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姐 医道正己 2022-06-16 07:01 发表于四川 关注“医道正己”,每天坚持学习中医。300天学完《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你可以开始成为自己的医生。 ------------------------------------------------------------- 天地人三皇穴:三阴交、地机与阴陵泉穴7、漏谷穴 8-9、地机穴和阴陵泉
这就是为什么你吃西医的利尿剂,吃了以后排掉啦,过一段又来了。因为利尿剂没有强(脾)土的功能。我们要把土建立起来,这个土就是脾。 10、痛经三穴:中极、血海、与三阴交再来呢,我们讲血海,病人的膝盖,画图夸大一点,用左手去按着犊鼻,手掌刚好把膝盖头盖住,大拇指尖“到处是穴”,正好在血海的位置。可是你调皮呢,动来动去,到底是哪一个呢?很简单,这是病人的右腿。你手按上去的时候,看(母指)这边有个肌肉,肌肉隆起最高的地方就是血海。就跟我们的合谷一样,最高点的地方。血海是我们身上最大的一个穴道。你没有扎到血海的话,真的是败给你了。有的真的小,小得像绿豆一样,你扎不到也就罢了。那么大的穴道你都扎不到。扎的时候,你用手指一压,他会有压痛。 奇穴:百蟲窝(血海里面深处有这个奇穴,这是血海不深针的原因。) 11-12、箕门穴与冲门穴
(倪师说左腿,又在倪师的右边,病人的左边画了一条腿说那是右腿。明白?倪师说的是他看到的左边,古书上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以医生或者病人的位置来判断左右,没有统一的,这个地方不容易理解错,因为脾经是阴经嘛,都知道阴经在大腿的内侧) 血海穴往上五寸就是箕门穴。按照近取穴,箕门穴这里靠近阴部,对鼠蹊部部的病都有帮助。针很少下,我这一辈子也没有在这里下针过。只是你要知道这个穴道。用得非常少。 从耻骨上腹中线的正中央,这个穴道呢,骨头的上方,不在骨头的正上面,在上方,这是任脉的穴道曲骨穴,曲骨外开四寸,这个穴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冲门穴。 有一个“对称治疗法”,我们前面介绍过对称治疗法,你看好不好用,诸位就要因时因地制宜。有个修女“我这里痛”,指的就是冲门。出家人、尼姑啊,不方便。现在的外面的中医书我看不懂,很抱歉,现在的中医书都是什么胃溃疡在哪里?我都不晓得怎么看。我看得懂古书,看不懂现代人写的中医的书。你不管她里面是什么病,哪里痛扎哪里啊。这个修女就跑到现在的中医去,她扎冲门,不方便嘛,又是女的又是修女的,怎么处理?当然你可以扎脾经的子穴或者母穴,但我们用的是云门,冲门跟云门相对的嘛(身体这一块的斜对称)。这是一个对称治疗法。所以,这边冲门痛下云门。云门无所谓啊,肩膀露出来。针一下,痛当场就去掉了。同理,云门痛也可以下冲门。 产妇生完小孩以后,小孩子接生出来了,很多人的胎盘下不来。胎盘下不来的时候,我们也下冲门穴。顾名思义嘛,把门打开来,让胎盘顺利地能够拿出来。一般来说,如果胎盘没有出来的话,产妇容易大出血,很危险。所以胎盘要赶快拿出来。 13-14、府舍穴至腹哀穴从曲骨上一寸到中极,中往外外开四寸就是府舍穴。 这边的穴道你要知道,经络的经过,过向都是四寸(任脉外开四寸)就是脾经;(任脉外开)两寸就是胃经;任脉外开)半寸就是肾经。肾经还没介绍到。所以你要知道经络的走向。哪天病人指着脾经的位置说“我这里痛”,你就知道是脾经;指着胃经的地方说“这里痛”你就这道是胃经。所以病人在陈述症状的时候,你的经络学很熟,你在听他讲,你问他痛在哪里指给你看,你就大概知道他什么问题了。所以,针灸一定要强,才帮助我们诊断。 府舍穴都是近取穴用。近取穴靠近腹部,很多腹部的治症都在这里。所以你们在看到针灸书上写的,只要是接近腹部的,几乎治的症状都差不了多少,很难区分。你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来区分,我们可以花时间在别的地方,不要那么死板板去在这上面区分。 再上面就是腹结穴。腹结穴是从石门外开四寸。我们从肚脐下两寸再外开四寸,就是腹结穴的地方。(这里“石门”不晓得倪师有没有口误,我买的人体模型和地图上都显示腹结穴在气海和阴交的中点旁开四寸,网上搜索又是肚脐下1.3寸再旁开两寸,这两个比较接近。以后查到资料再补充。)一样,都是像绕脐痛、小肠打结、腹痛都可以用腹结穴,像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神阙可以治疗,天枢可以治疗,所以腹结穴临床几乎很少用到。