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管理】纯电动汽车空调与电池综合热管理仿真研究

 xingqingzl 2022-07-29 发布于山东
摘 要: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和车舱制冷,本文基于AMEsim 软件搭建了纯电动汽车空调与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压缩机转速、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对综合热管理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缩机转速由1 000 r/min 升至2 800 r/min,电池温度下降9.8 ℃,车舱温度下降至8.8 ℃;随着电子膨胀阀1 开度增大50%,电池温度升高11.5 ℃,车舱温度下降5 ℃;当电池的放电电流由40 A升高至65 A 时,将压缩机转速由1 250 r/min 升至2 700 r/min 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比从1.20 升至3.89,可以使车舱温度保持在23 ℃,电池温度保持在35 ℃,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0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传统燃油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动汽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源,具有无排放、噪声低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交通工具[1-2]。

动力电池在使用时因为内阻和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电池自身会产生热量,这部分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去,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影响电池的寿命,严重时会造成电池热失控。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的唯一来源,除了需要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外,还需要为其他辅助设备提供能量,空调等负荷的改变会影响到动力电池续驶里程[3-5]。

目前常见的电池冷却方式有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和直接制冷剂冷却。风冷虽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使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传热效率低,不适合大功率电池的冷却[6-7]。液体冷却速度快、传热效率高,但需要水泵驱动液体流动和外设单独的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冷却[8-9]。相变冷却利用材料相变吸收电池产热,是一种新型的被动式冷却方式,无需额外的部件。这种冷却方式效率高、散热速度快[10-13],但是当相变材料完全融化时吸热能力骤减,长时间工作会引起电池包的温度过高。直接制冷剂冷却(直冷)即为利用空调制冷剂直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方式,其系统结构无需进行较大变动,仅依靠空调系统回路改装即可完成电池冷却,是一种理想的电池冷却方式。采用直冷方式冷却电池的研究近年来也有很多发展[14]。CEN 等[15]提出了一种直冷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自动控制电池包温度,当环境温度40 ℃时,可将电池包的温度保持在35 ℃以下。张聪哲等[16]提出将电池与乘客舱蒸发器并联,此时,电池侧制冷剂流量变化影响了流入车舱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从而影响乘客舱温度。聂磊等[17]采用冷板建立了一种直冷系统,通过实验台架验证了直冷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制冷剂通过冷板与电池包进行换热可保证电池包温度在合适范围内,且电池包温的均性较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软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和热管理系统仿真。艾志华[18]利用AMEsim 软件搭建了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下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乘员舱温控情况、动力电池预热、保温和散热性能以及对续驶里程的影响。TRAN 等[19]在研究热管对电池冷却性能的影响时,建立了电池AMESim 模型来估计电池内部的温度。刘海彪[20]通过实验研究了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制热工况,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换热器、压缩机和环境温度对热泵空调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陈凯胜[21]采用AMESim 模型研究了以R134a 和CO2 为工质的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并利用相关实验对比了仿真计算结果,实验和仿真结果最小误差仅为2.3%,说明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文基于 AMESim 软件搭建了电动汽车空调与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该系统通过旁开支路,将电池直冷换热管路与车舱蒸发器并联,可同时实现车舱和电池的冷却,并研究了压缩机转速、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对综合热管理系统性能的影响,在保证电池和车舱温度在合适范围的前提下,以系统总制冷量和压缩机能耗的比值最大为原则,优化匹配了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1 综合热管理系统原理

空调与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图1)主要由压缩机、车外冷凝器、电子膨胀阀1、电子膨胀阀2、车舱蒸发器、电池直冷换热管路、气液分离器和连接管路组成。综合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传统汽车空调的压缩蒸气制冷类似,首先工质经压缩机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进入车外冷凝器对环境进行放热,然后工质分别经过电子膨胀阀1,电子膨胀阀2 转化为低温低压蒸气后,流入舱内蒸发器和电池直冷换热管路,工质吸热实现车舱和电池的冷却,最后经气液分离器流回压缩机,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Image

2 负荷分析及零部件的参数设定
2.1 空调热负荷

空调热负荷分为车身对流换热负荷、太阳辐照热负荷和新风热负荷。


2.1.1 车身对流换热负荷

为了计算车身对流换热量,引入车身全局对流换热系数。全局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由自由对流换热系数和强制对流换热系数组成,如式(1)所示:

Image

式中,hall 为全局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W/(m2·K);hfor 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W/(m2·K);hfre为自由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W/(m2·K)。

