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时下班应该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福利

 爱开发 2022-08-02 发布于广东

如果你此刻孤单,请抬头看看月亮

准时下班应该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福利

文|洪生鹏

很多互联网单位都有这样一种现象,下班时间到了,办公室的人还在忙忙碌碌,有些是真正因工作未完成而加班,有些则是因为领导没走而不敢下班,虽然心急火燎想下班,可看见办公室里没人走自己也不好意思走,怕领导给自己贴个标签,“你不勤奋、不敬业,不上进”之类的。于是始终不敢踏出第一步,跟着大家一起“加班”。下班后的办公室出现的虚假繁荣的景象,追根到底是形式主义在做祟。

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程序员行业,加班加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加班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典型的有996。

怪不得有人倜傥说:

“你简历上明明写着毕业一年,为何写着两年工作经验?”

“我是毕业一年没错,那多的一年经验是加班来的。”

我的一位同事张工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他的一段职场经历,分享给大家,看看大家是如何分析的:

他刚入职到新公司不久,公司规定六点钟下班,可每次下班时间到了,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下班的,大家好像都很忙。

有次,他的工作做完了,就准时下班,在门口打卡时,刚好碰到他的领导,他就跟领导打了声招呼。领导说:“这么早下班了啊!”

张工说:“是啊,下班了。”

他当时也没有多想,觉得下班时间到了,自己手头的工作也完成了,也就没什么顾虑的。

谁知,第二天就被领导找去谈话了。说什么工作上要敬业什么的,要有团队精神什么的。说来有点巧,张工每次准时下班都刚好碰到这位领导,他要不就是在门外打电话,要不就是在外面逗留。

入职到公司不到一个月,就被领导找去谈话了3次,每次都是关于下班的问题。张工最后就申请辞职了。

工作事情没有出来完,亦或是项目进度紧急的时候加班是应该的,但要是手头的工作完成了,没事做也得留下来加班,就显得有点奇怪了。

加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进度高效的推进,确保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落实和高效的处理。而不是只是做做样子。

有的单位甚至用加班时长来考核员工绩效,以此来衡量一位员工是否敬业之类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反而会挫伤工作积极性,导致人才的流失,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既要激情工作,也要健康生活。

如果加班成了一种常态,那么作息时间就会被挤占,没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就不能及时处理其他个人事务,就会让一个人身心疲惫,这种亚健康的状态下人很难以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的。只有精神状态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不要让加班变成一种常态,准时下班才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福利,让准时下班成了一种奢望。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