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文兴|忠孝典范的太守故里:南乡洋渚上村

 安福县南乡风物 2022-07-27 发布于广西

忠孝典范的太守故里

----记安福南乡洋渚上村

作者刘文兴,男,八九年到南京求学,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工作至今,离开家乡已有三十年之余。成稿得到彭竞华老师指导,部分图片由堂侄育文提供,一并谢忱。


一、 地理位置

赣中西部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系陈山余脉的两侧发源出陈山河与潭源溪。两条河溪的常年流经和日夜灌溉,使山脚下的千余亩耕地变得十分肥沃。我的故乡就位于由陈山河与潭源溪塑造而成的冲积洲上。当时洋荆茂盛,渚野沃土,取名洋渚上。四周群山环绕,青峦叠嶂,满目葱茏。

村北可望上高洲,冬天可见水渠边的油榨房水车上下翻滚。村东紧邻沃溪、经陈山河上的下里洲桥与嘉溪、沛溪相连,桥两边的近鹤林和油榨磨坊近在咫尺。村南后背垅紧邻槎昌,由常年守护平安的庵里为界,再经枧头可至安永公路和乡府。村西北由村前的水泥桥直通下高洲,与将军山和九里十八坡遥遥相望。

二、 村庄风貌

1、串珠的项链

上善若水,洋渚上临水而居。村后陈山河道的古河床改造成的头塘(湖沿塘)、瓦瓷塘、菜塘、长塘和后塘,常年有陈山河的活水引入,最终汇入潭源溪(玉带,下同)。加上村前的玉塘和圆塘,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散落到了人间,镶嵌在村落的周围。而蜿蜒流经村落的潭源溪和陈山河如多色彩带,串连起这七颗耀眼的星星,飘逸在村外空阔的田野里。因此,洋渚上的项颈上好似戴上了一串串珠的项链。“七口塘池如北斗熠熠生辉,两条溪河似蛟龙蜿流至此”是对其地貌特征形象描述[1]。

2、参天古木

将军山的高耸古松见证过彝公荣归故里的恢宏场面,似乎向我们诉说将军扼守京畿护城卫国的历史。九里十八坡满眼滴翠的山峦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仅给洋渚上刘氏子孙的生存提供了护佑的天然屏障,而且为我们生产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在春节和清明节中祭奠先人时,不忘自己的来时和归宿,珍惜当下,将洋渚上耕读、忠厚和孝亲的家风传承和发扬好。村后一高一低的矮山密植了樟松柏柳等树木,一年四季满目葱茏。潭源溪穿旁而过的村西侧筑有两道防风防洪固沙的河堤。其中靠近宗祠的内堤上的几棵古樟古老参天。加上村子周围的七口池塘、二条河溪,这给洋渚上绘就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三面环水倒影婆娑风景入画,两堤厚植苍樟翠柏庇护有佳”是对我村落的具体描绘!

3、坊门、刘氏祠和明清民屋

3.1坊门  进村参观,首先要过坊门。抬眼看到的即是“名科纶经”的横批,接着分别是“溯当年身居龙章兵科骀荣芙品侠;看臾日门高驷马英堂青瑱舊规横”和“诗经千载经纶事;岂为功名始读书”的两幅对联。拾步跨入坊门,回眸就是“后代更新”的横批和“门第亘春秋;科名光史册”的对联。坊门是纪念开基祖彝公而建,同时有抚今追昔,不忘祖训,继往开来之意。

3.2洋渚上刘氏祠  洋渚上宗祠位于村西北角,坐南朝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上方的“洋渚上刘氏祠”六个鎏金大字,然后是一副“夏樽商卤周鼎秦斤稽占世千余岁;马史班书韩文杜律传宗八十九家”对联分布正门两侧,将源远流长的刘氏作了高度概括。宗祠为三进式建筑。一进除大门外,还有两个侧门,门墩都是大理石材料。二进有天井,两边是回廊,能摆宴席数十桌。三进是正厅,内有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刘氏子孙敬拜。老宗祠年久失修,后两进我在家时就已倒塌,但儿时的记忆犹新(例如,玩躲猫猫游戏的兴奋心情和看到空置的漆黑棺木的心有余悸)。现在的新祠是在原址上改建的,虽为二进式构造,但填高有五步石阶的地基,门前还增设了一对石麒麟守护,更显恢弘端庄。

