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图读懂:心肌酶谱

 刘大夫馆藏 2022-08-01 发布于黑龙江

心肌酶指的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一类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以及调节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作用的酶类物质。心肌酶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 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一旦心肌细胞发生破裂和坏死,这些酶类即被释放入血液进而导致其值升高,因而临床通常以心肌酶谱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 [1]。

心肌酶谱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判断梗死发生的时间、面积、梗死的扩展及有无心肌再灌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在心电图表现为小的 Q 波的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损伤及伴有肾功能衰竭、或伴有骨骼肌损伤等疾病时难以准确诊断,近年来酶学检査虽逐渐被心肌蛋白测定所取代,但由于酶学检查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中仍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CK 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心、脑、骨骼肌、肾和肠等均含有丰富的 CK。CK 分子是由肌型亚单位(M) 及脑型亚单位 (B) 组成的二聚体,CK 同工酶有 CK-MM、CK-MB、CK-BB 3 种。CK-MM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MB 主要分布在心肌;CK-BB 主要存在于脑、肺、平滑肌和前列腺中,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 CK-MM,CK-MB 不超过总活力的 5%,CK-BB 含量极微。CK-MB 几乎全部存在于心肌。血清中 CK 和 CK-MB 的酶活性约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4~10 h 升高,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大约在 24 h 达到高峰,比梗死冠脉得到早期再灌注的患者早 10 h 达到高峰。大约在胸痛 36~72 h 后 CK-MB 可回复到参考值内 [2]。

AST 及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心、 肝、肾、脑等组织内。电泳可将 AST 分离为胞浆 AST (s-AST) 和线粒体 AST (m-AST) 两种同工酶。AST 在发病后 6-12 h 显著升高,48 h 达到髙峰,约 3 ~5 天恢复正常 [2]。

LDH 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属于氢转移酶类,催化乳酸氧化成丙酮酸,组织中此酶活力约比血清髙 1000 倍,只要人体组织中有少量组织坏死,所释放的酶就能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

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 与 LDH、AST、CK 及 CK-MB 一起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喜栋, 张琳, 李伟, 等. 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与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37-39.

[2] 张伶辉. 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当代医学 , 2013 , 19 (9):108-109

编辑: 任杨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