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一个发明了返工,我要给佢米田共——致敬长途通勤上班族

 DJ洋葱 2022-07-28 发布于广东


前几天开车去番禺,收到了很久都没有听到的深圳电台。电台在播一个房产节目,主持人在介绍在深圳南山上班,住在东莞虎门的攻略……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出来,心里万马奔腾这算是什么攻略啊。然后几位嘉宾开始互动,你能接受的上下班通勤时间是多长时间,其中一个嘉宾说,高速一个小时以内……听到这我突然想打开车窗压压惊。然后聊到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听众打电话进来,询问楼盘信息。他说自己现在在南山科技园上班,住在东莞塘厦,前几年高速不堵的时候50分钟可以上个班,现在没有一个半小时的心理准备你不用去上班,还说换工作的话不想入梅林关了。

我不知道在听节目的你们,有多少人是认识以上的地名。我搜了一下,从他家去南山科技园走高速大约是40-50公里,这距离够我在一个三四线城市跑几个来回了。

你上班的路程是多远啊?你可以接受通过什么交通工具,以及多长的通勤时间,去换取你现在的这份薪水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这是郝云的《活着》,我觉得听这首歌的最佳场景是广州地铁三号线,深圳地铁四号线,以及早晚高峰的佛山大道、广州新光快速、深圳梅林关……太多了,数不完。根据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成为中国单程通勤距离最远的城市,居民上下班通勤距离平均17.4公里。东莞和深圳紧随其后,平均通勤距离分别为17.3公里和16.8公里。

之所以大城市的人们会选择长距离通勤,很大程度上是被房价拉着鼻子走。工薪阶层负担不起高房价或者高房租,只好选择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居住,以此减轻住房负担压力。

之所以要留在北上广深,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由——良好的教育、生活、医疗资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可期的未来。

一句未来可期,多少含有赌博的意味。赌赢了,你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赌输了,无奈岁月不等,回头已白发。大城市中的成功学,从来都是尸骨遍野的,但大城市能给你的憧憬,也是美好的。

🔻

前两天广州三号线在高峰期又故障了,我一朋友发朋友圈说:三十分钟前,我挤在人群中看着LED屏显示“下一站体育西路”,三十分钟后我还在原地。不知道是凑巧还是有意,第二天全城的媒体都报道广州将会建造一条广州大道地铁线,有望缓解三号线的客流压力。嗯,多熟悉的文案啊,因为建造十八号线的时候,相关的报道也是这个套路。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把快速通勤寄望于地铁,当我哪天被佛山一环塞到没脾气的时候,也爱上一下地铁族网站,看看佛山六号线什么时候开建,哪怕只是一个地基探测的新闻,也可以让我YY一下,抚摸那颗塞车塞到血管蔽塞的心。

李健在《我是歌手》的节目中,翻唱了刘锦泽的《十点半的地铁》,此后这首歌开始走入大众的视线。歌曲当中有一句: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我只想说,你骗谁?

🔻

节目的最后,我选来的是my little airport的一首《边一个发明了返工》,送给那些还在长途通勤的上班族。虽然这首歌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那种玩味的吐槽口吻,希望可以缓解你上班的精神压力。无论此刻你还在大城市拼搏,抑或是已经远离,我都愿你可以有自己想过的人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