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童话《豌豆公主》说起,与女儿谈“专业”

 涓子shen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从童话《豌豆公主》说起,与女儿谈“专业”

涓子

去年年底给孩子买了一整套安徒生童话,告诉她,那是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作家,但我从来没有机会拥有过他的一整套书。所以买一套送给你,一半是在圆妈妈自己的童年梦。也希望你和我一样喜欢他写的童话。

孩子果真很喜欢。她是那种捧起一本书,就会自动与周遭的声音隔绝的人,怎么喊她,都会充耳不闻。母亲说她在这点上和我儿时如同复刻。

《豌豆公主》是安徒生童话里特别短的一篇。说的是一个王子想要找一个真正的公主结婚,却总是找不到。一个雨夜,一个被雨淋湿的女孩自称是公主来投宿,王后在十八床天鹅绒褥子下放了一粒豌豆来考验女孩。第二天早晨,女孩说睡得很不舒服,觉得床下有东西硌得难受,大家知道这就是真正的公主了,于是王子的婚姻大事终于有了着落。

这篇《豌豆公主》,女儿看完后就递给我让我也读。虽然这个故事我早读过,但是我实在也从没弄懂过这个故事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大概是从小被刻板的教育方式固化了思维,第一个感觉总觉得这是个很没崇高意义的故事,似乎在宣扬一种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然而奇怪的是,这绝对是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一个故事能讲得让人过目不忘,那就绝对是个好故事了。

果然,某天晚饭时候,女儿一面吃着饭,一面就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豌豆公主能够感受到那么多层天鹅绒垫子下面的一粒小豌豆呢?”

我说:“因为她是公主呀!”

“那做公主不是很难受吗?经常会睡不着觉?”

“不会呀!因为她是公主,正常情况下,她生活的每个细节都会有很多人把关,任何会让她难受的东西都会被规避的。”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继续吃饭。

而我忐忑着,觉得这个问题,我实在并没有给出她一个很好的答案。

一个故事看完,自然并非非要概括中心思想,然后若是看了让人困惑,始终是值得深思的。好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哲学。这篇短小的《豌豆公主》,其实我从来没真正想明白过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直到这个晚饭时间,我突然捕捉到了一些思想火花,于是给了孩子一个关键词:专业,借助这个词来重新解读这个故事。

为了和孩子解释好“专业”这个词,我同时讲到了另外两则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做过溥仪的先生,一天请溥仪到家里做客,拿起几件自己淘来的古董展示给溥仪看。溥仪看了几眼后,随手指出几件说这些是假的。王国维当时不相信,觉得自己对古董也是懂的,不至于分辨不清,就怀疑是溥仪信口开河。后来,他把这些古董又拿去给几个古董专家看,结果凡是溥仪说过是假的几件专家们也都说是假的。后来王国维再次见到溥仪时就问他是怎么辨别的。溥仪说:“我也不懂你们那套辨别办法,我只是感到那几件和我家里的不一样。”生于帝王之家的溥仪,自小拿古董当日常用具,耳濡目染日积月累间,便有了一双鉴别古董的火眼金睛。

于是很自然的,引到第二个故事上,是我读书时课本上有过的一篇古文《卖油翁》。欧阳修的《卖油翁》,说的是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他因而非常自负。有个卖油的老翁却不以为然。陈尧咨很气愤,老翁就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最后,卖油翁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诀窍,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然后,我告诉孩子,很多事情的诀窍,不过在于“唯手熟尔”四个字。豌豆公主之所以能敏锐地觉察出十八层天鹅绒下的一粒豌豆,那就是她身为公主,在从小娇生惯养的生活中一天天积累出来的娇嫩皮肤和敏锐感觉造就的“专业修养”。很多人可以冒充公主,一时半会儿也许也能装得像模像样,但是在关键环节,也就是当面对像天鹅绒下一粒豌豆这样的非常考验时,就会现出原形。而真正的公主,哪怕被雨淋成落汤鸡,无论外观上看起来那么狼狈,依旧会在关键的考验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专业素质的价值。这种沉淀在骨子里的专业性,一时半会儿或许会被忽视被掩盖,但迟早会有机会展现出来。所以有个专门售卖日本商品的APP就取名叫豌豆公主,取这个名字,大概就是为了表示他们在日本商品海淘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专业性,也表示在这个app里所有的假货都会像假公主一样被戳穿和识破(我不了解这个APP,纯粹只是做个例证,没有推荐的意思)。豌豆公主,代表的就是一种专业的力量。哪怕没有王冠,公主一样是与众不同的。同样的,皇帝溥仪能一眼鉴别真假古董,也是凭借一日日的日常积累而造就的对古董的敏锐感觉;而卖油翁就是在一次次为顾客舀油的过程中,无数次地重复操作使得自己的舀油技术高妙无比。

当然也有人天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特别高超的本领,比如超乎常人的身高、特别敏锐的嗅觉、天赋的美貌、天赐的歌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上帝造物不千篇一律的表现,作为个体,都只能先接受,然后在既有的基础上去发展自己。每个人如果用一辈子去专注于做好一件事,那就极大概率可以获取到像豌豆公主、溥仪、卖油翁那样的专业修养,能令旁人啧啧称奇,对于那人自身来说,其实唯一的理由不过是手熟二字。

所以现在妈妈每当看到某个特别成功的人,都不再仅仅是惊羡人家在其领域的超常水平,而是敬服于他们在自己领域很多年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妈妈希望自己能将自己的专业做好,也希望你在打好知识基础之后,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终身奋斗精益求精的方向,在那个领域成为豌豆公主一样的人,到达一般人无法到达的境界。那样,你无须卖人设,无须搞包装,无须博眼球,无须找门路,无须靠背景,都一样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最最无法被质疑的“公主”!

P.S.当然,《豌豆公主》还有更多的内涵可以挖掘,下一步,想和孩子说的关键词是“匹配”。所以下一篇关于豌豆公主的文章,标题可以定为——《从童话<豌豆公主>说起,与女儿谈“匹配”》。

 涓子:浙江上虞人氏,现居深圳,自媒体人,桀骜不驯的狮子女,自由行走,明媚绽放。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