但是你要知道经络的走向 再来就是大恒。神阙外开四寸,叫做大横穴。神阙外开2寸是大肠经的募穴天枢(天枢穴在胃经上)。所以外开两寸的是天枢穴,再外开两寸就是大横。这里是足太阴和阴维的络会到的地方,一样,大部分都是肠胃方面的,你只要看到泻痢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来取穴。 再来,腹哀穴我们从任脉开始找。神阙往上,中脘,下脘,下脘与神阙中间商hi水分,下脘和中脘的中间是建里,建里外开四寸就是腹哀穴。治症都一样,都是腹部、肠胃出血、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畅、胃不消化都可以用这个穴道。 15-16、食窦穴与天谿穴食窦穴在天谿穴下一寸六。先看天谿穴。从乳中穴外开两寸就是我们的天谿穴。天谿穴往下跳一个肋骨就是食窦穴。《针灸大成》说一寸六,我们做事情要凭良心嘛,谁会真的去算一寸六?跳一个肋骨嘛,隔一个肋间就是了。这个穴道呢在两个 骨头的中间,不会是在骨头的正上方。所以你去找天谿就在两个骨头的中间找到,再跳下来一个骨头就是食窦穴。 所以穴道呢,一定在骨之间,一定在肌肉之间,一定在筋和肌肉之间,在筋和骨之间,没有直接在骨上、直接在筋上面的。 肚脐以上肋骨以下的区域,诸位可以直针下进去。直针下进去不要下深。像我这种肚子的话你可以下一寸,肚子再大些的可以下针一寸半,没有肚子很平很小的话下针五分就好了,小孩子的话更浅,下针大概三分就可以了。看他肚子大小。 再来肋骨周围的穴道呢我们常常会下到,下针的手法是这样子,不能直接下进去,直接下筋去你是要人命的。左边的肋是这样刺,沿着肋骨刺,在两个肋的夹缝中间刺,病人会酸。不要穿到肋骨里面去,在两个肋骨夹缝中间刺进去就是穴道。所以,下天谿穴在这边,你不会在天谿穴这边下针嘛,一定是在天谿穴旁边靠过来五分的地方下针。你说“老师,我的技术很好,我从乳中一针透到天谿,我要扁你,不可以,不要表演。”右边呢,对称也是从旁边五分的地方下,没有人直接刺进去的。 为什么要知道天谿?如果妇人的乳房有个肿块,你一看正好在乳中穴的旁边两寸,老师,她这个乳房硬块正长在足太阴脾经上面,那你是不是就找脾经的穴道。前面讲的丰隆啊上巨虚,那是在胃经上面。所以,乳房的硬块在不同的位置上,代表所在的经络都不一样,我们选择穴道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说乳癌有一个特效穴,没有。要看你再哪一条经络上面,我们在顺着这条经络选她的穴道。 所以诸位,这个穴道,除了了解它的穴性以外,了解经络的走向,同时呢,你知道井荣腧经合,原穴、络穴、郄穴怎么选择。像刚刚讲的郄穴镇痛,我这里痛,郄穴。诸如此类的。痛多久了?我也不记得了,我就两个礼拜三个礼拜注意到,它可能在里面好几个月了,我没有注意到。你不能怪病人啊,你应该怪病人的先生。最早发现太太又乳癌的,应该是先生。那你虚实寒热弄不清楚了。没有关系,原穴,或者是络穴下进去,无所谓寒热虚实嘛。 所以,你要清楚地知道天谿和食窦,不见得你一定会用,而是能够帮助你辨症。所以下针你有问题问我的时候,“老师,这个病人有乳房硬块。”我说“在哪条经上面?”,在心经在心包经在脾经在胃经,你哟啊马上回答出来啊。你说“老师,我马上去查书”,我就要扁你啊。临床上不可以说一边看书一边下针。不好。 你看天谿穴上面是不是就有治乳房硬块。 诸位哈,你们学完《人纪》出去,从此你们周边的人包括你们自己,从此乳癌是跟你们绝迹的。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同时你顾及到你周围的人,我们把乳癌这个女人最凶险的病,我们把它去掉。在最早期发现乳房肿块的时候,中医治疗速度最快的。不要听西医的早期。为什么我不赞成你们做乳房的切片,那个压挤。因为我们知道是奶水累积在里面,因为代谢不掉就停在里面。奶水是食物,那食物停留在乳房里面坏死掉了,化成脓了,就是乳癌嘛,那我们知道它停积在里面,是不是有个袋状的东西包在里面?常识想一想,你再去挤压它,那你现在再去挤压它,是不是产生更多的……再让组织更坏。组织破坏掉以后,好了,第一次检查的时候,你这个看起来像是一些脂肪啊钙啊在里面;你第二次,第三次,挤压挤压,产生很多的袋状的东西在里面,非常容易累积。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为中医的传承,也是为倪师中医心血的传承,这里的笔录为我亲自逐字录入和校对。读者朋友如果需要相关视频或音频进行学习,请扫描二维码加入“医道正己交流群”私信我。如对学习资料的分享有版权意见也请私信我。如需转载请载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