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笔录第三十五篇

 昵称1Z7nN02j 2022-07-31 发布于福建

滟姐 医道正己 2022-07-07 07:01 发表于四川

胆经的走向

在进入胆经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粗浅的概念。诸位也不要着急说要了解更多,因为《黄帝内经》会讲得更多啊,我们《黄帝内经》都还没有开始讲。

图片

胆呢,在我们中医的观念里面是属于木。中医介绍的时候都是阴阳五行,我们慢慢带你们进入中医的中心,木火土金水都是相生。所谓相生就是正常人。正常人是这样。木呢,肝胆;火呢,心和小肠;土呢,就是我们的脾和胃;金呢,肺、大肠;水呢,肾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肾,脏呢就是阴,腑呢,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阳。这就是所谓的阴阳五行。
木生火,到底是怎么生的?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也是相火。中医观念里面呢,肝是木,肝木呢,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中医认为肝属木,这是肝的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你给它再脏的水,人的大便,排泄物,代谢物,丢到稻田旁边,丢到树的旁边,丢到果树旁边,它能长得很好。就是它能够把浊物代谢掉,它都可以吸收,把它转化。所以肝是木,它能把它转化成人体可以受用的。
心脏是火啊,肝是木,肝不停地把木头丢给火,火就不断地烧,心脏就有热的能量。但是心脏光有热能还不够。心脏在跳动的时候,心脏在不断地博动的时候,会产生速度。中医呢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物理医学。胆在肝的下方。中医观念认为心火与木的关系,火在下面,这个胆就是个“袋子”一样,它没有那么聪明的,定时定量地排给你胆汁。我们肝把好点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就进入胆。浊物进入胆以后进入小肠。浊物进入胆就是木,这个木进入小肠以后就生小肠的火,让小肠消化力更强。这个过程在这里。这个过程你知道以后,不管你下针选择穴道,或者你开处方选择药物,都会很准。胆结石啊,一击就准。所以观念要有。
有一个香水的瓶子,上面有个喷头,按一下香水就喷出来了。有一天,这个喷头被东西,塞住了,找人修找到西医。西医说把喷头砍掉,封起来。香水瓶就是肝臓,喷头就是胆,现在堵到了。你想想看,把喷头砍掉把它封起来。中医不是这样,中医说,用力一点,多按几下,让压力增加,哪个堵塞就喷出来了。问题是谁在push哪个喷头?心脏。心包膜直接络在胆上面。所以心脏不断地博动,这个博动的速度咚咚咚咚一直在打那个胆。这个胆就好像被一下一下压力压着,一直喷一直喷。胆汁出来绝不是像一条线一直喷出来,胆汁喷出来是这个速度,一阵一阵喷出来,你看那个胆汁喷出来的速度正好就是那个心脏搏动的速度。这就是我讲的的速度的观念。那你们就知道了,哦,我们要治胆的病很简单,加强心脏,让心脏的搏动力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胆汁清出来,同时呢增加肝脏的代谢的力量,让它多一点胆汁来从后面推它。就在这么结束啦。这就是我们治疗胆的方法。胆木会生火,是因为心火去push胆木,胆的木才会下去生小肠的火,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所以肝木去生心脏的阴火,胆木生小肠的阳火。这是一个观念。

