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稿】我们从书法开始

 冰星满天 2022-08-01 发布于浙江

 

2017-09-06 10:22

同学们好!今天是我们工作室开学的第一堂大课,我们从书法开始学习。为什么从书法开始呢?大家都知道书画同源的说法,也知道笔墨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母体语言。那么什么是书法呢?应该如何去学?如何去借鉴与转换?作为一个画家,你的书法水平又如何呢?再加深的问一句,您书法写的那么好,为什么用不上呢?这即是一个“道”的问题,一个大法的问题。笔墨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母体”语言。学习笔墨,必须从“笔”开始。而笔法从书法里来,是正法,是大法。下面我们开始讲如何的学习书法。

一、什么是书法?词典和百度上的解释都很笼统,也不专业。试问一下大家,你学了这么多年书法,什么叫书法?你知道吗?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后,在古人的书论中,我总结了一句话,可以称之为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称为书法。关键词:汉字、载体、书写、艺术,缺一不可以为书。

二、书法的标准。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过: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书是汉字,法是法度。正书有正书的法则,行书有行书的法则,篆隶有篆隶的法则。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与法则,一个成熟的体系均有自身的法则。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心生敬畏,不再有“自由体”的出现。“规矩”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法则”。

三、书法的意象:筋、气、骨、肉。书法,不要把它视作是一种工具,在它进入艺术塑造之后,它即应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去塑造与品评。比方说,一个外国的大艺术家,他不认识汉字,但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他们也会说OK。书法是最简洁、最抽象的艺术。凡大美的形式,大美的色彩,大美的空间塑造,在艺术的高处都是相通相识的。老子说:大道同一。人格意象的笔墨关系,是中国书画魅力永存的至宝,亦是世界美术所崇尚的终极目的。

四、书法的塑造。

1. 点画塑造

2. 结体塑造

3. 章法塑造

4. 意蕴塑造。

点画、结体、章法、意蕴,是书法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书体,都不外乎此四种塑造。以此塑造找到书法的艺术规律,就不会走弯路,就会得正法,就会有事半功倍、一通百通的效果。孙过庭书谱有云:“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点画的形质是外在的,是通过严谨勤奋的努力可以塑造的,属“技”的范畴;而情性则是精神的,属于“形而上”的。故知,书法塑造之难,真书在“使转”,行草在“点画”。盖形质好求,情性难养。又,凡“形质”与“情性”不能统一者,得“形质”者匠也,得“情性”者,“野狐”而矣。唯技道双修,以形媚道,是为大道,是为大法,可以登堂入室,窥见玄秘之妙。可以登高望远,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是也。

书法塑造,唯结体(结构)难解。何也?“书家”大都局限一隅也,大都以书为书,并不涉猎绘事。古人云:书到高时书亦画,画到高时画亦书。书与画在绝妙的高处是相统一的,不同的地方是它们的表现形式。释迦说:佛法不二,只是表法各有不同。美的语言塑选、美的结造塑造、美的形式塑造、美的意蕴塑造,这一切与美术又有什么区分呢?

“书到高时书亦画”,不是我们某些画家的“画家字”,"画字"还是画,非书。

功夫在诗外,功夫在书外,是一个道理。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不谙熟于美术的书家,肯定不会有大的成就。当代对“流行书风”的批评,就彰显了大家对书法认知的不足。我们只喜欢甜的,就说苦的不好?我们只喜欢正的,就说歪的不好?攲与正,美与丑,都是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流行书风”打破了书法界“以书说书”“非正不取”的沉寂,从美学的高度来研究与创作,广为学界所重。当然,“流行”之中不免泥沙俱下,好多不明事理的书作者,随风就倒,随歪就歪,牺牲了也不知道为啥。

章法是什么?章法就是构图,就是形式塑造。大小、参差、攲正、疏密、虚实,以及旋律与节奏。所以说“功夫在书外”。意蕴是精神塑造,你的才情、你的学养、你的气格、包括你的生命意象,以及你对美的认知,都将映现在你的书作之中。没有?一是学养不够,二是技不如人。

大家切记,书法不是教出来的,中国画也不是教出来的,教出来的都是程式的重复与制作。唐·张旭对颜真卿说:“书法玄微,妄难传授,非志士高人拒可言妙也。”技好学,而道不可教授。

五、书法的学习

1.“永字八法”,相传是南朝智永禅师的法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之久,是书法初学者入门的法宝。只可惜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将艺术分解的太细化,而近于工艺。故“永字八法”被当代学院教学所抛弃。余所重者,有法而无法也。法为我用,而非我为法役。“永字八法”是初习书法的第一“法典”。但是,我之教学,非前人所言“得八法,可以通万法。”

