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太极拳吴氏83势翁福麒传系教学分解

 玄真子551120 2022-08-03 发布于山东

第一段 19,搂膝拗步    38,披身蹬脚
1,起 势        20,海底针   39,转身展胯蹬脚
2,揽雀尾       21,扇通背      40,上步搬拦捶
3,单 鞭        22,撇身捶      41,如封似闭
4,提手上势     23,卸步搬拦捶  42,抱虎归山
5,白鹤亮翅     24,上步搬拦捶    第四段
6,搂膝拗步     25,单 鞭     43,左右隅步搂膝
7,手挥琵琶     第三段          44,隅步揽雀尾
8,上步搬拦捶   26,云 手       45,斜单鞭
9,如封似闭     27,左探马      46,野马分鬃
10,抱虎归山    28,右分脚      47,玉女穿梭
第二段          29,右探马     ,48,进步揽雀尾
11,左右隅步搂膝30,左分脚     49,单 鞭
12,隅步揽雀尾 31,提膝转身蹬脚    第五段
13,斜单鞭      32,进步栽捶    50,云 手
14,肘底看捶    33,翻身撇身捶  51,下 势
15,倒撵猴      34,右蹬脚      52,金鸡独立
16,斜飞式      35,左右打虎    53,倒撵猴
17,提手上势  36,提步展胯蹬脚  54,斜飞式
18,白鹤亮翅    37,双风贯耳    55,提手上势
56,白鹤亮翅     65,高探马      75,转身摆莲
57,搂膝拗步     66,扑面掌      76,弯弓射虎
58,海底针       67,十字摆莲    77,上步措捶
59,扇通背     68,搂膝指裆捶    78,揽雀尾
60,撇身捶     69,上步揽雀尾    79,单 鞭
61,上步搬拦捶   70,单 鞭       80,上步措掌
62,上步揽雀尾   71,下 势       81,揽雀尾
63,单 鞭        72,上步七星    82,单 鞭
第六段           73,退步跨虎    83,合太极
64,云 手       74,回身扑面掌          -完-

附:
  吴氏83式太极拳的步法,身法,眼法,手法是按八方线进行,正四方四隅角,拳势动作有规矩方圆可循。83式可分解为326动,每动都是以“奇偶数”动作组成,把复杂的拳势化为开合的单动,合于阴阳变化。特点表现在:
中正安舒 身体中轴线重心垂直;气度开阔 步法合理放松舒展;端庄自然 平稳适中变转端直;松静自然 不僵不硬;纯以意行;意念引导动作;精细巧妙 屈伸旋转动作协调;心神体合 神净身松;以意导体 以体导气,以气运身;内外合一  息息相通;返朴归真 随心所欲,意动即至,黏走变化舍己从人。


 吴氏83式太极拳动作教学讲解
第一段
1, 起势;左脚横移开步,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两腕前掤;偏内立掌掤起后,变成手背向上,与肩平;两手下採至胯旁,指尖向前,腕要松。
2, 揽雀尾;左抱七星;左脚上,脚尖前翘,右掌打挤。向右转身,右抱七星,左掌打挤;右臂松开,回掤到胯旁,掌心翻转向上;右掌前掤,回掤,前按,画了一个平圆。注意;手的变化,及腰胯,腕肘的放松。
3, 单鞭;右掌变勾,左掌左捋,屈腿,左腿略向后活一下脚。
4, 提手上势;左掌打挤右腕,右掤上;眼看右掌,俯身按掌,右掌略带下捋,左掌下按,右掌下捋至额前;横肘俯身,右掌左旋,手心向前,向体后划弧,手领身起。