图片

胆是“袋”状的东西,画图,夸张一点,胆像袋子一样,到十二指肠。你如果是把胆拿掉,胆上面有一条神经连通心包,心包就是靠这条神经去push胆喷出胆汁的。如果你把胆囊切了,可是这个总胆管是不能切掉,总胆管是跟肝脏连着的。你把胆切掉以后呢,这个胆汁就慢慢累积在里面。临床上我在看的时候,差不多十五年的时间,很准,十五年以后,这个(累积的胆汁)就变成一个硬块,硬得像钢铁一样。在X光下面看的时候,三个内科医生看同样一张片子,有三个答案。“厄。这是肝硬化,肝肿瘤”,实际上是肝结石。你把胆拿掉了,胆汁还在这边,时间久了,胆汁就越来越浓稠浓稠,到后来就会变成结石,石头一样硬。预计是十五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尽量保持“原装的最好”,不要随便去拿掉身体里面的东西。好不好治,不难治,我们后面会介绍到治症。
有一种很特殊的案例,有个小朋友来,他跟我说,妈妈说,“我这个儿子阅读有问题,儿子会把“b”看成“d”。”“你儿子小时候,在小baby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不是吐得很厉害?”对啊,小孩子恶心恶心吐得结果把这个胆囊袋子翻转过去,一反吐过去的时候,视物反过来。
所以你看《针灸大成》上说视物倒植,不是说是真的反的,而是左右反。如果说,你没有这个观念,这小朋友会把“b”看成“d”,那你会想啊,给小孩子的眼睛把它折射过来,结果所有的字都被你搞的反的了。怎么查都没有毛病,当然没有毛病了,其实就是胆囊袋倒过来了,中医很早就知道。所以有人告诉你字是会看反的,一定是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呕吐,吐到不行了,胆囊都翻上来了。
胆为清净之府。诸腑皆传秽浊,独胆无所传道,故曰清净。虚则目昏,若吐伤胆倒,则视物倒植。这个倒植就是这样。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就穿帮了,倒过来就倒过来,不对,是bd。我看过好几个。我一讲妈妈就吓一跳,说你怎么知道我小孩这样(意指小BABy吐),我就说我知道他长大回来看我嘛,就在旁边看妳,十年前我就在监视他了,等着妳来找我。这个胆经呢,临床上,呕吐,口苦,嘴巴苦。因为阳木在生火的时候,任何东西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1、瞳子髎穴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从太阳这边下来。
图片
看眼科的时候,我们中医呢跟西医啊,什么科都要跟它争一下。画图,眼的内眦这个地方的第一个穴道是不是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所以如果你看到有内翳、白翳从睛明穴眼角这边开始生,快要长到瞳孔那里,就是阳明经(应该是“太阳经”因为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道,后面几行也说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湿热。如果是从眼尾角往瞳孔长,就是胆经的问题了。如果从眼下面长白翳一直往上生,就是阳明胃经的湿热。从上面这边下来的呢,一般来说大部分还是属于胆的问题,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阳白穴最靠近这个地方,还是属于胆的问题。所以眼睛生翳的时候,看它从哪个方向生过来,再决定从哪条经络去治它。所以,很多的经络,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上面很多的穴道都可以治疗内翳内障,到底选哪一条经络去治它,就要看这个内翳是从哪里开始长过来的。这样就可以分清楚。

图片

瞳子髎这个穴道呢,我们又简称“太阳穴”。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后边有个凹洞,这就是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很浅,如果只是扎太阳的话,一寸的针下半寸就到了,一点点快五分就到了,没有说很深。不要一直往里面扎,还在找脑缝,找到脑部里面去,不要那么固执。扎很浅在这边,可以下针,但最多的用途是放血眼睛红肿、发炎、角膜炎,太阳穴放血下针的时候,最常用在治偏头痛。病人说偏头痛,指着太阳穴的位置,“我就这里痛”。所以你要知道穴道的位置。头痛我们有很多种头痛啊,痛在太阳穴的地方,就痛在这一侧,就知道是胆经。我们有个穴道很有名,从太阳透率谷的。到率谷穴的时候叫你们透。一方面我教你们怎么透,实务上那个人头痛我们就抓过来demo一下透给你看。我们身上有很多透穴。瞳子髎很少灸的,眼尾这边嘛,灸起疤不漂亮
这个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我们才会扎太阳,从内往外生,我们扎睛明穴,由下往上生,扎承泣、四白、巨髎,近取穴统统可以。

听会穴与上关穴

瞳子髎过完以后,到耳朵前面骨缝,嘴巴张开来的骨缝,听会穴在耳朵前面骨缝最下端。耳门、听宫和听会,三个穴道都是张口取穴,张口针才下得去。下针的时候嘴里最好放个东西避免嘴巴闭上折弯针。这三个穴道下针的时候,下针方向都是直进,基本上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一下。
治疗耳鸣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你耳鸣怎么来的?”,如果病人说,“我不晓得,有一天晚上睡觉以后,早上起来就耳鸣了”,我们就知道它是身体发出的。还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他去潜水上来,结果他上来的速度比较快,因为压力身体没有办法适应就耳鸣。你就告诉他,让他重新照原装备去原来的地方再潜下去,这一次上来的时候慢慢慢慢地上来,就不会耳鸣了。在美国很多玩音乐的,尤其是鼓手,耳鸣。我是心地比较善良,给他说,你是不是打鼓的时候在很大声的乐器旁边,旁边越大声,他自己敲鼓也更大声,所以耳鸣嘛。我说这样哈,你再回来原来的地方,你把音响同样的喇叭开同样大声,然后你一边打一边请人帮忙把音响的音量慢慢慢慢减下来,让耳朵慢慢去适应,然后你慢慢离开原位,速度慢下来,一次耳鸣就好了。所以,人体很精妙,如果是你太太是河东狮吼,生气一叫,结果你耳朵聋掉。那就很难了,因为她要叫,慢慢慢慢声音降下来那就很难了。当时生气一叫,很大声,现在叫不出来了。你要让他很气才能叫,当她很生气的时候又控制不住了。一直不会好。这最不好治的。我们那音响很好治,就是人叫很难治。我也碰到过,结果耳朵叫聋掉了。尤其是潜水,叫他们潜回原来的地方,然后慢慢地上来,压力慢慢地减轻,这样一次,耳鸣就去掉了。
身体里面的里虚掉造成的耳鸣,一般来说都是肾治症上就补肾,同时经络上面取穴辅助治疗,让它慢慢地恢复得最快。
上关穴,又叫“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就差一个骨头。你记不记得在讲胃经的时候,头维、下关、颊车,这边有一个高骨,你就按到这边,这个高骨下面就是下关,你嘴巴张开了,骨头凸起来,立起就有一条缝。跨过这个高骨就是上关。另外一个名称就是“客主人”。这个穴道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呢不要深针,我们以前禁针,因为下面有动脉,现在可以下针,因为现在的针很细,以前的针很粗。都是近取穴,耳朵的问题,耳鸣啊。你说那么多穴道到底选哪一个?没有关系,拿手指头去按,那个地方最痛,这就是阿是穴的精神。不是哪里痛就扎哪里。我们是有阿是穴,取穴就是我刚刚讲的。当穴的性很雷同的时候,你选择最痛的地方,下针的原则是这样。
治症都是近取穴,如耳鸣,旁边那么多穴道,到底取哪一个?用手指去按,在最痛的地方下针,这就是阿是穴的精髓。当穴性雷同的时候,在最痛点下针。这是阿是穴选穴的原则并非哪里痛扎哪里。

