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也“吸猫”!丹青墨色中“猫”还有这样的寓意

 叶子图书馆 2022-07-26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在猫奴与日俱增的时代,家猫的数量在各位铲屎官的偏爱下“野蛮生长”。据统计,2019年仅在中国宠物猫的数量就达到了4412万只,养猫用户的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年8%以上。

但“吸猫”的潮流并不只盛行于当今,古人对猫的痴迷程度丝毫不逊于我们。现代人炫猫,用相机记录猫的灵动可爱;古人晒猫,用丹青捕捉猫的娇憨呆萌,猫咪的“万般风情”“千种寓意”也在这丹青墨色中可得一览。

扑蝶祝寿

图片

明  孙克弘《耄耋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吉祥物的产生都源自相似的发音,如“太平有象”中的“象”正是因为谐音“祥”,被视为吉祥太平的象征。同样的,猫谐音“耄”,《诗经·大雅·板》中有“匪我言耄”“亦聿既耄”,猫也就象征着五福之首的长寿。以猫寓长寿,选取猫作为吉祥物或与其它吉祥元素共同入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固定主题。

提到“耄”字,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耄耋”一词,“耄”字已然与猫紧密联系,那“耋”字呢?美丽绚烂的蝶正与“耋”同音。“猫蝶”既与“耄耋”谐音,猫与蝴蝶也就常常共同出现在画中,寓意着“耄耋之寿”,成为一种绵绵不息的绘画题材。

明代孙克弘的《耄耋图》就是这样一幅显示长寿的寓意画。画中一只猫仰头注视着在空中翩迁起舞的蝴蝶,双目炯炯、蓄势待发,意欲捕捉。除了猫和蝴蝶外,画面中再无其他事物,猫与蝴蝶一下一上、一静一动,别有情趣。

戏花为贵

图片

清   蒋廷锡《花猫图轴》

除了寓意长寿外,猫还是富贵的象征。人类最初饲养猫是为了捕鼠护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文人、富贵之家,猫的这一作用逐渐弱化,更多地是向保护书籍、丝织绣品方向发展,拥有众多藏书的陆游就曾写道“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猫作为宠物多出现在文人、富贵家庭这种刻板印象在人们心中不断加深,饲养猫作为宠物也就成为了富贵闲庭生活的象征。有趣的是,在中国第一部关于猫的著作——《相猫经》中,还记载了不同花色猫咪的“富贵值”:“纯白而尾独纯黑,额上一团黑色,名'挂印拖枪’,又名'印星猫’,人家得此以为贵”;“若通身白而尾独黄者,名'金簪插银瓶’……谓得此猫者,家业日盛”。

在显示富贵吉祥的画中,一般是以“四时好”(《相猫经》中将纯色的猫通称为“四时好”)、“金簪银瓶”等珍稀品种的猫入画,再配以牡丹、菊花等吉祥元素作为背景。

图片

民国   张晖《双猫牡丹图轴》局部

成都博物馆藏清蒋廷锡的《花猫图轴》,画面上方绘有一簇牡丹,花朵葳蕤生辉、明艳照人;枝叶扶疏、舒展自然。左下方则斜伸出兰花几支,旁边一只调皮的白猫抬头望着,一口咬住它头上一支兰花的茎叶,灵动之气油然而生。画中通身纯白的猫正是“四时好”中的“玉猫”(也称之为“雪猫”)。除了这幅画外,成博以猫和牡丹为主要元素构图的藏品还有民国张晖的《双猫牡丹图轴》。

图片

古人和我们一样都对猫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猫咪的憨态可掬、天真可爱、矫捷灵动都直击我们的萌点,和猫咪相处的美好想必是每一个有猫的人深藏在内心、不愿遗忘的幸福记忆。古灯画卷、诗词歌赋中猫咪“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的日常片段能够证明,可爱的精灵曾来到过我们身边。

图片

立足览天下

成都博物馆

文:刘易

校稿:刘秋佚

审稿:黄晓枫

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