除了坊门和刘氏祠外,值得参观的就是明清民屋的三巷分布特点和庐陵建筑风格的知县民屋。

3.3三巷分布特点  旧民屋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属典型的庐陵民居。目前保存完好不下十余栋,分布在坊门巷、中巷和喇叭巷之间。村西侧前宽后窄的喇叭巷寓意招财进宝。从村前贯穿到村后形成的中巷,步行其间,能看到第一排房屋带前院,最后一排的带后院,而中间排的既没前园又无后院,而同排之间的房屋是肩并肩地对齐着。不仅如此,房屋在建造高度上都有规定。前排的房子不能超过后排的房子;同排间东边的房子不能超过西边的房子。遵循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利于采光,还可能讲究与村前最西侧的宗祠有关。老民居内的巷道都是鹅卵石铺就而成,而巷道的两侧用特制的青砖砌有排水沟,收集下雨时屋檐流下的雨水,同时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自然地势有利于村子里的雨水及时排出。

3.4知县民居   知县文均公的民居,青砖黛瓦、马头墙和人字形屋顶的庐陵建筑风格。三间一席,除主栋外,还带有侧厢和后厢,增加了房屋七八间。面砖到栋,砖瓦是利用特殊的粘土做成坯,然后用燃值高的松材在窑內烧制而成。据说房屋建在沙洲边上,当年地基打了足有半栋屋高,是用耐水侵蚀的松木做基桩,花费了不少银子才建造而成,非寻常家庭所能承受。正门朝向是坐西朝东,与众不同。紧临月塘一侧,建有一个大屏风墙,除护佑家人出入平安外,如果天公作美和时运相济,还能看见“鱼在壁上照、屋在水中留”的独特景观。

三、 历史溯源

洋渚上刘氏属于安成前溪刘氏。据《前溪刘氏宗谱》记载,一世祖庄为前溪刘氏开基祖,世居抚州宜黄县。二世祖埊为南唐吉州长史迎评事,接已休唐陕州大理寺四评事的父(始祖庄)卜居移養於安成(安福)前溪。二十六世祖彝,字敦伦,号墨坡,娶旷氏(注:现为邻村下高洲旷家),子二:正、玉。二十七世祖玉为彝次子,宏治元年(1488年)承父志遂拓基龙溪,为龙溪派祖。因为龙溪三面环水,犹如一叶木舟停泊陈山河边,常年受到洪水的侵扰,所以在村后和村西边进行了防风防涝的固堤,同时考虑龙溪村名与主水的天龙和主宰黎民百姓命运的皇帝存在犯忌,结合村落当时洋荆茂盛,渚野沃土的地貌特征,遂改名为洋渚上。因此,彝公为洋渚上刘氏先祖,玉公为洋渚上刘氏始祖。

洋渚上刘氏发支最快,目前有400余人。前溪刘氏总谱上龙溪派(洋渚上)刘氏为中和堂,后分宝勒堂、恕成堂和少英会三支,发支快的少英会又分成庆远堂、敬思堂、永思堂、好古堂、仰华堂和淑德堂,其中最后两堂的子孙目前已发支到四十七世。

四、 彝公其人其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晋国介子推无愧是忠国孝亲的典范,而洋渚上刘氏先祖的彝公,也可谓忠孝两全的楷模。