5, 白鹤亮翅;直腰两掌心向前下垂变掌心相对至面门。
6, 搂膝拗步;搂膝拗步,左脚活步上半步,左掌搂膝,右掌侧按接近掌心向下,向前推掌,;转掌,回捋,右抱七星;二次左搂膝,右搂膝,第三次搂膝拗步。
7, 手挥琵琶;后坐,抱七星,左手心向上,转手挥琵琶。
8, 上步搬拦捶;左掌翻肘,掌心向下,画一个小平弧向右斜向上,右脚跟进并步,左掌指斜向上,右掌按到腰腹部,左掌下採,双掌合抱球,上左步,云抹一个斜圆。左掌转斜向上,扶右肘,右冲拳。
9, 如封似闭;左掌从右肘下穿出,两掌交叉到推出。
10, 抱虎归山;两掌平划弧斜向西南,两臂平打开向上内合交叉。
第二段
11, 左右隅步搂膝;向东南左脚上步,左手搂膝,右手按掌;脚原地转身向西北,右手搂膝,左手按掌。
12, 隅步揽雀尾;右脚向右活一下步,左脚碾一下脚。左手心翻转斜向上,右手心向下两掌措掌,右掌向前抹出,左手按右脉门,右手下捋,向左上弧线穿出平掤,平划一个弧,从耳旁向前向左推出。
13, 斜单鞭;接上式,右手向前向左推出后,变勾;向东南成斜单鞭,而左掌高与眉齐。
14, 肘底看捶;左脚碾脚,右脚向右横上半步,变成向正东,右勾弧线下落;平转左掌向左向下捋,划一个弧在左胯旁变拳,从左肋旁向上穿出,右手变拳在左肘下,左脚尖翘起。
15, 倒撵猴;右拳松开变掌下落,左拳变掌指尖斜向上,虎口向上。左脚后撤退步,左掌就势向前按,下落;右掌向前按出,右脚退步,左脚退步,左掌按出第三个倒撵猴。
16, 斜飞势;左掌转掌,掌心向正东向左小弧下落,划弧线落到小腹下,右手从胸前斜向左至左肩两掌交叉,斜向打开,左步成弓步。
17, 提手上势;转身向南,右打挤
18, 白鹤亮翅;右脚向南上步,左脚(先开的步)然后转白鹤亮翅。与上一动白鹤亮翅相同。
19, 搂膝拗步;俯身下按转腰向上两掌相对,转,向内左搂膝拗步。
20, 海底针;左脚收回并在右脚侧,做海底针。
21, 扇通背;蹲,右掌下插,左掌向上,从右肩旁穿上,起身向左转,做扇通背。
22, 撇身捶;向右转身,右脚向右横挪一下,左手扶右拳撇下。
23, 卸步搬拦捶;退右脚,上式的双手向左回收,左手前扑,右手冲捶,同时左脚活一下步,左手护在右肘内侧(向西)。
24, 上步揽雀尾;右脚上步,双手向前向右上平抹出,下捋至右腰胯,右足翘尖右掌心向上,弧形穿出平圆从耳边推出。
25, 单鞭;转勾手,做单鞭勾与肩平,左掌与眉齐云摆打开。
第三段
26, 云手;向左云动,右,右前45度,正前方(掌心与眼平)转小指引领到左前45度,到左;一掌上一掌下,至小腹部弧动上拨的掌心向内,两手在与肩平时相合,一前探手心向下,一在肩部手心向上。右手向左弧转向右22度半。
27, 左探马;右掌上南高与眉齐,并右脚于左脚侧向左前方前进,转左探马,类似单鞭右手空心勾,左掌平捋按,偏马步。
28, 右分脚;双手向左收至腰间,左脚回撤小半步,右掌上,左掌下,横于腰间,下蹲出左脚隅步看右脚跟,双掌随向左送一下,右手向右抹下,左膝外侧划弧向左腿前。左掌向右肩前22度半,再由上向下划弧,双掌十字交叉于面前,低于眼高于胸与脖子平,再向上达45度向上捋(右)肘领肩打开;右脚跟进并步,双掌十字上架于面前,右腿提膝分脚。
29, 右探马;双掌向右腰间,左掌向左捋22度半。
30, 左分脚;下旋45度,左掌在右膝侧,右掌在左肩前,转身看左后脚跟,左掌上旋交叉,手带肘,肘带肩,分脚,左脚不落下。
31, 提膝转身蹬脚;双拳交叉转向左,右脚跟旋转,向西左蹬脚,双掌开。
32, 进步栽捶;落步,左搂膝,右搂膝,转,右手变拳在左脚前方,最好拳杵到地面,左手护右肘弯腰,在左脚前方栽捶。
