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亦在细微处:毛泽东晚年逸事

 冬不拉拉 2022-08-02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导读

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饮誉中外,影响所及,跨越半个多世纪。他的人生历程后来被一部分人刻意加以神化。其实,人终归是人,走下神坛的伟人也有他真的一面,他的伟大亦表现在细微处……

01

在卧室里召见堂堂苏联大使

中南海丰泽园是毛泽东办公、居住之地。这里既是毛泽东思考天下大事、批阅文件、读书看报的场所,又是他会见外国政要的地方。

图片

这是毛泽东在中南海的办工桌。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题写的。

1964年的一天,丰泽园中气氛骤然紧张。毛泽东没有刷牙洗脸,也没有更衣,穿着睡衣,腰带一束,在卧室里眉头紧蹙,目光专注,一口接着一口地抽着烟……不一会儿,毛泽东掐灭香烟,让工作人员说把值班秘书叫来。徐秘书匆匆赶来时,毛泽东二话没说,让他立即通知外交部,他要立即召见苏联大使。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共与苏共两党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展开了论争。后来,随着中苏两党之间关系的骤然变化,两党从意识形态方面的论争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的逐步恶化。

徐秘书连忙请示主席,是在大会堂还是在钓鱼台接见?毛主席敲敲桌子,“就在这儿了。”

徐秘书刚走,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忙开了,有的收拾会客厅以便召见苏联使节;有的轻声劝毛泽东刷牙、洗脸、更衣,做点准备。哪知,毛泽东一动不动,依然一脸严肃,不容置疑道:“就——这样见!”

当时,苏联军队正气势汹汹地压向弹丸小国阿尔巴尼亚的边境。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苏联大军集结在阿尔巴尼亚边境,明摆着要给中国政府一点颜色看看,探探我国政府的态度。稍有迁就放任,战争将一触即发。

召见结束后,值班秘书悄悄告诉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主席这次发火发得实在太大了!就这么指着苏联大使的鼻子,开门见山地说:“我今天是召见你,不是接见你。”说罢,指指眼前的那把椅子说:“坐着。”夹着一个黑皮包的苏联大使顺从地躬躬身,坐到那把椅子上。

接下来,毛泽东毫不客气地讲开了,他首先批评了苏联党和政府的霸权主义行径。主席严正指出:欧洲离我毛泽东很远,我们不会去。你们不是要出兵阿尔巴尼亚吗?有一点请你们想清楚,我们跟你们有那么漫长的边界线,几千公里的国境线,我们去哪里都可以。我们选择时间、地点到你们那边去还是很方便的。我告诉你,战争一旦打起来是没有边界的!

一席话,说得苏联大使的脸涨得通红。毛泽东最后不容商量地说道:你要把我今天说的话传达给苏联党和政府。毛泽东说到这里,把手一挥:“召见就到这儿。”

苏联大使跟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似的连忙打了个招呼,站起来就走,皮包都忘记拿了。

02

“毛家整风”

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府的丫头七品官。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多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明确指出:“谁要是想升官发财就不要在我跟前。”“我是为全国人民服务,你们为我服务,你们也就是在为全国人民服务。”他还向大家规定了铁的纪律:在北京,禁止吃请;去外地,“我们每到一地,要尊重地方的领导和同志,不要搞特殊,不要给地方同志找麻烦”。

图片

毛泽东床上的枕头

毛泽东每次去外地巡视,都要装几十箱的书,还要带上油盐酱醋茶和铺盖卷,甚至连枕头都带着。总之,从不增加地方的负担。

据毛泽东的“管家”吴连登介绍,毛泽东外出返回北京时,首先从自己做起,从没有随车从地方带回来过土特产。回来时谁要是敢带,他是不允许的。

可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中有少数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向地方要东西。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一不护短,二不迁就,决定整风。

中南海机关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就是在毛泽东的办公室,在毛泽东的家里头进行的。这天,毛泽东抽出会议的间隙,专门将跟随他走过长征、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召上庐山,嘱咐他回来主持第一办公室(即毛泽东办公室),负责办公室整风。

汪东兴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收受地方土特产品问题,针对此问题,让大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呈报毛泽东。

毛泽东看罢调查报告痛心不已,当着工作人员的面,严厉批评道:我跟你们讲过多次,就是听不进去,遇到暂时困难都过不去,脱离了群众……你们统统给我滚蛋,必须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改造锻炼!

