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仨》

 胖咸鱼的树洞 2022-07-28 发布于重庆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杨绛  
最近的读物《我们仨》---在人世沉浮中捡拾温暖。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杨先生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作品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杨先生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杨先生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杨先生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在《我们仨》里,作者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还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相聚。”其诚挚真切的情感及其单纯朴素与世无争的书香生活令人感动和艳羡。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特别是钱瑗先去后,对于杨绛女士这样不喑厨事,专做学问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起居更是简单、不容易了。所有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种淡定自然,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读者那里却常常禁不住感慨万千、长叹不已……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但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的情和爱。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人生真的没有假如,更没有重来!我们只能逼着自己跌跌撞撞的向前!我们一辈子都在和自己的欲望作对!我们永远做不到不留遗憾,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仅此一生里将遗憾降到最低!只要回顾一生,充满回忆就好了!人生本艰辛,只要为人,就没有所谓的轻松的时候,我想要将仅有不多的幸福无限放大,大到足矣掩盖人生的伤心和疾苦!无论何时,永远好好爱自己,永远充满希望,永远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资本!永远永远不要放弃追寻幸福!因为只要我们幸福,就会有人因为我们的幸福而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