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性“事故多发地段”——前列腺,如何保护?

 茂林之家 2022-07-27 发布于湖南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为男性的主要附属性腺,它虽然只有核桃大小,但它在男性生殖繁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产生前列腺液,帮助排精。但前列腺也是男性的“事故多发地段”,在不同年龄段会发生不同的前列腺疾病。

男性“事故多发地段”

据中华医学会研究资料显示,20~40岁是前列腺炎的高发年龄段。据统计,医院中因前列腺炎而就诊的人数约占男性患者的25%~30%。那是因为青壮年时期是男性性功能旺盛期,性活动频繁,在性兴奋的刺激下易导致前列腺的反复充血,诱发炎症。

据统计,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性交者,急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高达98.7%。另外,青壮年时期也是前列腺分泌最旺盛的时期,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病原体就易进入前列腺,形成炎症。前列腺炎患者中大部分属于慢性,其症状复杂,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细菌往往难以被彻底杀灭,常“死灰复燃”。

还有一部分前列腺炎属于无菌性,如果采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将成为乱用抗生素的“受害者”,久治不愈。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4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慢性疾病。其组织学发病率50岁为50%,60岁为60%,70岁为70%,80岁以上则由80%逐渐达到100%。进入中年以后,男子随着年龄增加,睾丸功能逐渐衰退,体内的性激素代谢出现紊乱,前列腺因此发生增生肥大,质地变硬。其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严重时还会引起急性尿潴留。

另一种老年常见病为前列腺癌。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前列腺癌病例,95%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良性前列腺增生不会引起前列腺癌,但两者可并存。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症状,即使有所不适,也不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因此,凡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做一次直肠指检,这对于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无菌性与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分为无菌性前列腺炎和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有菌还是无菌,必须对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以便准确判断。

患者先到当地医院的泌尿外科或男科,做前列腺按摩。医师的食指插入患者的肛门内进行前列腺挤压按摩,然后从患者的尿道外口流出透明无色的液体,这就是前列腺液。

将前列腺液放在玻片上,然后送检查,做前列腺液的细菌培养。如果前列腺液内有细菌可判定为有菌性前列腺炎,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没有细菌生长,则可判定为无菌性前列腺炎。

所谓无菌性前列腺炎,指的是做检查找不到前列腺中有病原体感染。大多数前列腺炎患者属于无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率明显比细菌性前列腺炎高。

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目前尚无一致性意见,主要包括夫妻长期分居、盆腔充血、性交中断、过度手淫、长途骑自行车或久坐工作均为发病因素。据相关文献报道,滴虫、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隐球菌等被认为与此病有关。

无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过程多为慢性,炎症反应比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局限且不明显,突出表现是腺泡内及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区域性淋巴细胞集聚,腺叶中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肛门指诊时可触及前列腺腺体呈柔韧感,如前列腺纤维变性,腺体可萎缩,且可延至后尿道,使膀胱颈硬化。

无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细菌性前列腺炎相类似,但不同的是,没有反复的尿道感染病史,常可有前列腺液自尿道口溢出。

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较饱满,质感稍软,可有轻度压痛。体检与临床症状不一定相符合,前列腺液细菌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

不要小看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国外发病年龄要早一些,一般在40岁以上,而国内统计大约在50岁以后,其中出现症状的占10%左右。

男人到50岁以后进入更年期,睾丸开始变化,男性激素的水平也随着睾丸的变化忽高忽低,失去平衡,使前列腺不断地受到刺激,出现增生,这就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原因。

前列腺增生如果是向尿道周围发展,问题还不大,如突向膀胱颈部,就会出现严重症状。患者一般早期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夜里更为明显。再次排尿往往都排不干净,留有残余尿液,可导致膀胱颈部充血水肿,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排出的尿线纤细、分叉,有时尿不成线,滴沥而出,去厕所要等半分钟到一分钟才能尿出。

到了后期,如果残余尿的量与正常的膀胱容量相等时,当听到流水声或因其他刺激引起反射时,如受凉憋尿、过度劳累等,就会自动溢出尿液,以至出现梗阻现象,完全失去自动排尿的能力,称作“尿潴留”。

前列腺炎常常合并性功能障碍

虽然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病,但有不少前列腺炎患者合并有性功能障得,如阳痿、早泄等,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何前列腺炎疾病会合并性功能障碍?

前列腺炎分为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在演变过程中,其组织学改变往往会影响到支配性功能的血管与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变化,从而导致男子性功能障碍,出现阳痿、早泄、性欲低下、遗精或血精。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累及前列腺管及其周围的间质组织造成充血、水肿,前列腺小管膨胀形成许多小型脓肿,侵入更多的实质及其周围,蔓延到腺体的全部。

慢性前列腺炎有时伴有显著的纤维增生、膀胱颈硬化,影响到精囊及输精管壶腹,同时也有慢性炎症改变。

前列腺痛会引起射精疼痛。无菌性前列腺炎或由性病导致的前列腺炎,患者因久治不愈而心理压力大,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内疚及恐惧等,往往会形成心理性的勃起功能障碍。

40岁以后重点防护

年龄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基本条件之一。40岁对人体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矣,起居衰矣。”说明40岁以后,人的各组织器官开始走下坡路,譬如人的前列腺组织中间质成分相对比上皮组织更活跃,发生前列腺增生时,主要表现为间质增生。

虽然人类目前对前列腺增生病因尚未彻底明了,但以下措施对减轻病情及推迟该病的发生仍有一定的价值。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者为佳,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之品,戒酒,以减少前列腺充血的机会。尽可能少骑自行车,因自行车座可压迫前列腺部位,加重病情。切忌长时间憋尿,以免损害泌尿肌功能,加重病情。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切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可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时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积极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对于性生活,既不纵欲,亦不禁欲,可据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白淫”等范畴。《证治准绳·赤白浊门》指出“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浊病在精道”。

《景岳全书》指出“淋之为病,无不由乎热剧,不容辨矣”“有浊在精者,移热膀胱,则溺孔涩痛,此皆白浊之因热也”。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浊为标,病位在精室。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复发和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