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伤寒论》四诊(三四)

 火帝养生_WSH 2022-07-29 发布于云南

问诊的第十三点,问药物的反应。

药后药物的反应往往是我们作为前车之鉴,也为我们现在当下的治疗提供一个方向。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到处都看过的话,他的诊疗过程我们是要了解的。

实际上对一个病的了解,也是从一个从模糊逐渐到一个清晰,逐渐靠近病的本质。所以,前面的一些医生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这对我们后面接诊是有帮助的。如《伤寒论》第159条辨:“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这条原文我们在讲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晕和眩。张仲景到底有多能耐?一个病搞了这么久,出了四个方案。是不是水平也不怎么的?其实不是的,张仲景是用这种方法来描述,来设预防变。就是说一个病人来说他的肚子不舒服,就会有种种的判断。比如说,这个病人是不是一个痞证?是不是理中汤证?或者是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或者是五苓散证。这条原文起码给了我们四个方案。

这种下利,如果是寒热错杂,我们可以考虑燮理阴阳法,用泻心汤,特别是半夏泻心汤。如果是脾阳不足,我们讲的温中止利法,这个理中汤,特别是太阴病的本证部分用附子理中汤,这对我们来讲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当然,如果这个患者是利得太久了,阳气下脱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关门了,要止利。用涩肠止利的方法,所以,用赤石脂禹余粮汤。这个应该是纯虚无实证的话,我们才会用收敛的方法。否则,收敛收得太早,止利止得太早就会闭门留寇。这是中医的理念,不是见利止利。而是要审病机,其实邪去了,利就止了。

当然,如果是正气有点下脱,这个止利的方法也只是一个治标的方法,是不迫不得已的。张仲景说,如果还不好,还有一招,就是利小便,实大便。例如象五苓散,这也是有效治疗下利的。我们看起来是张仲景设预防变,给了我们种种的思考,也提出来了一个同病异治。

同样一个下利,起码有四个方案,其实远远不止。我们《伤寒论》里的六经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都有下利,但是,治疗方案各不相同。这里就提出了一个根据病人的药后反应,出现不妥,那我们就换方法。疗效是判断诊治最重要的方式。

《伤寒论》第214条辨,就是根据病人的药后反应来试探。原文是这样说的:“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这个条辨的“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列与之。”这是说这个是应该下大承气汤还是小承气汤。所以,张仲景对用大承气汤是非常谨慎的。一个方面得一定要有大承气汤证,有燥屎,第二就是见好则收。得下止后服。

所以,有时候在病情比较为难的时候,尤其是大小承气汤的鉴别,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张仲景宁愿先给小承气汤。如果是给了小承气汤,大便通了,就免得用大承气汤了。那么,就是这个病好了,大便通,腑气通畅,这个燥热有出路了。

但是,大便要通不通,专门排气很多,但是,大便拉不出来。也就是说没有大便只有放屁,这就说明病重药轻。也就是说张仲景所说的转矢气,就可以用承气汤或者是用大承气汤。如果说是服了小承气汤,没有转矢气,就不要再给承气汤来强行通腑,这就说明这个病人的预后不好。

我们现在临床上看到的急腹证,有不完全性肠梗阻和完全性肠梗阻。如果从现代来分析。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还是主张用西医的方法。不完全性肠梗阻,他是有部分是通的,有部分不通,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考虑大承气汤比较恰当。

完全不转矢气的,那就是不通了,严重的就会出现肠梗阻,绞榨性的肠梗阻坏死,这种预后是不良的,所以,古人看到了这个现象。张仲景用了试探法也是对病情的一个把握,还有对适应证的一个把握。先用小承气汤来试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