33, 翻身撇身捶;翻身撇身捶,扣左脚,右脚向右活步双手撇捶。
34, 右蹬脚;上左脚,向左云一下,再向右抹,左手没有明显动作,右手划弧交叉,提膝,蹬右脚。
35, 左右打虎;落右脚于左脚侧,向右后撤右脚,双手向右下后捋,右弓步打虎;再撤左脚,向左捋左打虎,上拳横下拳立。
36, 提步展胯蹬脚;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心向外,向右转一下身变右蹬脚。
37, 双峰贯耳;右弓步转双风贯耳。
38, 披身蹬脚;双峰贯耳后再披身左蹬脚(右转),双拳架向右转披身左脚后右脚前蹬东南方,有一个搂转蹬左脚,
39, 转身展胯蹬脚;向右转身,双拳架,身下蹲,起,蹬右脚;
40, 上步搬拦捶;右搂膝左按掌,上步搬捶。左脚上步划弧打捶(类似45式,有一个右搂膝后接搬拦捶)。
41, 如封似闭;穿掌翻掌回带按出如封似闭。
42, 抱虎归山;向右转身以左脚为轴,左转右为轴(是碾脚跟),双手交叉抱虎归山。
第四段
43, 左右隅步搂膝;隅步就是四角方向,但只做两个角;东南一搂,转身西北一搂。
44, 隅步揽雀尾;右手穿,抹,捋,掤,云,採按。
45, 斜单鞭;同前式。
46, 野马分鬃;三个,右脚向里活一下步再开步,做野马分鬃向西做三个。
47, 玉女穿梭;后坐一下展腰,右脚向里活一下步,再向外开步;向右做一个斜飞式,掌心向里,翘右脚尖,左掌在右肩前,右掌下斩,右肩靠(斜飞)见上行,上左步左掌划弧上掤到右肘下,掌心向上捋出,弧形向外向左云捋;右手扶腕,转身打开按掌(左弓步),右转身两肘相叠左上右下,扣左脚右脚开步,东南方,穿梭按掌后右抱七星,右脚翘,右掌下砍,左掌上穿,交叉后向右斜飞一下,左掌再上摆到右肘下;左上步,双手交叉成左云手右护腕。右脚一并一开,第三个穿梭,双肘叠转身,向西北转,右手心向上云摆,第四个穿梭。
48, 进步揽雀尾;上左步,双掌下捋,再上右步,揽雀尾。
49, 单鞭;接上式转单鞭。
50, 云手;左掌下划后上穿至右肩,云手右手下落在右侧,左手云(左前45度)弧形转到肩平,右手再云一次,共两次,转单鞭(过渡动作)。
51, 下势;右手下落上转找左手,两掌由右向左平穿掌,在左前交叉右在外左在内。
52, 金鸡独立;左右金鸡独立,重心转左腿,起,右掌举抬右膝,左掌下插;右脚向右前下落,左掌举,抬左膝;右手下插。(先提右膝后提左膝)
53, 倒撵猴;左,右,左,退左脚,退右脚,退左脚。
54, 斜飞势;向左斜飞左弓步。
55, 提手上势;右转身提手上势,右脚并一下步(右抱七星左护腕,打挤),右掌横,左掌立于右脉门处前挤(上势)。
56, 白鹤亮翅;弯腰,左掌心向外(转腕)白鹤亮翅。
57, 搂膝拗步;向左搂膝推掌。
58, 海底针;并步海底针。
59, 扇通背;上左步扇通背。
60, 撇身捶;右转撇身捶,左手按右拳眼,同步撇出,再弧线上圈回腰前,左掌向外扑,右拳向腰侧拉。
61, 上步搬拦捶;上左弓步搬捶。
62, 上步揽雀尾;再上右步揽雀尾。
63, 单鞭;转身,转单鞭。
第六段
64, 云手;左云手,加一个单鞭过渡一下。
65, 高探马;向左,右掌高略肩上,左手掌心向上横于腰间。
66, 扑面掌;右掌下圈于左腹前,左掌弧线上圈扑面。
67, 十字摆莲;右转,成十字手摆莲,向右,左掌拍右脚面,右脚落在右前一步。
68, 搂膝指裆捶;右搂膝左按掌,上左步,左搂膝,右手指裆,左弓步。
69, 上步揽雀尾;上右步揽雀尾。
70, 单鞭;接上式左转单鞭。
71, 下势;同前式。
72, 上步七星;叉掌,左上右下,右脚在前翘尖。
73, 退步跨虎;撤右脚一步,双手划弧向右腰前,左脚并到右脚侧,右手从下向上提,从耳旁立掌推出;左手向左身后勾手。