颔厌穴与率谷穴

诸位看这个图,我今天给你们画好。你们记不记得这个图不重要,重要的是经络的走向。因为我们用到的不多。临床上大部分都是放血。

图片

从上关上来一直到颔厌。颔厌穴我们怎么找呢?头维穴,头维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穴往下一寸就是颔厌穴。绕着耳朵一圈的最靠近耳朵的是属于三焦经,外面这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正面看,正中间这条线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旁开一寸半这一侧都是胆经。要联络到三焦经的时候,只有在耳朵后面。观念一定要有。
经络的走向,这是颔厌穴,从颔厌下来的这个穴道是曲鬓。这个曲鬓穴跟耳朵非常的接近,你用手去摸,上面有个动脉,就在发际那个地方有个动脉。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呢,把它分成三等分,上面这个就是悬颅,第二个就是悬厘。治症的时候,这些穴道通通是治疗头痛的,越靠近耳朵,越能治疗耳朵的疾病,越靠近头上面,治疗偏头痛的。如果你要扎,我们可以在上面这个经络上找到压痛点就下针。你只要摸到动脉,一般的穴道都有脉在那边,不然就是骨缝中间,你摸到凹缝你针就下到凹缝中间,遇到有血脉呢,不要扎到血脉,就用指甲轻轻把血脉移开来再下针下去。治症都差不多,最常见的偏头痛就是在这个地方,在这一带,非常的痛。
从耳尖的尖端往上就是一寸半,如果是不管耳尖,从耳朵跟头部链接的地方往上就是两寸,这个穴道叫做率谷穴。
我们中医在治疗偏头痛,那叫做立竿见影。头痛的时候,很有名的我们用太阳透率谷。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穴。怎么透呢?三寸针,直针下去扎到瞳子髎,捻一捻,然后把针提到皮层,不要拔出来,针提到皮层以后,另一只手摸到率谷,耳朵的正上方,有一个骨缝,非常好找。把针倒下来,另一只手把这中间这段(从瞳子髎到率谷的)头皮拉起来,针头都对着率谷一路一路透过去。如何知道透对没有?透完的同时,头痛就没有了嘛。不要觉得这样透很痛,因为偏头痛病人感觉不到你透针的痛。你怎么会他没有头痛或者不怎么痛的你他透过去啊?你不会那么无聊。你一定是他头痛采取透他。病人已头很痛了,你透的时候他根本没感觉。每次透完的时候,病人都是“哇”叹一口气,就睡着了。因为很多时候病人痛得一晚上都没有办法睡觉。我给他给他一针透过去,病人马上在床上就睡着了。他痛得整个晚上不能睡觉。我们在美国临床发生很好笑的事,中国人以为懂一些当归黄芪就“我怎么不懂中药?”然后就不相信中医,老外呢被西医荼毒到现在,非常了解西医所以恨透了西医。以前是没有选择,现在是有选择了。他们非常了解止痛药的副作用,所以宁可找痛的时候来找我透针,也不吃止痛药。
当然,你透之前先在对侧的合谷下一针嘛,面口合谷收,所以你针下去的时候有麻醉效果,透针的痛会减轻。因为我们讲过。透针的时候,如果是你的敌人,你的针弯来弯去地透过去就很痛。所以我们把头皮拉起来,要针一路传过去,很好穿的。非常好穿刺的。如果不小心透出头皮了,赶紧退回去,继续透完。效果非常好,到现在透针,没有一个的头痛没有好的。
我曾经透过一个病人呢,头痛二十五年,他吃西药一天要吃二十二颗,她吃这个止痛药会伤肝,她又吃另一种药去预防伤肝,那吃预防伤肝的药会伤肾,她就又要去吃预防伤肾的药,吃预防伤肾的药会伤到心脏,她就又要去吃保护心脏的药,所以加起来二十二颗一天。直到她的医生告诉她,把药停掉,不然肝肾功能都完蛋了。然后,她来找我啊。痛有时机,这是慎之时,要掌握时机。
圣人治病讲究时机的。从古到今,我们都是按照这个时机走。早上来了,我问她,你现在痛不痛?不痛。“回家,痛的时候再来”。这个太太就回去了,当天下午痛的时候就来了,抱着头进来,躺在病床上。合谷下一针,然后太阳透率谷。一透过去,痛当场就止掉了。然后病人回家,好了。我说,“下次痛再来”。她隔三天以后又来了,跑进来的时候很开心,她说,痛又来了,但是只有我我以前的20%80%的痛已经不痛了。再下第二次。从199611月到现在,一直没有再痛过。就透了两次而已。她很后悔啊,“我吃了二十年的止痛药。”
在刚痛的时候,发病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下针最好的时机。
这就是中医。你要用得好的话,效果非常的好。
如果说你没有针在旁边,(在家没有医生的时候,)你用手按,用手从瞳子髎直按压到率谷穴,“聊胜于无”嘛。你太太头痛的时候你给她按按他会很开心,先生这么关心我。扎针的时候,找别的医生帮你的太太透,不要自己透。相信我。

