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门子SCL编程实例——选择排序算法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22-07-27 发布于上海

前面的文章我们介绍了冒泡排序算法(西门子SCL编程实例——冒泡排序算法(更新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介绍下选择排序算法。

图片

选择排序算法包括升序和降序两种方式,其基本思路如下:

  • 如果是升序排列,则第一轮从数据源中找到最小值排在第一位,第二轮从剩下的数据中寻找最小值排在第二位,第三轮在再从剩下的数据中寻找最小值排在第三位。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据遍历完毕;

  • 如果是降序排列,则第一轮从数据源中找到最大值排在第一位,第二轮从剩下的数据中寻找最大值排在第二位,第三轮在再从剩下的数据中寻找最大值排在第三位。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据遍历完毕;

下面来介绍SCL语言实现的选择排序代码。

在博途环境下新建函数块FB5013_SelectionSort,声明变量如下:

图片

其中:

  • enable:使能排序,内部上升沿检测;

  • mode:排序方式,0=升序,1=降序;

  • LBound:数组下限;

  • UBound:数组上限;

  • arraySort:排序的数据源,不定长数组;

代码如下:

图片

使用之前介绍的文章《西门子SCL编程实例——产生随机数的算法》生成随机数并存放到测试数据块DB200中,OB1代码如下:

图片

测试结果如下:

图片

这段代码我测试过多次,包括不同的数组上、下限及升序和降序。关于函数块RandomTest,请看之前的几篇文章介绍。

选择排序中有两种动作:比较和交换。比较是所有数据之间,而交换则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发生。假设数组有n个元素,则交换操作次数介于0~(n-1)之间。最好情况是源数据为有序且同序,这种情况交换0次;最坏情况交换n-1次;若源数据有序且为逆序,则交换n/2次。通常来说,选择排序交换的次数比冒泡排序少,而交换数据是耗费CPU时间的,因此当n值较小时,选择排序比冒泡排序要快。

关于选择排序算法就先介绍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讨论。更多内容请看SCL教程合集。

我的书《西门子S7-1200/1500 PLC SCL语言编程》比较详细的介绍了SCL的编程,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或者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