Image

2.1.2 太阳辐照热负荷
Image

2.1.3 新风热负荷

进入乘员舱的新风会产生车舱热负荷,新风热负荷hna 计算为:

Image

2.2 电池产热负荷计算

BERNARD 等[22]在假设锂离子电池内部材料为均匀产热的前提下,从电池内阻产热和熵增反应产热两个方面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产热机理,进而提出了一种锂电池产热速率的理论计算公式:

Image

式中,I 为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电流,A;在充电过程为负,放电过程为正;-t(dE/dt)表示可逆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对锂离子电池而言,可近似为常量,其参考值为0.042[23-24];2 I r 为电池内阻产热;r 为内阻,Ω。

设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电流为 50 A,单个电池内阻为9 mΩ,式(7)中第一项的值为2.1W,第二项的值为22.5W,与第一项相比较,第一项约为第二项的9.3%,可通过适当增加内阻的方式将原式合并:

Image

式中,R 为电池等效内阻,Ω;I 为充放电电流,A。


2.3 电池直冷换热设计计算

预设电池直冷换热管路的最大散热功率为8 kW,根据电池包的尺寸设定电池直冷换热管路总长为12 m,制冷剂与换热管路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由水平管的沸腾换热情况决定,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的计算[25]:

Image

2.4 其他部件参数设定

根据本课题组之前相关实验研究[20-21],系统关键部件参数设定如下。设压缩机排量为60 mL/r,容积效率为0.6,等熵效率为0.75,机械效率为0.9。车外换热器采用微通道换热器, 迎风面积为0.211 6 m2,空气侧传热面积为4.297 m2。车舱换热器采用U 型板式换热器,迎风面积为0.038 6 m2,空气侧换热面积为3.187 m2。两个电子膨胀阀型号相同,节流长度为20 mm,最大开度时节流面积为2 mm2,后文中以电子膨胀阀开度的百分比计算。车舱容积为3.5 m3,车外表面面积为10 m2。制冷剂选用R134a,充注量为600 g。设定夏季太阳的辐照强度为1 000 W/m2。整个电池冷却管路材质为铝,管长为12 m,截面为10 mm,高为3 mm 的矩形截面矩形,横截面积为30 mm2。电池采用方形锂离子电池,整个电池组由100 个单体电池串联构成,单体电池容量137 Ah,额定电压3.55 V,单个电池的内阻为9.8 mΩ。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运行工况设为环境温度35 ℃,太阳的辐照强度为1 000 W/m2,车速为20 m/s,车外冷凝器的冷却风量为0.45 kg/s,车舱蒸发器的风量为0.16 kg/s,其中新风量为0.04 kg/s。


3.1 压缩机转速对综合热管理系统性能的影响

此节中设定电池组的放电电流为50 A,电子膨胀阀1 开度为40%、电子膨胀阀2 的开度为50%。依次改变压缩机转速为1 000、1 300、1 600、1 900、2 200、2 500 和2 800 r/min,研究压缩机转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所有仿真结果取值均为系统模拟运行3 600 s 后的结果。

图 2 所示为压缩机转速对车舱及电池温度的影响。由图2 可知,车舱温度、电池温度随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当压缩机转速在1 600 r/min 时,车舱温度为22 ℃,满足驾乘人员对温度的要求,但此时电池温度为40 ℃,温度较高;当压缩机转速2 500 r/min 时,电池温度在35 ℃左右,此时电池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同,但在该压缩机转速下车舱温度仅为18 ℃,远低于乘员的舒适温度。说明只改变压缩机转速不能同时满足车舱温度和电池温度的需求。

图 3 所示为压缩机转速对压缩机能耗及各支路制冷量的影响。由图3 可知,当压缩机转速从1 000 r/min 升至2 800 r/min,压缩机能耗从345W增至1 245 W,电池支路的制冷量从1 403W 增至2 577W,空调支路制冷量从916 W 增至1 728 W。系统总制冷量随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增加。

Image
Image

图 4 所示为压缩机转速对制冷剂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由图4 可知,系统制冷剂总流量随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增加,则各支路制冷剂流量增加,所以改变压缩机转速不能改变制冷剂在综合热管理系统中的流量分配。

Image

3.2 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设电池组的放电电流为55 A,电子膨胀阀2 的开度为70%,电动压缩机转速为1 600 r/min,所有仿真结果取值均为系统模拟运行3 600 s 后的结果。改变电子膨胀阀1 的开度为20%、30%、40%、50%、60%和70%。