1、清贫太守

刘彝,字敦伦,南乡洋溪人。景泰二年辛未科柯潜榜进士(注:1451年),授兵科给事中。天顺初,石亨专政,或讽以往谒,则卿佐可立致,彝曰:“吾人立身行己,自有法度,子毋乃谓冰山可恃乎。”未几,石果败。出守广平,务为仁爱,尤加意学校。卒于官,至无以备殓,府判萧瀚经纪之,丧始得还,时号清贫太守(见《同治安福县志》卷八、卷一〇)。葬于洋溪后山月形的祖坟上。其墓在金彭公路改扩建时几近被毁,但经洋渚上刘氏后裔及时制止和上访,才幸免于难。目前其墓紧邻公路,墓碑完整、墓文清晰。每逢春节和清明时节,洋溪和洋渚上刘氏后裔带着香纸、鞭炮和三牲祭品,纷纷前来敬拜。

2、承志肇基

次子玉继承先考彝公遗志,为孝亲好先妣的年迈父母与亲戚,以及管理好九里十八坡的祖业,必须克服陈山河(尤其在洪水汛期)的天堑阻隔,于宏治元年拓基到对岸的龙溪。其承志孝亲肇基的故事,被刘氏后人传颂。有春联“玉公承志肇基龙溪德高望重千古流芳,刘氏忠厚耕读传家枝繁叶茂万代常青”为证。

3、将军山的来历

眺望西北,可见将军山,与洋渚上呈倚角之势。山体呈内凹的“U”型,两边是小山坡,左低右高,由稍低的山脊相连。中间是凹型,前低后高,地势缓慢上升,一块500-600平方米的平地镶入其中,适合安营扎寨。山上山下,可见合抱之围的劲松,高耸入云,华盖如樟。结合洋渚上坊门的“溯当年身居龙章兵科骀荣芙品侠;看臾日门高驷马英堂青瑱舊规横。”的对联,可以想象当年彝公省亲时荣归故里,山上旌旗猎猎,山下人欢马笑的宏大场景。

4、九里十八坡

过了将军山,要去九里十八坡就不远了。顾名思义,九里十八坡就是山峦相连、路长坡多。它是我村的祖山,也是我村的祖坟所在地。山上有各种灌木丛林、荆棘杂草,还有珍禽野兽、虫蛇蝶蜂等。这既是洋渚上人赖以生活的家园,也是自然界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洋渚上曾与下高洲有过九里十八坡的地界之争[2],从侧面反映出彝公夫妻俩的孝亲行为,感动了知书达理的旷氏父母,才作出了对女儿女婿的慷慨回报。因此,对双方后人来说,更增添了耕读、忠厚和孝亲传家的现实意义。

五、魂牵梦绕的山村胜景

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不大的地方,坐落在武功山系的陈山余脉脚下,是生我养我的洋渚上。这里群山环绕,近有将军山,远有金链山。这里村前村后畴田肥沃,金秋时节稻浪飘香。晨曦中,雄鸡唱白,屋顶升起袅袅炊烟。骄阳下,庄稼人扶犁把耙,在牛的牵引下辛勤劳作。晚霞映红天际,渔翁摇舟放钓。暮鼓夜色中,天上繁星点点,村里时有犬吠。“青峦沃野溪洲塘池炊烟人家山村胜景尽收眼底,林鸟草虫牧笛渔歌泥燕归巢万籁妙音萦绕耳际”是对小村庄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一切都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颇具动感的山村胜景!也让我时常魂牵梦绕!

[1] 玉带、玉塘为纪念洋渚上刘氏始祖玉公而命名。

[2] 九里十八坡地界之争: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下高洲有山界纠纷,差点械斗出行,后因我村有地契和家谱证据而告终,而下高洲祖辈口授的说辞不能作为评判的依据。即不识字的母亲给前来孝亲的女儿做回礼时,用地契包裹了茶叶,从此地契落到了洋渚上。


      这是关于地方乡土文化的公众号平台,旨在收集整理乡土风物,传播分享地方文化,推送乡贤乡友作品。也为地方乡土文明的延续保存一点记忆......欢迎分享及转发,传播地方文化,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关于地方乡土的美图美文或安福本土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好去处,可发送至我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在平台上推送与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