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最大的黑锅之一:焚诗书│207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有褒有贬。褒扬的,赞其为千古一帝,贬低的,骂其为万古暴君。尤其是在“焚书坑儒”这件事上,很多史料典籍中更是把嬴政这位始皇帝,写成了历史罪人。

其实,即使按照儒家学者为主体写就的史书来看,秦始皇焚书坑儒也并不是人们简单理解的那样。

而且,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

焚书,发生在公元前213年。

事情发生在一次秦始皇大宴群臣的宴会上。当时有一个博士,原来是齐国人,名字叫淳于越,给秦始皇提了一个建议。

这里的博士,是秦汉时期的一个官职名称,负责掌管书籍文典,一般担任博士的都是饱学之士。

这位淳于越博士认为,秦始皇现在这样实行郡县制不对,应该效仿夏、商、周代的前辈先贤,实行分封制。淳于越博士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意思就是所有的事情必须效法古人,凡是不效法古人的,都是错误的。

秦始皇就让手下其他大臣也发表一下看法。

丞相李斯当即站出来表示反对。

其实,这个问题,在秦国朝堂之上,早就有过大规模的辩论,那就是当年商鞅变法的时候,已经讨论过孰是孰非,并且,已经有了正确的决议。不然,也没有秦国的今天。

这里的淳于越博士,不过是炒冷饭而已。

而和商鞅一脉相承的李斯,当然不可能同意这种悖论。

李斯认为,古人的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也都是适应当时的发展。现在,时代已经又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古人的制度。

而且,正因为分封制,才使国家出现大量诸侯。而诸侯并起,战乱不止,使得大家思想混乱。大家都只知道自己私下学到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导致国家更加混乱不堪。

而现在国家统一,天下平定,所有法令出自皇帝陛下一个人。这时候,所有人应该做的是,百姓在家安居乐业,专注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学习法令刑禁,辅助皇帝和官吏治理好国家。

可是现在的私学也好,儒生们也好,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是不允许的。

李斯建议秦始皇,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典籍,其他国家的史书典籍全部烧毁。以三十天为期限,将天下所有私人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部上缴,集中烧毁。

超过这个时间,却不将手中藏有的这些书上缴的,脸上刺字,发配边疆。以后再有胆敢议论这些《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等所焚毁之书的,处以死刑,借古讽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情况,却不加以惩罚、不上报的,以同罪论处。

但是,李斯同时建议,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不在取缔范围之内。另外,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去向各级官吏学习,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焚书的行为,是由淳于越错误的提议作为导火索,由李斯正面提出,然后秦始皇同意的。就是说,应该是秦始皇就事论事的决定,而不是蓄谋已久的行为。当然,也可能是秦始皇和李斯早就商量好的,只是等到了这个机会而已。不过,以秦始皇刚愎的性格和绝对的权威性来说,应该不需要这么处心积虑。

其次,秦始皇并没有什么书都烧掉,在保留了以秦国角度记载的史书典籍之外,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也都保留了下来。

第三,秦始皇焚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毁灭文化,而是为了统一文化,统一思想,防止六国的复辟。

从客观上来说,秦始皇焚书的做法,当然是为了愚民,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一下,春秋战国纷争已久,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站在当时的立场,这样做也是必然之举。

当然,这里也真实的反映出,秦法确实苛刻,甚至残暴。违反命令,不上缴书籍的,刺字发配,甚至抄家灭族啊。

秦始皇这样做,抛开历史局限性来看,对后世最大的、最恶劣的影响,应该是正式打开了“文字狱”这个罪恶的魔盒。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待的话,将秦始皇冠之以任何罪名,都是轻的。

当然,即使秦始皇没有打开这个罪恶的盒子,也还是会有其他汉始皇、唐始皇、宋始皇之类的君主打开。无他,上位者认为需要而已。

那么,李斯为什么要跳出来做这个“恶人”呢?从李斯的角度考虑的话,恐怕李斯的目的是希望借此,确立法家思想正统的地位,彻底压制甚至消灭其他诸子百家思想,使法家思想永远在朝堂之上占据至尊地位。

这里李斯的做法,和汉代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管是原理上还是作用上,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儒家的做法相比较法家而言,温和了一些而已。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会这么痛快的同意呢?那是因为李斯的这个建议,正好符合秦始皇的想法和性格。

于是,焚书行动,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展开了。而且,荼毒了几千年。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传奇吕不韦之是非功过│169

楚幽王是春申君的儿子吗?│175

长平之战,赵国为什么不启用李牧?│180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