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梁廷波 近日,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基础上,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方面内容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医疗服务能力构成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涵盖专科能力、医疗质量、重点病种、医疗效率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各指标内在逻辑互联互通,评价维度丰富,瞄准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必须聚焦与持续“发力”的各个关键节点,具备良好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一、增强专科能力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公立医院强不强,关键看专科。国家已依托各省市高水平医院形成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布局,突出了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专科病种救治能力导向。“十四五”时期,国家进一步铺开重点专科建设,逐步补齐基层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感染等专科主要病种诊治水平。专科能力指数按疾病病种分类,将病种例数、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相关参数纳入专科能力考核体系,正确引导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方向,推动专科技术水平、病种质控水平持续提升。 二、夯实医疗质量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守住医疗质量安全的底线,就是守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抓住医疗质量安全的每一个要素,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始终看齐最高标准最高要求,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病看的安心放心。医疗质量指数紧扣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风险组死亡率、RW值与CMI值等关键指标,既着眼于手术技术规范,也着眼于日常诊疗管理;既强调基本医疗服务品质保障,也强调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提升,充分体现了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中的共同遵循。 三、保障重大疾病救治需求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公立医院尤其是高水平医院应当始终聚焦并满足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及感染性疾病领域常见病多发病与各类急危重症救治需求。住院患者重点监测病种覆盖率实际上框定了公立医院的重点业务范畴,明确公立医院的运行轨道,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属性,做好业务发展规划,结合单病种医保支付杠杆的调节功能,促使医院在提升重点监测病种的诊疗水平与收治能力上下功夫,在优化调整病种结构保障重大疾病救治需求上下功夫,真正把好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挥公立医院职责担当。 四、优化医疗服务效能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抓手 重大疾病与急危重症诊疗技术能力评价要做到技术应用规范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不仅要能看病,看好病,也要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时间消耗与资源消耗,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更多患者高水平诊疗需求,实现看病就医“又好又快”。时间消耗指数按照不同DRG组数统计住院时长并与区域平均水平作比较,其内涵仍在于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模式持续改进,促使公立医院更加自觉的落实加速康复、多学科联合诊疗及临床路径管理等一整套优质理念,同时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在看病就医全过程实现智慧服务与管理。 五、重视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重视青年医生综合素质培养,拓展临床思维,锤炼临床技能,才能不断适应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理念变革的趋势,真正造就保障人民健康的新一代医学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效果评价旨在强化公立医院作为“住培”基地的使命感与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师资遴选、培训、考核标准和带教规范,有效落实好“住培”医生的待遇;同时,通过指标考核进一步落实“住培”医生结业后达到“两个同等对待”,充分调动“住培”医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使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成为每一位青年医生茁壮成长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突出能力建设第一要务,在打造医疗服务能力体系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面提升医疗技术、质量、人才等核心能力,形成以评促改的常态化机制。中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