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铁骨铮铮 ——从《劝学》读颜真卿的一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劝学》成为激励我们后人,奋发学习的金典之作。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北宋著名学者颜之推五世孙。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劝学》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言及颜真卿,就不得不说他所处的盛唐时期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大唐气象”;而言及大唐王朝,也不得不说其灿烂辉煌的“尚法”唐楷书法艺术。颜真卿创立的“颜楷”以其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自成一体。颜真卿正是“大唐气象”里最耀眼的星星。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的楷书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出自他笔下的《大唐中兴颂》,成为我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大唐中兴颂》作于公元771年,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上,时年六十三岁。刻于湖南祁阳县浯溪摩崖上,字径近14厘米,是颜书中少见的摩崖擘窠大字。《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全篇布局十分紧密,真力弥满,字实撑格,给人一种向外的膨胀感,充实茂朴,气势恢弘,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出大唐帝国傲视世界之雄风。明代王世贞在《贪州山人稿》中云:“字画方正乎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大唐中兴颂》左行直书,21行,满行20字,不计题名款署,序颂共有263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晓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袄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就在安史之乱基本结束的这年,历经离乱之苦的元结感到“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乘兴写下了这篇颂文,所谓“歌颂大业,刻之金石”是也。碑文后署“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撰,大历六年(771年)夏六月刻”。《大唐中兴颂》的点画圆浑厚实,注重书写时力量的充沛畅达,粗壮而不臃肿。字形以宽阔取势,四周向外拓张。外密内疏,中宫舒展,布白于字中。笔势缓缓而行,捺脚重拙含蓄。他以端庄雄伟书写其唐朝的堂堂正正、刚正不阿的朝臣风格;他以气势开张挥就大唐帝国的富丽堂皇、闻名于世的帝国国运。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作为亲身经历战乱,曾经领军参战平叛的颜真卿,他心领神会大唐王朝,理所当然地对战乱平息表达了欢欣鼓舞之情。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人,伟大的人铸就伟大的时代。颜真卿一生为官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开元(713年-741年)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为了不让洛阳沦陷的消息影响大家的斗志,颜真卿派人私信自己的堂兄颜杲卿,约定共同起义,这样做一可以截断叛军北路之军的交通联络,为朝廷争取重新组织大军的时间,二可以鼓舞士气,让沦陷区忠于大唐的将士们明白自己并不是独自在战斗。颜真卿和兄长颜杲卿担忧社稷安危,两人起兵抵抗,因孤立无援颜杲卿不幸被俘,一家30余口为国尽忠,颜真卿听闻后悲伤至极,颜真卿在悲伤欲绝的情况下,他把失去亲人难以言表的真情;他把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倾注于笔墨之间,无法控制的笔就像一杆长枪大戟,汉字点画任由伤痛与愤恨挥舞。惊风雨、泣鬼神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横空出世,惊艳了中华震撼了世界!清代王顼龄跋:“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黑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颜真卿在文学上,他著作宏富但大多已遗失。存世文目《颜真卿集》共收赋1篇,表11篇,5篇,疏1篇,状2篇,议3篇,判2篇,牌1篇,书1篇,帖20篇,序6篇,记17篇,述1篇,赞2篇,颂1篇,辨1篇,题名4种,碑码、墓志铭34篇,祭文2篇,仪注1种,残碑1通。大多系实用性文字,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开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为后世所称颂的《论百官论薄疏》、《与郭仆射书》等,宏词沉郁,忠节之言,如见其人,充分体现了颜真卿忠烈刚直的品格。 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尤崇忠字,他认为德有三,“孝悌称其至”。常初五,“仁道原其终”。善事父母谓孝,和睦兄友谓悌。孝悌为仁之本,竭诚奉君主谓忠,“率义忘穷谓勇”,“子仕孝忠谓慈,战阵勇敢谓孝,“慈孝有裕”,则道存于方册。他主张君主要掌握贫罚二柄,此为事在心行,“无功受赏,为善不劝,有罪不罚,为罔辩”,应使天下知道有必行之法,有必赏之令。他建言唐德宗要广开言路。颜真卿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身体力行,以尽忠孝,他为官清正廉洁,做人刚正不阿。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奸贼卢杞嫉妒贤能,建议唐德宗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颜真卿明知有去无回,可他大义凛然身先士卒,李希烈使出各种胁迫手段让颜真卿屈服,颜真卿痛骂逆贼:“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李希烈见状缢杀七十六岁的当朝太师,一代名臣屈死贼手…… 颜真卿的一生,他用艺术生命、用自然生命、用政治生命诠释着做人一地肝胆的堂堂正正;诠释着做人何俱艰险的铮铮铁骨;诠释着大唐王朝金戈铁马的所向披靡;诠释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气节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