74, 回身扑面掌;右转身,左掌扑面。
75, 转身摆莲;左脚上步,继续右转,变成双摆莲。
76, 弯弓射虎;与45式相似。右拳从耳后贯出,上左步再打开两手向右向下再向左做一个弯弓射虎,左弓步。左拳从头顶贯出。
77, 上步措捶;上右步,右拳变掌从左手上措抹划弧(左手心向上)向右圈转到揽雀尾。
78, 揽雀尾;偏东方向做揽雀尾。
79, 单鞭;是向北的单鞭。
80, 上步措掌;向左转身,上右步成西北方向做下式。
81, 揽雀尾;同前式。
82, 单鞭;向左转,左活步正向单鞭。
83, 合太极;重心右移,左掌曲肘,眼看右手,右勾变掌,虎口相对,曲肘略低于肩相合收左脚,下按指向前虎口相对,下採双掌,掌心向下指向体侧,做一次呼吸指尖向下,再一次呼吸,将视力从远处收到面前。      -完-

杨禹廷83式太极拳要点讲解 

搂膝拗步:左脚在前右脚承重,右腿承担100%的重量,左脚跟轻轻放在地面之上;右手前进的过程是向左脚落平的前方前进。
手到脚的上方以后脚落平,这是开中之开,立掌是由无名指扩展到中指,食指再下达到掌心,这时重心就完全过渡到左腿了。重心过度的分解;左脚落平以后,膝盖向前到脚尖的上方,尾闾到前脚跟,上身正直竖立,体重的100%的落在左脚心,而且中垂线是头顶心,重心和脚心成一个垂直线。具体要求是;脚尖,膝尖,鼻尖成一条垂直线,三点上下垂直对正。太极拳要求有前必有后,后面的要求是;后脑海,尾闾和脚后跟成一条直线垂直对正,身体的中轴线垂直对正。右手以无名指引导向左脚落平的方向前进,左脚落平时手在脚上方是开中之开,意念由无名指扩展到中指,食指,在下达到掌心。这个过程是开中之合,身体这时是正直,身体的进度从后脚到前脚大约是50公分那样;手向前伸出,达到松肩,垂肘,立掌。手伸出的方向也有要求;是大指对鼻尖,那就是,大指,鼻尖,膝尖成一个垂直的立面。手型是掌心向前,虎口朝上,大指的指尖和食指的中节成一个水平。这时能保持你的肘尖垂落于地面。
第二个搂膝拗步:右手向左膝前下指,到左膝前约一个小腿的距离就行,同时左手虚向上提腕跟肩一平,视线看右手食指。下一个就是开中之开(或开中之合),就是意念引领左腕上提到耳尖,同时把身体引起上长,正直垂立,这时后脚松开向前迈步,再做第二个搂膝拗步。下面一个搂膝拗步,就要说明右腕上提,右手提腕的过程;左手前下指,同时右腕虚提与肩平,腕领全体的胳膊动。下边的合中之合,是要腕上提到耳尖,这时要意念引领腕上提,身体上长正立站立,后脚松开向前迈步,下一个动作意念由腕转到无名指向前引导前进,最后扩送到掌心。这个动作说明了进退,开合之间的变化过程,意念的转换过程。
尺寸和角度的要求
尺寸以个人的脚的尺寸来要求:
没有做动作之前站立的脚步;平行,脚尖一齐,两脚之间约是一脚的宽度相当于练拳者脚的外缘,是胯的宽度。开始动作以后,脚分出以后这个叫平行步。这个平行步脚型一样,间隔是一个脚的长度。这宽度相当于本人肩的宽度。再一个就是马步,横向的,马步两个脚中间的间隔是两个脚的长度,这个姿势必须是屈膝而蹲。屈膝的要求;前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下蹲时是上身正直下蹲,尾闾(尾骨的尖端)要求垂直于两脚跟连线的中间,这样上身是正直的下蹲,支撑面是最佳位置。身体向前,所说的正步,隅步;向左右两侧的是侧弓步的。要求是;按八方线,四个正向四个隅角。按个人说就是前,后,左,右,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实际上是八卦的方位,这个八卦是后天的八卦,后天八卦是人文性的,以方位为主;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身,手,步在这个方位上可以合理的支配自己,规范化了,不是按想象随心所欲,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间隔和距离有不同的要求。
