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6:病机气宜: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黄帝发现经言之“盛者泻之,虚则补之”并非十全之策,是以请教工巧神圣者如岐伯,是否听闻过犹如桴鼓相应、拔刺血污之医门“要道”。岐伯和黄帝之间遂又开启了新的问答。

先附录原文如下:

岐伯曰:审察病机,根儿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之道,方士用之,尚未十全,“要道必行”之医门要道当为十全之策,犹如桴鼓相应。

既然是“要道”,自当一言以蔽之,在本篇大论讨论南北岁之际,岐伯曾提到:“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同样的话,岐伯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也提到过。“知其要者”与“不知其要者”之别犹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之别。

岐伯心目中的一言而终、要道必行之医门“要道”到底是什么呢?亦即下面这句经典话语。

一、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欲察病机,必先明何谓“机”?

“病机”取象类比于弩弓“机栝”,弩弓发射箭失,弩有机,《说文解字》讲:“主发谓之机。”箭有栝,又称括,如《孔子家语·辨物》讲:“故铭其栝曰'肃慎氏贡楛矢’。箭失前端放置弓弦处以约束箭头之关键为栝,弩弓之弩牙动静转换之关键为机。

如下图所示:

机和括为弩弓之约束关键性部位,是以后世以“机括”连称以喻事物之关键。例如,《庄子·齐物论》讲:“其发若机括,其司是非之谓也。”东汉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 稜统机括,知其虚实。”是非、虚实统于机括。

“机括”,又可简称为“机”,以喻事物之枢纽关键,如《资治通鉴讲:“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或为枢轴之机,在《素问·阴阳离合论》足之六经中,足少阴肾经为足三阴之枢机,足少阳胆经为足三阳之枢机。 

或喻事物之原由,如《列子·天瑞》讲:“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亦记有此言。

或机通于几,《易经·系辞下》讲:“子曰:'知几其神乎。’”机为关键,几微之机,人能知几微之机,则能显微知著,通于阴阳不测之神道。

或喻人之心机、天机,故《庄子·大宗师》讲:“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

“机”之义复杂多变如上。

“病机”既然取象比类于弩弓之机括,自然通于上述“机”之各种引申义。弩弓有弩发之机,疾病亦有病发之机。从取象比类的角度讲,“病机”之义当非现代医学的狭隘“疾病机理”之语所能涵盖。

病机十九条,复杂难辨,知之不易,应当详审细察,是为“详察”

“病机”即病发之机。当然,当我们理解这个术语时,头脑中还是要多盘桓几次“机”之本义和引申义的。

弩弓之弩机不会自动,它需要弩弓手牵引而发,同理,病机之发也要受外因牵引而发,张志聪注曰:“病机者,根于中而发于外者也。”中、外枢转机系乎“气”。或为岁之六气,或为人之六气,是以岐伯后文有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以明病机之所受何气之牵引而发。

岁有风、寒、热、火、燥、湿六气,六气往来各有其所宜;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六气各有部主之所宜。《灵枢·决气》黄帝问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一气分而为六,各有所司,岐伯讲:“六气者,各有部主也。”

岁之六气各有所宜,人之六气亦各有所宜,是为“气宜”。

气各有所宜,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谨守气机之所宜而无失,则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所言:“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病发之机,原于气宜之失。

病机之发原于气机之变,天之六气淫邪于外,人之六气扰动于内,气失其所宜,则病机受引发而动变于外。

气得其宜,则百病不生,气失其宜,则苛疾丛起,故《素问·举痛论》黄帝讲:“百病皆生于气。”王冰注曰:“夫气之为用,虚实逆顺缓急皆能为病”。

“此之谓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八字真言,就是医门所谓必行之“要道”。

二、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黄帝听闻此医门必行要道后,立马顺口而言,惟愿尽快听闻病机如何相关于气宜。

至于岐伯如何作答,明日再继续精读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