充分强调,“永字八法”既是八个基本点画,尤绘画中的基本形,熟知以后,便不会犯一些低级的塑造错误,便会轻松的进入书法学习的正途。余所重者,点画的形态、用笔的提按与起收。熟知点、横、撇、捺、竖、弯钩的塑选方法,以及它们应有的形态。理解即好,不必久做研究。

2.先大后小,先放后收,先点画后结体,后局部,后整体。

先习大字。优点放大了,缺点亦放大了,很难自欺欺人。先放后收,初习者最怕拘于成法,缚住手脚。首先养成一种中正大气的禀性,比什么都重要。每临新书,先解决点画,尔后从单字临习开始,不要急于大篇幅的临摹。点画、结体尤为重要,一遍不行十遍、二十遍,实在不到位,返回来重写,非解决点画与结体不可。书家习字,十有八九是“抄书”;画家习字,十有八九是“比着葫芦画瓢”,问题全在“点画”与“结体”。

3.先篆隶,后行草,尔后楷书。篆隶与行草少有成法,不容易束人手脚。唯楷书,尤其是唐楷,法度森严,成规太多,功力不足者,很容易囿于窠臼。篆隶少有规矩,而且朴茂自然。从篆隶入手,可近自然朴茂之道,可得圆融无碍之理。即得无碍,何惧行草与楷书。

4.点线的形质,是书法学习第一个关口。而且,这种形质关系的塑造将陪伴我们一生。“形”属于技法塑造,该方的要方,该圆的要圆,不可随意更改。写的不像,说明功力不到。而“质”是精神层面的塑造,诸如“苍茫”、“俊秀”、“朴拙”、“乖巧”、“雄浑”、“柔弱”都是对“质”的解释。另外,“功力”可不是“有劲儿”,可不是练出来的。“功力”是学养的综合体现。所以,看似容易的“点画”,非用功不得形似,非用心不得其质。

5.情态。好看不好看,美不美,关键在情态的塑造,点画有点画的情态,结体有结体的情态。因情生态,以态传情。“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这即是“形质”与“情态”最好的解释。

6.学以致用,学用不二。学以致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往往我们大多数书学者,尤其是业余的书学者,不能够学以致用。学用不一,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7.触类旁通,一以贯之。书法学习,诀窍还在于“法”,把握大法,把握大道,把握大的艺术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不变者,道也;变者,技法、形式、情性也。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把握了“宗”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天分加努力了。正大、圆融、深邃、自然,是我不变的追求。

六、书法的创作

1.继承与借鉴。书法不似绘画,在创作上完全可以借鉴古人的书风以及他们书写的形式。有出处是衡量一件书作优劣的先决条件。

当代书家辈出,作品集随手可得,创作之初,认真的学习与借鉴他们的章法、意趣、形式,而不是“书风”,是一条便捷之路。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一点构成与设计方面的书,多看看画,尤其是中国画关于构图方面的知识,如:起、承、转、合,置陈布势,疏能走马,密不容针,以及呼吸与节奏的关系、留白的关系。四平八稳的那叫字,不叫书法。书法,无论是单字,亦或是条幅、手卷,攲与正,虚与实,浓与淡,干与湿,等等的对比关系,都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塑造。借用美术学的一句用语:没有对比就没有画面关系。书亦画也,同理。

七、书法之于绘画

我所讲的是中国画,非“水墨画”,亦非“彩墨画”。中国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美学体系,是世界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瑰宝。因为价值观的变异,中国画玄秘的语境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了。大家热衷的是谁的画卖了多少钱?价格成了艺术作品的“标尺”。呜呼!这是中华文明的悲哀,那些有话语权的先生们是文化沦丧的罪人。“以形媚道”、“以文载道”,国际著名文化学者熊炳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我以为偏颇,我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体道。而核心的核心,一定是道的本体。故而,中国画的核心一定是体道,而体道的方法即是“写意”。写者,书也。写者,泄也,倾也,才情一往也。写者,塑造也。非写不足以称“国画”。此非争国画之名也,实藏未有人识。“意”则情怀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书家之于绘事,只有一法一体不足以侍弄笔墨也。法无定法,唯变适从。昔黄公宾虹先生曾云笔法,谓:“平、圆、留、重、变”。“平圆留重”是体,而“变”是用。是故,书法之于画法,定是诸体兼备,万法归一的大法。书法之于画法,最得意者,当属“行草”。但是,篆有草篆,隶有草隶,一笔之中贵有万象。故曰:“一画。”一者书也,一者画也,一者天地也。书画同源,书画同修,大道不远。书到高时书亦画,画到高时画亦书。不明白?不能相互转换?说明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

谨以此课稿祝福工作室的同学们,走的正,走的高,走的远,为祖国灿烂的文化增添新的光彩。

刘怀勇

丁酉秋月于无遮别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