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三国时期剪发的重要作用│535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战胜蜀汉大军之后,品尝到胜利果实的魏明帝曹睿,开始变得雄心勃勃起来。既然蜀汉大军就那么回事,没什么可怕的,吴国的军队估计也强不到哪去。由此看来,我也可以主动进攻啊,凭什么只能你们来打我,这次,该轮到我去打你们了。

但是,先打谁呢?

曹睿召来司马懿商量。

司马懿建议,应该先攻打江东的孙权。司马懿提出,大凡攻击敌人,应该扼其咽喉攻其腹心,而江东的咽喉和腹心之地就是夏口和东关。我们应该派陆军佯做进攻皖城(不是曹魏所属的宛城),吸引孙权的注意力,让孙权感觉到威胁,派兵增援,然后派水军趁江东兵力空虚的机会,攻取夏口,打江东一个措手不及,必然可以取得大胜。

曹睿同意了,并且完善了司马懿的计划。

曹睿派出三路大军:一路由大司马、征东大将军曹休率领,佯攻皖城;一路由豫州刺史贾逵率领,从西阳出发,进攻东关;另一路由司马懿率领,进攻江陵。当然,司马懿这路人马,应该最后发动,等前面两路军队,将江东的兵力牢牢吸引住之后再发动致命一击。

就在此时,曹休突然接到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的书信。在信中,周鲂先是大大夸赞了一番曹魏是国家的真正统治者,随后表示,自己在江东受到迫害,已经快活不下去了,愿意弃暗投明,投降魏国,并表示,自己愿意做内应,只要曹魏大军前来,自己愿意和曹魏大军一起,里应外合,将整个鄱阳郡双手奉献给曹魏。

周鲂这封信写的是有理有据,情真意切,怎么看怎么像是发自肺腑。而且,最后,周鲂还要求,为了成功,为了拉拢手下人,曹魏一方必须提供将军、侯爵及中低级职位的印信等物品若干,以及曹魏的旗帜等必须物品。

另外在信中,周鲂还再三要求曹休,事发之前一定保密,并要求曹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前来,不然一旦被江东发觉,自己所有的布置就都毁于一旦,自己也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江东君臣又一次实施的诈降计而已。

为了让这次表演更具迷惑效果,孙权多次派人带着自己的诏书,大庭广众之下责问周鲂。最后,被逼无奈,周鲂剪下自己的头发以谢罪。

要知道,中国古代一直以孝道治天下,孝顺自己的父母,被视为人生第一准则,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就是说,包括头发在内,自己身上所有部分,都不是可以随意处理的。所以才有曹孟德割发代首的典故,这里头发代表的就是自己的人头了。古代很多时候,髡刑作为正式刑罚之一,就是剃掉犯人全部或者部分头发、胡须,以示羞辱的刑罚。

所以这里周鲂的剪发,就相当于和诈降计配套的苦肉计了。

曹休一见周鲂的信件,当然大喜过望。尤其是在听到周鲂被责难到不得不当众剪掉自己的头发时,更是当即就确信周鲂是真心投降了。

看来在古代理个发,简直比对天发誓,什么天打雷劈的效果都要好啊。

此时的曹休,立刻派人联系另一路进兵的贾逵,让贾逵率领大军,迅速向自己这一方向而来,接应自己,同时,因为周鲂催促的急切,曹休又贪功心盛,所以曹休并没有等待贾逵的军马,而是自己率领十万大军,带着一应的军需物资,浩浩荡荡向皖城方向杀来。

这里的曹休,已经改变了最早的战略目标。在曹休的心中,自己这一路人马,已经变成了主攻部队了,由虚攻皖城改成要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整个鄱阳郡,并趁机进兵江东了。曹休美滋滋的梦想着,说不定,由于自己这次进兵,一举灭亡东吴,也未为可知啊。

当然,梦醒时分的曹休惊愕的发现,自己一头撞进了吴军的天罗地网之中。

见周鲂的诈降计生效,曹休已经步入圈套,孙权命令陆逊为大都督,率领大军,在周鲂的配合下,迎战曹魏大军。

吴军军马大规模调动,当然被曹休得到了消息。曹休也明白自己上当了。这时的曹休,如果当机立断迅速退兵的话,虽然江东军不可能放这只已经到嘴边鸭子轻易飞走,但是曹休也未尝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最起码,如果采取的补救措施得当的话,损失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发觉上当的曹休,恼羞成怒,认为自己手下兵多将广,即使被骗,也应该能打败吴军,挽回自己丢了的面子。于是,曹休不但没有退兵,反而在石亭之地,摆开阵势,准备与吴军大战一场。

准备充足的吴军,一上来就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陆逊兵分三路,自己亲自统率中军,让朱桓、全琮为左右翼,各自率领三万大军,一起向曹魏军进攻。

同时,周鲂也率军从侧翼,杀向曹魏大军。

面对吴军猛烈的进攻,曹魏军的阵势很快被打得分崩离析,继而陷入溃败,士卒四散奔逃。

吴军趁胜追击,追亡逐北,一直追到夹石。

到了夹石,并不是曹魏军逃离了吴军的追击,或者吴军掌得胜鼓回师了,而是曹魏军被早有准备的吴军彻底切断了退路,被困夹石,跑不了了。

至此,曹魏军被吴军斩杀者,已经超过万人,军械辎重等物资更是几乎全部落入吴军手中。

剩下的曹魏军人数虽然还不少,但都狼狈不堪,军心慌乱,根本不是吴军的对手。

就在曹休眼见陷入绝境之时,贾逵的救兵终于到了。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