正步的间隔:横向是一个脚的长度,即宽度;前后也是一个脚的长度,前脚跟距后脚尖是一脚长。这样前后脚就构成了一个以一脚为边长的正方形。隅步的间隔要求是:两脚的间隔是一脚半,前脚跟和后脚尖的距离是半脚长。这个步型在八方线上,是两个脚尖同时在一条隅线上;隅步是向斜角45度进的。如果是向左右,就是在上面讲的马步的基础上向左右侧弓步,即左侧弓步,右侧弓步。这个步法的优点是:身体旋转,进退的尺寸是最大的。另外,手;手也是在八方线的方向上进行。比如云手:第一个动作,左手到右肘下,向右前45度的方向(弧线)伸出,指尖达到右前上的45度角;立指尖松肘,指尖向上立,掌心跟眼睛一平,视线瞅食指,是从右前到正中;由小指翻领到左前上45度,再掌心翻转向下,逐步达到左侧。那就是从右侧,右前上,到正中,到左前上,到左侧。另外,玉女穿梭:是形容四个角的隅角方向的动作。第一个:原来是由野马分鬃这个式子,是向右前方的经左脚上步,进到左前方。左掌向左后上旋转到左后方,进掌(右掌)是左前方。转身的时候,左手食指,指向右耳唇;右手放松(手心向内)指到右侧的时候,左脚尖向右扣转90度以上。左手食指再继续指向右耳尖,又再向后转,转身,又是一个135度,就指向了原来的右后方。这几个转身;从右前到左前,就是西南转到东南,尺度是270度。
(杨禹廷太极拳的)合理化是指合乎客观道理,符合技击的要求。搂膝拗步的用途:左脚在前右腿支承体重,这时右腕提升到右耳边上。向前进掌的时候,无名指引导向左脚的前方前进,左脚落平,重心向左脚上移动。进手的方向和重心移动的方向是统一的,手和身体在质量移动时不产生力的作用。后退也是如此。比如倒撵猴的后退;重心后移,须后腿弯,前脚放松,体重逐渐后移。也是从这个平行四边形中点连线上来退行的。因为它不是直接后退,因身体是向右后退,手是往前下按,因此就组成一个旋转的弧度。手直向下按,因为身体后退的时候有一个横向的距离,所以前手就组成一个弧度,而不是直落。揽雀尾也是,有人练的话;从右掌回捋是正步回捋,掤,形容他的动作扩大他的右手向右外(平再下)捋。杨老师说:回捋是右手曲肘往回后撤。同样道理,从右脚前退到后边的左脚也是有一个横向的距离,手在回捋时也有一个旋转的弧度。退到大臂竖直,也就是右肘贴近右肋的时候,由肘引领手掌逐渐翻转向上达到掌根在右肋下。再出掌的时候,右掌前出,是向左脚的前方徐徐而进,(手心向上)到达左脚正前方的时候,就是在右脚横向距离上,这时右脚落平,重心移向右脚,右手继续向右脚前进,再向右脚侧前进,这样形成的弧度,不使重心偏离。如果横着划圆手到右侧是最大偏离,重心就偏离,重心就偏了(手行不要过脚太多,否则重心移失,不稳).所谓公理,不但要合乎科学之理,还要合乎太极阴阳变化之理。在身体上的体现就是屈伸,进退,俯仰。在前进时中间一定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太极图上中间那个曲线,这是太极拳的契机。太极拳注重的就是中间的变化过程,不同于其他的武术。杨老师的83式分成了326动,每式中(至少)有2动,一个是起,一个是落,形成有阴阳,没有单一的。强调在练拳时是一条腿承重,一只脚承担100%的体重;另一只脚是虚着地的,在过渡期间是从实逐渐过渡。一条腿承重,左,右,左,右不断的变化。变化中间有50%的过程,均衡的在地面上进退旋转。