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再过来,一直到后面,我们的完骨穴,它是从率谷沿着耳朵后面的纹路到脑后面的骨头,完骨穴在骨头的上方,并没有真正在骨边。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曾经有个病人,他告诉我,她头痛,这个痛很奇怪,他说痛到这里往回转。我知道这里是胆经嘛。他说“很奇怪,痛到这里会回转。”你听病人讲的时候真好笑,我们的老祖宗怎么那么聪明,真的就在。往回转的地方还没有到骨头边,大概5分还没有到一寸的地方。并没有到骨头。就是胆经下来到结尾的地方,然后再往回走一路上去。从后面一路绕回去就到了阳白穴,这有个穴道先不要记。阳白穴在眉毛和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睛瞳孔的正上方,就是阳白穴。
一般来说,我们下针。阳白穴我常常在用。阳白穴的下法呢,我们把皮肤拉起来,下针的时候都是把皮肤拉起来,针从阳白刺下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阳白透鱼腰。”因为眉毛像鱼一样。阳白透鱼腰是很好的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或者是眼睛痛啊,或者有内障。我们都可以用。所以,你看胆经一路通到鱼腰。如果说你的内障是从上面下来,还是在胆经上来治。有病人说头痛,指着阳白的位置,你就知道病在胆经上面。我们待会介绍到经络上面还有子母补泻。我们不在这里下针,子穴上,母穴上,我们一样可以治疗头痛。
在阳白穴之前呢,我们叫做本神穴。这个本神啊,我画在这边,(这里穴道很多密集,建议各位手上有一个穴位的头模,这样一边看一边对照倪师的笔录会容易理解一些。)先看右边,从攒竹穴上来,攒竹穴这边眉毛的头上来,是眉冲,往右边转的时候道曲差,到神庭穴的时候,这一段前面是膀胱经。膀胱经到这里的时候分开来,变成从这边往后走。这是一寸的距离。再过来五分的距离呢,就是我们胆经的头临泣。所以,头临泣跟下面的胆经中间就是头维。左边五分是神庭,往右边转五分是曲差,神庭往右到曲差是一寸的距离,在往右五分的距离就是胆经的头临泣穴,左边对称。头临泣再旁边五分的地方就是本神穴,本神旁边五分的地方是胃经的头维。所以,足阳明胃经并没有到后面,足阳明胃经通通在脸的前面。面部、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只要讲到后面,你就把胃经删掉。胃经只到(头维)这边。所以,后面这边痛,头维在这边,后面根本没有胃经。辨症的时候,你经络很熟,你听,就知道病人是怎么回事。
这个头临泣再过来,再跨过来一寸,就是现在讲的本神。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为中医的传承,也是为倪师中医心血的传承,这里的免费分享笔录为我亲自逐字录入和校对。读者朋友如果需要相关视频或音频进行学习,或者对学习资料的分享有版权意见请私信我。学习中有疑问在交流群里讨论。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这个群名片是不断更新的,如果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群名片已经过期了,请翻看更新日期的文章去找有效期内的群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