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地山花

 铭记心间 2022-07-28 发布于广东

战地山花(羊)    叶少华

  对花的概念还是当兵之后。43年前,我高中毕业不久就报名参军,离开家的那天,我们同一个学校的26个同学,兴高采烈地穿上军装在学校集合出发。家中父母和妹妹,同学邻居好友,都到学校欢送。我们上了一辆大解放卡车后离开了家乡。接兵干部把我们这些同学拉到位于武昌的武汉重型机床厂集合点,在大操场上,接兵的首长讲了话。

  下午,我们重新出发。长长的车队跨过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过汉阳钟家村,来到江岸区黄浦路兵站,在兵站第一次睡在大通铺上。刚睡到半夜,就喊我们起床,从兵站走到江岸货场,依次上了接兵专列闷罐车,中途在信阳吃了顿铁路饭,然后就一直拉到山东兖州,天黑才到泰山脚下宁阳县的驻地。

  1985年的“五一”放假,班长带我们爬泰山,夜里12点开始爬,一路小跑,到早上4点多即登岱顶,找好位置等着看日出。看完日出,太阳升起,眼前是漫山遍野的海棠花。

  岱顶山高风烈,气候条件恶劣,一般林木很难适应生长,但海棠却有极强的适应力,扎根岩石瘠土间,夏天开花时姹紫嫣红,甚是娇艳。班长让我们每人采摘一株带回连里,养好之后,有来队家属了,再让他们带到祖国四面八方。

  不久,我们67军接到命令,紧急扩编驰援云南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我所在团临时组建一个营编入598团二营,随67军参战。我们到老山地区作战时,老山主峰已被持续的炮火炸平了两米多,山上几乎都是焦土。然而在老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种野生的兰草,它潜伏在密林草丛中,如翠如玉的枝叶,如钢似剑的躯体,仿如战士伟岸的身影。这种兰草,生命力极强,不怕狂风暴雨,不畏严寒酷暑。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即使炮弹把它炸得支离破碎,只要有一把湿润的泥土,它都能顽强地生存下来,生根、发芽、开花,绽放沁人的芳香。

  在前沿的坑道、掩体、堑壕、猫耳洞旁,或是在后方的指挥所、炮阵地,到处可以看到这种兰花。战士们把它栽种在干粮筒、炮弹箱、罐头盒里,伴随着老山的风风雨雨。每当后方的亲人来到老山阵地慰问,很多战士都会送上一盆自己亲手栽种的、熏满硝烟的老山兰。

  1986年6月,部队凯旋,返回驻地。我们走下了战场,回归到平静的生活,可是内心却一直难以平静。那些再也没有回来的战友们,一定也很想家,一定也很想活着回来,可是他们就那么走远了。我常常会想起那些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丰碑的战士,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流血牺牲的将士,就像那风中摇曳的老山兰,永远盛开在南疆的高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