比如起势的重心变化:重心向右变换,左脚变虚,原来是两脚承重,各担50%,。动作的方法是:左膝先向脚尖前进,右腿变向后竖直,期间前进的过程就是重心向右移动的过程。右腿膝弯向后移动,就是承担体重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给地球增加任何作用力。有人开步时左脚抬得较高,就给右腿增加了压力。传给地面产生反作用力,就大于自身的静重力,容易倾倒。稍加外力自身就会失重,容易被对方利用。因此提倡完全彻底的松,松的干干净净,只给地面一个静压力,地面只给身体一个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样是平衡相处的。自己50多年的练拳经验,就是只给地面一个静压力,全身放松,所有的关节放松。肢体在运动时产生的作用力就小了,不把它产生在脚下,达到一个太极的阴阳平衡。人是动的可以说是阳性的,地面是静的可以说是阴性的。你在上面做任何活动,都不要使阳的活动给阴产生一个超大作用力。所以这个时间处于一个阴阳和谐的过程,就是太极状态。我认为太极拳应这样定义: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跟地球)一个静压力,这也是杨禹廷太极拳合理的一部分。
杨禹廷太极拳基本八式:我根据杨公以前的教导,我经过锻炼以后找出其中八个基本的动作,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八式。其中有:预备式,向前进的搂膝拗步,向后退的倒撵猴,向左右四角的玉女穿梭,中间所谓中定的揽雀尾,左右两侧是单鞭,云手,最后是合太极,这八个式子。
太极起势:开步,两腕前掤,两掌下采。(面南)
搂膝拗步:左抱七星,(上下措掌直接向前)一个搂膝拗步;第二个搂膝拗步,第三个 。
倒撵猴:后退的倒撵猴,第二个,第三个。
玉女穿梭:(右抱七星,右脚向内活步,脚尖向上,然后再打开步,同时右手下插,左手够右耳边)完全是向隅角方向(斜飞打开);左手斜坡后上也是到左后的隅角,按掌是左前的隅角。向后翻身,左指尖转145度,继续转145度(左脚扣)右脚外展,活步向右前,左脚跟外碾脚,向原来的左后方按掌;右抱七星,(活右步,下插,斜飞一下,再向左后穿梭)按掌;从原来的右后方旋转到原来的右前方,做第四个玉女穿梭,是原来的右前方。(按83式逆转90度)
揽雀尾:接上动变揽雀尾,(左抱七星,右抱七星)为什么说揽雀尾是中定的,因它的重心是向前后进退,而没有移步,所以我把它叫做中定的。搂膝拗步是向前迈步的,倒撵猴是后退,玉女穿梭是向左右方向进的,所以揽雀尾只有重心前脚到后脚,后脚到前脚,这样叫做中定。
单鞭:出掌向左捋。
云手:左手下划,弧线运动到体前时,掌心向内;继续运动(由左侧,再到右肘的下方)。左手从右侧起,向右前上45度,正前方,向左前上45度,到左侧,这样就是左右两侧的,同样右手到右前上方45度,立掌正前方,到右前上到右侧。这说明了左顾右盼,在右手向上的时候,因为要左移动,必须把右脚收回。右掌到右侧的时候,再稍微往前放松一点,左脚向左横移(两个云手)。云手到单鞭。
太极收势:(平拉开,收回,指体前相对,平行地面)两掌下按,大指接触的时候到肚脐再分开,下落体两侧,虎口朝前。可以做一个呼吸把指尖放松,再做一次呼吸,身体完全送直站立。最后的要求,也是杨老师说的,这时目光是注劲前方远处,要把注目点收回到自己的面前。基本八式结束。

注:本文是在参照翁福麒老师的教学光盘习练83势

时的学习笔记,谨以此文纪念前辈。

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