不久,在汪东兴的主持下,对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果断地进行了调整,有几个工作人员离开了中南海。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毛泽东根据那份调查报告统计的情况做出决定,凡是收的土特产品一律作价付款。他考虑到这些同志出身贫苦,经济困难,出现问题也有自己疏于教育的责任,决定用自己的稿费向有关省市计价还款,相继退赔了3万多元。

03

“月光族”

毛泽东在世最后近10年间,每月404.8元工资是由毛家最后一任“管家”吴连登掌管的。

图片

毛泽东用过的暖水瓶。左右两个是在中南海丰泽园故居用的,中间的是搬到游泳场以后用的。

说起这每月404.8元工资,还有点背景需要交代。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资均为一级,约600元。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决心与人民共渡难关,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工资连降两级,变成三级,每月404.8元。从60年代初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每月的工资一直没变过。

毛泽东和江青两人的工资实行AA制。毛泽东每月的工资均由吴连登代领,领到工资首先要交纳党费,毛泽东的党费每月十元。

毛泽东工资的第二项开支是交纳房费、水费、电费和家具费等。毛泽东是一位彻底的无产者,一生没有自己的财产,家里的桌椅板凳、木床、沙发、地毯、冰箱等,凡是家里用的,都是从中央警卫局一件一件登记注册租来的,每月要交84元的租金。

第三项支出就是日常必须开支的柴(煤及煤气)米油盐等。毛泽东的伙食费平均每月支出在100元上下,时多时少,因为他有时要用工资私人请客。

毛泽东用餐是四菜一汤,他老人家用餐从不挑剔,没有不吃的。伙食方面的采购,都由吴连登亲自去办,所购物品确保两点:一是绝对保证安全,二是照价付款。每天上午,吴连登总是习惯地拿着菜单,跟厨师商量怎么安排好毛泽东当天的伙食,然后就骑着一边挂着一只铁箱的自行车到中南海、北京市等两个供应点,或玉泉山买菜。为保证安全,两个箱子两把锁,买了菜后就锁上。

这么算来,毛泽东的工资就花去一半了。

另外,毛泽东还要负担李敏、李讷、毛远新及江青的姐姐李云露等人的生活费,4人就是120元。子女因事按每月派一次公车计,毛泽东也坚持照章付费;另外,他偶尔还要支付招待民主人士、故旧老友及父老乡亲的饭费、车费、住宿费等。

毛泽东每月上述开支就已经超过300元。另外,毛泽东每月吸烟比较厉害,通常每天要吸两三盒熊猫牌香烟,至少得近百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每月的茶叶费30元,这样一算,毛泽东的工资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可以说是一名“月光族”。

04

同正常人相反的饮食起居习惯

毛泽东的饮食习惯颇有个性。他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强调:“我想吃什么,就是我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就能吸收好,你们谁也不要限制我。”

图片

这是毛泽东反复用过的火柴盒

那是在毛泽东去世前几年,保健医生提出不让他吃大油(即猪油),说那东西脂肪太多,胆固醇又高。吴连登一听,有碍主席健康,坚决换,就改用植物油。结果毛泽东味觉很灵,一下就尝出味道不一样,于是对吴连登发了脾气。吴连登只好仍用原来调好的食用油:三分大油,七分花生油,调在一起,两者优势兼而有之。

毛泽东的饮食起居同正常人不一样。他通常下午一两点钟起床,先喝一杯隔夜茶,再喝一碗用开水煮的麦片粥,算是“早餐”;晚上9点至12点,当千家万户纷纷就寝时,正是他吃“午饭”的时候;清晨6点前后,他又该用“晚饭”了。

由于毛泽东的大脑终日处于思考的高度紧张状态,每天要靠服安眠药入睡。有一回,他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服了安眠药后开始用餐。不料,正吃着呢,药性很快发作,他筷子没放下就睡着了,口里还含着饭呢!

无论酷暑严冬,毛泽东睡觉总是盖毛巾被(冬天盖两条),要开半扇窗户。一旦睡不好觉或睡一会儿就醒,他首先就会问“开窗户了没有”;如果工作人员忘记开,他会不高兴地说:“屋里氧气不够,把我憋醒了。”

毛泽东吃东西很随意,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喜欢吃糙米杂粮,尤其喜欢吃玉米、红薯。他在最后的岁月特别喜欢小时候在韶山冲吃过的烤玉米、泥鳅钻豆腐等家乡的东西。他喜欢吃河沟里的小鱼小虾,江河湖海池塘里的鱼,红烧清蒸油煎干烧都成。大概是他老人家觉得这辈子欠小鱼小虾们的情太多的缘,他这样对工作人员说:“我死后,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里喂鱼,回报它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