图 5 所示电子膨胀阀1 开度对制冷剂流量分配的影响。由图5 可知,压缩机转速不变,电子膨胀阀1 开度增大,系统制冷剂总流量缓慢减小,空调支路制冷剂流量从0.005 8 kg/s 增加至0.011 2 kg/s,电池冷却支路制冷剂流量从0.019 3 kg/s 减小至0.011 kg/s。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可以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分配。

图 6 所示为电子膨胀阀1 开度对制冷剂流量分配的影响。由图6 可知,压缩机转速恒定,当电子膨胀阀1 开度增加时,压缩机能耗保持稳定,空调支路制冷量增大,但当开度达60%时,制冷量增量降低,而电池支路制冷量发生明显降低。制冷剂流量变化导致各支路制冷量的变化。

Image
Image

图 7 所示为电子膨胀阀1 开度与车舱与电池温度的相互关系。由图7 可知,电子膨胀阀1 开度的由20%增至70%,车舱温度降低约5 ℃,而电池温度升高近12 ℃。电子膨胀阀1 开度变化引起各支路制冷剂流量的变化,进而导致各支路制冷量改变,各支路制冷能力改变。

Image

3.3 压缩机转速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匹配分析

保持环境工况不变,通过改变电池的放电电流模拟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电池的产热。在保证电池温度和车舱温度在合适范围的前提下,以系统总制冷量和压缩机能耗的比值最大为原则,对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优化匹配。改变电池的放电电流分别为40、45、50、55、60 和65 A,通过改变压缩机转速和两个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设电子膨胀阀开度比为电子膨胀阀2 开度与电子膨胀阀1 开度的比值。调整系统总制冷量的大小,并对系统制冷量进行分配。优化匹配结果如表1 所示。

Image

由表1 知,压缩机转速与放电电流正相关,当放电电流从40 A 增大到65 A 时,电子膨胀阀开度比从1.20 增大至3.89,制冷剂流入电池直冷换热管路的比例增大。

图8 所示为优化匹配结果下空调和电池温度的变化规律。由图8 可知,电池温度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保持在34~36 ℃,车舱温度保持在22~23 ℃,实现了车舱温度和电池温度的合理控制,达到了综合热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

Image

图 9 所示为为优化匹配结果下制冷剂分配结果。由图9 可知,当放电电流从40 A 增大至60 A时, 系统制冷剂总流量从0.018 1 kg/s 增加至0.036 6 kg/s,但空调支路制冷剂流量基本保持稳定,电子膨胀阀2 开度与电子膨胀阀1 开度的比值增大,电池支路制冷剂流量与空调支路制冷剂流量的比值增大,电池支路制冷剂流量增加。

Image

图 10 所示为各支路制冷量及压缩机能耗变化。由图10 可知,当电池放电电流增大,电池产热量增加,为保持电池温度在35 ℃,电池散热量增加,电池支路制冷量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外界环境工况不变,空调热负荷不变,车舱温度基本不变,空调支路制冷量变化不大。放电电流增大,电池产热负荷增大,系统总热负荷增加,压缩机能耗增加。

Image

图 11 所示为优化匹配结果下系统总制冷量与压缩机能耗的比值变化规律。由图11 可知,当放电电流从40 A 增大至60 A,系统总制冷量与压缩机能耗的比值从5.62 减小至3.93。其原因为放电电流增大,系统总热负荷增大,系统所需要的总制冷量增大,压缩机转速升高。系统总制冷量与压缩机能耗的比值随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减小。

Image

4 结论

本文针对电动汽车综合热管理系统,研究了压缩机转速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对系统的电池温度和车舱温度的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

1)保持电子膨胀阀1 开度为40%、电子膨胀阀2 的开度为50% 不变, 将压缩机转速从1 000 r/min 升高到2 800 r/min,电池温度从43.7 ℃下降至33.9 ℃,车舱温度从26.2 ℃下降至17.4 ℃,车舱和电池温度随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

2)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对车舱温度和电池温度影响同样较为明显;当保持压缩机转速为1 600 r/min 时,将电子膨胀阀1 开度从20%增大到70%,电池温度从30.7 ℃升高至42.2 ℃,车舱温度从26.7 ℃下降至21.7 ℃;

3)电池的放电电流从40 A 增至65 A,压缩机转速由1 250 r/min 升至2 700 r/min,此时电子膨胀阀开度比由1.20~3.89,此时车舱温度可保持在23 ℃,电池温度保持在35 ℃,从而实现了空调和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的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