父母、其老师之谜│106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战国中期,儒家学派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亚圣”的孟子。

孟子是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人,所以对孟子的准确说法应该为姬姓,孟氏。

后来孟孙氏家道衰微,孟子的先祖于是从鲁国搬迁到了邹国,孟子出生地,是在邹国。所以孟子既可以说是鲁国人,也可以说是邹国人。

孟子,名柯。关于孟子的字,在汉代以前的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到了魏晋之后,开始记载为子舆(yú),或者子车(jū),也有记作子居的,存疑,待考。

孟子的生卒年,史书上多没有明确记载或记载不详,所以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按照孟氏家谱记载,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nǎn)王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寿活84岁。目前来看,这个说法是最具权威性的。

关于孟子的父亲,现存史料中提及的很少,相传其名为激,字公宜。有史料记载孟子的父亲在孟子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说孟子的成长环境和孔子非常类似,基本上属于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也有说法是孟子的父亲健在,只是为了生活忙碌奔波,资料较少。

不过,孟子的父亲去世较早是确实的。从《孟子·梁惠王》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可以得出,在孟子比较年轻,家里很贫穷的时候,孟子的父亲就去世了。

孟子的母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母亲。不过资料记载其姓氏有分歧,有的说是姓仉(zhǎng),也有说姓李。

关于孟母,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和“子不学,断机杼”了。

这里“三迁”的“三”,在古文中一般表示多数的意思,不一定是确指数字“三”。就是说孟母为了教育好小孟子,给他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多次搬家。“孟母三迁”的故事典出汉朝刘向所著的《列女传》一书。

孟子在小的时候,家住在坟墓区附近。小孟子看到别人送葬、挖坟、祭拜之类的,觉得好玩,就学着人家办理丧事的样子,当游戏玩。孟母觉得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于是将家搬到了集市旁边。小孟子又觉得做买卖吆喝、屠宰之类的事情很有趣,于是又学起这些。孟母一看,也不行,又将家搬到了学校附近。于是小孟子跟着学校里的哥哥们学习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而且很喜欢读书。孟母非常高兴,认为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定居下来。

可见,从孟母那个时代就知道,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不过,幸亏那时候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否则,以孟子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搬不起啊!

我国古代的蒙童启蒙读物《三字经》里提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其中,“昔孟母,择邻处”,指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子不学,断机杼”,则讲的是孟母教育孟子读书要坚持的故事。

孟子开始上学后,对读书很有兴趣,不过时间一长就有点厌烦了,于是经常偷懒、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当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将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剪断。孟子吓坏了,要知道,娘两个的生活,几乎都靠着孟母织布来维持啊。而母亲这一剪刀,好几天的心血就白费了。震惊中的孟子,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这样做。

孟母教育孟子,学习就像织布一样,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现在布被从中间剪断了,这块布就废掉了,没用了。你贪玩逃学,那么怎么能学到知识,成为有用之才呢?应该是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孟母用实际行动给孟子心目中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从此,孟子一心苦读,终成大家。可以说,孟子的成就,和孟母的用心教导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孟子的老师又是何人呢?也有争议。

汉朝的刘向在《列女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孟子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名儒。”子思子是孔子的孙子,生卒年为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所以这里的时间对不上,因为按照孟氏家族的族谱记载,孟子生于公元前372,也就是子思子死后差不多30年,孟子才出生。所以子思子不可能是孟子的老师。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这种说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这个门人到底是谁,是哪一代门人,还是不清楚。

那么孟子自己呢?孟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直接提到自己的老师是谁,但是在《孟子·离娄》章中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意思就是,孟子很遗憾,没能成为孔子的门徒,自己是向很多贤人学习的。用现代语言就是,孟子是靠自己学习前辈先贤的知识成才的。

同时,我们从《孟子》一书中可以看出,孟子十分崇拜孔子,所以这里的“私淑弟子”,应该是孟子自称为孔子的“私淑弟子”。同时,孟子还集各贤人之所长,丰富和提高自己,最终成为和孔子并称的“亚圣”。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