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病因学4:寒邪

 心戒定慧 2022-07-26 发布于河北

​​外寒

自然界中,我们用温度来标示寒热,温度低为寒,温度高为热。对人体来说,能让人体感受到冷的因素都属寒

寒为阴邪,属水,性冷伤人体阳气,主收缩。凡人体接触以后,具有“致冷、收缩”效应的因素,都可称为寒邪,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因素。

外寒侵袭机体,受邪的部位会收缩,严重的收缩就是痉挛,出现疼痛,长期的收缩,该部位就会出现局部气血阻滞,甚至形成淤血、顽痰,更加痹阻不通,不通则痛。

寒邪侵袭体表,体表的阳气受伤,出现恶寒。体表肌肤收缩,出现身体酸痛不适。皮肤及皮下血管收缩,皮肤的散热功能就会受到抑制,不容易出汗,所以风寒感冒多无汗。人体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温,是因为体内的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散热系统,皮肤的散热功能受到抑制,人体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在体内聚集,体温就会升高。寒邪收缩头面部,导致鼻子部位气血循环不好,鼻粘膜充血水肿,就会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侵袭体表,正气不能抵御,寒邪进一步向里入侵,首先就是侵犯肺脏。肺脏受寒收缩,不能正常向外宣发,可出现咳喘等症。这就是风寒感冒的人体所发生的变化。

寒邪也可以直接侵袭机体的局部。如寒邪直中肠胃,胃肠受寒就会开始收缩,可见脘腹冷痛,甚则痉挛。胃肠始受寒邪,正气受寒邪压制,奋起反抗,胃肠蠕动加快,就会出现呕吐或腹泻;若寒邪彻底战胜正气,正气不再做抵抗,则肠胃蠕动减慢,会出现顽固性便秘。寒邪直接侵袭肌表关节,该处气血不通,可见关节疼痛。

很多中医书籍里都有“寒邪入里化热”的说法,但都没解释其中机理。实际上,寒邪入里化热是因为寒邪束于外,机体自身产生的热量不能顺利散发出来,在体内聚集,体内开始出现热象,此时为表寒里热;随着机体因为寒邪的侵袭而调动御寒机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来驱除寒邪,当机体御寒机制完全冲破了寒邪的束缚,就会变成表里皆热高热汗出的阳明证。“寒邪入热”并非原来的寒邪进入到体内就改变了自身的性质,变成了热邪。

内寒

内寒:是指机体自身的产热能力不足,出现肌体不温、畏寒喜热、肌体组织因失去温养而出现收缩拘紧僵硬疼痛等寒性现象

内寒是机体阳虚不能制约阴而生寒。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因外感阴邪损伤了阳气;或因久病消耗以致阳虚。

人体阳气皆根于命门之火,由肝木升发而生心火,从而温煦全身。内寒之人,必然是这三个环节中出了问题。

内寒和外寒的关系:外寒伤人阳气,若机体阳气损伤不能自恢复,就会变成阳虚而生内寒;阳虚内寒之人,又更容易感染外寒。因此,临床上的病人一般都是内寒和外寒兼有。

治外寒是发散寒邪,治内寒是温补阳气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