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暑祛湿度长夏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7-29 发布于上海

作者:孙伯青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已经来了,此时湿气充斥,“湿热交蒸”到达顶点。暑湿之邪极易在人体腠理开泄之际,趁虚由外入内,阻遏气机,耗津灼液,损伤阳气,引发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及肠道传染病,故暑气逼人之时,养生应以清热、避暑、祛湿为重。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能盲目以“养生之法”自医。下面介绍长夏养生要点。

一、“三防一护”当为先

1.防暑

七八月暑热之气盛行,若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中暑,出现高热、烦躁、头晕、头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压下降等情况。此时如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太阳直射,做好防晒,少量多次补水,否则容易灼伤皮肤,引起中暑。12时到15时是最容易中暑的时间段,应尽量减少外出。

2.防寒

夏季防寒同样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炎炎夏日,人们有了空调、冰箱等“避暑神器”,如贪凉饮冷无度,伤害脾胃,就会导致疾病。许多爱美女性在空调房内穿着露脐、露腰的上衣,也容易被风寒邪气侵袭。

3.防湿

夏季暑湿较盛,如果淋雨、涉水、久处湿地,湿邪会侵袭人体。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服。不宜在泳池或浴缸内长时间浸泡,洗浴时间也不宜过长。

4.护阳

阳气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更是活力的源泉。睡眠充足、避免熬夜,饮食清淡、不过贪凉,适当锻炼、避免大汗,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尽量不耗伤阳气。

二、调理痼疾小妙招

盛夏季节,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流通顺畅,可借助炎热的外界环境调养身体,容易乘势取效,达到温补阳气、内散寒凝、活血通络的目的,起到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的效果。此时调养身体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泡脚缓解关节疼

一年四季都可以泡脚,但夏季泡脚更容易疏通腠理、活血通经、祛除体内寒凝之气,对于缓解关节疼痛效果较好。

方法:取生姜100克,艾叶20克,洗净后冷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至30分钟。待温后即可用来泡脚,浸泡20分钟,睡前泡脚效果更佳。

2.刮痧缓解咳喘症

盛夏刮痧可鼓舞阳气、除去寒气,对缓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好。

方法:从背部开始刮拭,以背部的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重点并在其附近进行刮痧;然后刮拭胸部,并以膻中穴(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中点)、中府穴(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为重点在其附近刮痧;最后刮拭手臂,重点刮拭尺泽、孔最、列缺、太渊这段肺经(位于前臂内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刮拭力度不宜太大,皮肤微微泛红即可。

3.脐疗缓解胃肠病

脐疗指的是把药物贴敷于脐部的治疗方法,可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中医将脐部称为神阙穴,适合脾胃功能虚弱,经常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慢性胃肠患者的日常调理。

方法:受寒腹泻者,取吴茱萸3克、白胡椒8粒,研磨成粉,然后用醋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在脐周即可;湿热腹泻者,可用车前子、六一散(滑石、甘草)敷脐;不适合贴敷者可以试试睡前摩腹,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推摩腹部,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有舒适感为佳。

三、长夏健脾扶正气

俗话说,夏季无病虚三分。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胃功能,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下面介绍醒脾、运脾、健脾、温脾的具体方法。

1.醒脾法

取生蒜泥10克,糖和醋少许,饭前食用,有醒脾健胃之功效,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15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效;还可用香菜100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的作用。

2.运脾法

可选用各种药粥运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苡仁50克、大米100克煮粥;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加入糯米100克煮粥;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

3.健脾法

青壮年在每日起床后和入睡前仰卧于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也可早晚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老年人则可做上文所述的摩腹,每天1至2次。

4.温脾法

如贪食生冷、寒积脾胃,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腹部,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也可用肉桂粉3克、荜茇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纱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